Wednesday, August 22, 2012

郴州小東江遊 (一)

圖:《山不轉》
為何山不轉只得水轉?
因吾迎風踏山賞風光...

何故水不轉唯有山轉?
怨餘攬月靠桅弄水影... 

在漆黑的小東江中,
迷失的不是路途,
而是心性...

幸而能轉了出來...
 

Monday, August 13, 2012

【來生必做香港人】

圖:《【來生必做香港人】展場》
【來生必做香港人。鏡頭下的精彩香港】攝影作品展是【數碼攝影新聞組】的第二屆作品展。我認識〝新聞組〞是因為認識其中一位組員「小馬」的原故。我認識「小馬」是去年九月的事,當時「小馬」正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香港街頭文件】個人攝影展()
 
那天早上到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參觀該展覽,可惜因太早未見到「小馬」,臨離場前向展場的工作人員留了個口訊給「小馬」,我便走進旁邊的香港美術館參觀。在差不多參觀完畢的時候接到「小馬」的電話,於是乎我便再走回香港文化中心聚舊... 好一番靈感的啟發!
 
此次〝新聞組〞的攝影作品展有共有二十九位組員參展,除了少數展品外,大部分展品均為社會民生相關的內容,其中有幾位的表現手法新穎,頗令我欣賞。
 

Sunday, August 12, 2012

小作大為

圖:《我的 110 糸統》
最近被曾經一度沉寂的110格式攝影文化所吸引...

110菲林格式是由 Kodak 126格式後在 1972 年推出的更小巧的菲林格式,菲林為 16 微米闊,在菲林上影像的大小為 13 x 17微米,長寬比為1.31,比較 135格式的 1.51偏向方型,因此,在取景時較為偏重於橫向式構圖,這點對110格式相機的簡約設計有所幫助,設計師無須顧慮因直向式構圖所帶來的人體工程要求,使外形設計變得像110菲林格式那樣地修長,比135格式單反相機因加上直度手柄的四方外型設計為瀟灑,就這樣地造就了一代便攜式相機。

然而,一般的110格式相機並沒有對焦環、也因其固定式鏡頭設計在視角上有所限制,放曬出來的照片也只能在5R以下。在影像質量上缺乏保証的情況下,110格式攝材在20世紀末已近乎絕跡... 難得的是在1978110格式相機的高峰時期,日本Asahi Pentax推出了一套Auto 110單鏡反光系統相機。

Auto 110單鏡反光系統相機採用了當年先進的TTL鏡內測光系統,設有光圈優先自動曝光模式,亦是唯一可以更換鏡頭的110格式相機,系統內除了設計了多支定焦鏡頭及一支變焦鏡頭外,還包括了電動菲林捲柄和自動閃光燈。

最近,因  Lomography 攝影文化的發展而重新面世的 110菲林,其價格比一般格式的菲林高出 60% 以上,一盒中國生產的24Orca 110 黑白菲林索價HK$68,而一卷英國製造的 Ilford 120黑白菲林只售HK40。因此,要採用那麼矜貴的110菲林做創作,擁有一套如 Pentax Auto 110微型單反相機系統是有其必然性的。

為什麼我要選擇使用110菲林做創作呢?是因為...

Saturday, August 11, 2012

新傷與舊患

圖:《不自醫》
在電視上看見劉翔在奧運田徑場上百一米跨欄跌倒,我竟沒有感到錯愕,也許是因為一直對他的腳傷康復存疑... 當然,不是不可惜的!

每次傷後的手術總給關心他的人帶來希望。也許,人們還在期待著劉翔再次站在奧運頒獎台掛金牌的一刻。但是,為什麼要是劉翔而不是另一位中國選手?

似乎帶著傷患的不止是我們的劉翔...

但願那傷患能早日痊癒!

Friday, August 10, 2012

微型相機

圖:《我的 Minolta 16
在記憶中,曾經擁有的第一部照相機是一臺很細少的照相機,那個時候我還是個小學生,偶然和兄長發現在橋發大廈附近的雜貨書店的窗櫥內陳列了一臺小巧的照相機,照相機大小不到三平方吋,外表就像一臺微型135單鏡反光相機,還好像有個似模似像的皮套,使用的菲林像是縮了水的120黑白菲林,菲林都是捲在紙條內。當時我的手指雖小,要把那微型菲林裝到那臺微型相機上,還是一件頗費工夫的事。印像中,那間雜貨書店可代客沖曬,我們亦成功地攝出了照片來。至於拍攝了些什麼?照片弄到那兒去?之後有否再使用那臺微型相機?都是一片空白 

最近在網上收購了一臺110格式的「間諜」相機,是 Minolta 16。我對110菲林的認識是來自當年的James Bond電影中主角所用的「間諜」相機。在我手上的 Minolta 16當然不是James Bond所用的型號。擁有她只是為了回味當年的那份情感可惜110菲林已在2009年全面停產。 

正在想把135菲林裁窄充當 110 菲林之際,在網上發現 Lomography公司110 菲林復活起來,名為 Orca 110的黑白菲林,感光度是ASA100,首批 Orca 110 已在六月份出售。為此,網民在網上大事宣傳,正期待著110格式的風暴式回歸!

Thursday, August 9, 2012

根與緣

圖:《錦堂樓》
近日的暑熱氣候,使我散慢得連博客也懶得去看,竟錯過了兄長的生日在此謹補上對兄長生日的祝福!祝兄長龍馬精神!隨心所欲! 

也有好幾週沒有在博客上胡扯了,難得的是訪客仍是天天來探望【雜念集】,而兄長更屢次來電問候,了解我可故沒有雜念

兄長在電話中,也在【梁風有信】中,提及在小時候伴我們生活的景物橋發大廈、海心廟、鐘聲慈善社、鐘聲游泳棚、錦樓、佛教慈恩小學一連串的舊名字為我帶來更多的雜念,也激發起我重遊舊地的衝動 

凡人總是會有雜念,雜念是凡人的專利,是與生俱來的,是理所當然的,也是人類文明與禍害的根與緣 

這週末就去回顧與我相關的根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