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為渺茫引路

在2011年最後的一刻裡,只想把不如意的過去洗擦掉...

就留下有意義的部分,為下一刻的渺茫導航...

謹向各位博上的友好獻上祝福,祝願諸位在2012年裡活得更有意義!身心安康!




圖:《一生美好》

約會

前輩從博上知道我入院的事情,除了來電問候之外,亦告知我他的一些有關體驗。今早,我約了前輩在中環士丹利街的檀島咖啡餅店見面。檀島咖啡餅店是我們其中的一處「蒲點」,因為「蒲點」的對面就是我們的「軍需處」,亦即是我們在過去二、三十年來購買攝影器材的『世界攝影器材公司』。

我如常地比約會時間早了點到達「蒲點」,點了一份早餐,邊吃著早餐邊等待著。前輩亦是守信之人,在約會時間前幾分鐘便已到達「蒲點」。前輩急不及待地問候我的近況,隨著便向我介紹了有助我的健康的食品...在此再次感激他的好意!

能夠明白健康比任何東西都重要,正是我在2011年裡的得著!

圖:《蒲點》

Friday, December 30, 2011

散席

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到國內工作,我總會與國內的同事吃晚飯。每逢節日,我便故意多點些餸菜,又在飯後按人頭數點瓶裝竹葉青酒,好讓同事帶回家去。

幾十年後的今天,在國內的飯店用饍時,總會見到散席後的桌上仍是疊滿了餸菜,國產竹葉青亦已被法蘭西紅酒取締...這也許就是國家經濟起飛的縮影!

今年的除夕夜又將會產生不少廚餘...

圖:《經濟指標》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1

攝趣

偶爾看見別人拍照時的趣怪姿勢,便擔心自己的姿勢也好不了多少,往往因為投入取景而失了儀態。在云云攝影課程之中,看不見有「攝影儀態」的科目,就只有幾個標準的持照相機姿勢而已!

要了解什麼是「攝影儀態」?先要了解「儀態」為何物。「儀態」是肢體語言,是以目光、手勢、站姿及坐姿等來表達個人的內涵、素養及文化背景,「儀態」本身就是一種美學。那麼「攝影儀態」在廣義上就是與攝影的直接行為以及相關的肢體語言,在狹義上就是在拍攝時的形態表現。每每可以從「攝影儀態」上了解攝影者的人格。我在2008年5月10日的博文【埋沒良心的創作】就有一些有關的例子。

圖:《弄影、影弄》

Tuesday, December 27, 2011

路在腳下

常言道〝路是人行出來的〞,這點在現實生活中如是,在精神境界中亦復如是。

為什麼人須要行出路來?從原始求生的角度去理解,就是為自已活動的區域定下了範圍,並劃下了界線,好與別人區別。這點就像野獸霸佔地盤,與同類或異類定下警戒線一樣。這也可以說是一個「舒適區」,因為在熟識的路上總不會迷途。

然而,人之所以要行出自己的路來,主要是為了開拓擴展,也是為了追尋理想。這也許就是人獸有別之處。

圖:《猶疑》

Monday, December 26, 2011

路旁的碎石

為什麼吸引我的總是散落在路旁的碎石,
而不是那一段用大石舖砌而成的過河道?

為什麼長輩總是教我走在石板上到彼岸,
而我卻把衭管都捲起來涉足於溪水之中?

試問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又有幾人能專心一意地或是能得天獨厚地在平順的石板路上走畢全程?

但願能帶著一顆無邪的童心走畢此生,那怕要涉水攀山;要迂迴曲折;要耽誤時光;要事倍功半...因為賦予人生意義的是那童真的過程!


圖:《何妨涉水?》

Sunday, December 25, 2011

回顧與前瞻

比去年早了幾天作年終回顧,為的是希望早點為明年著想...

在往年的回顧中我寫著〝過往的一年是極為波濤洶湧的一年,也是極少創作的一年。期待明年能夠享受平靜並可專心地創作!〞 然而,這願望只達成了一半...

在剛走過的一年裡,我確實是嚐過了平靜的甜美。假如創作必須是要刻意的、明顯的、或是苦澀的,那麼我並沒有在這段日子之中好好地去創作...也因如此,明年得努力地著手於創作之上。

但願〝平靜〞與〝甜美〞仍會是明年的關鍵詞...

圖:《回眸風光》

Friday, December 23, 2011

避難所

整天就只吃了一碗白米粥,肚子一直在空等著,約定的診斷時候延誤了四個多小時...

血壓由高處升至更高220/120,卻又峰迴路轉地掉到96/63...

心跳102太快了,要降至70以下才可作電腦素描...

坐臥在病床上上博是可等幸福的事,它能消除我在精神上的憂懼,也正好打發我等候下一個「節目」的沉悶...

圖:《打通脈絡》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1

入院小休

明天將入院三天,經歷醫院的日與夜,也許有妙遇,或是意想不到的啟發...

帶什麼伴我進入現場呢?

充滿了電能的照相機、帶我進入虛擬世界的電腦、一大堆還未翻閱過的書籍...








圖:《過那橋?》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隔寞

話說上週日與畫家前輩出席鯉魚門創意館開幕禮,在開幕前離開現場,到鯉魚門三家村遊走,經過一輪光影的沖刷,終於把那借藝術之名辦社區中心的不快感一掃而空…

前輩說:「遊三家村不嘗其海中鮮,怎向家人交代?」我說:「錯過創意館也罷,錯過了海中鮮實為憾事也!」於是乎,我們便坐在靠海濱的一間鮮館,進行那無憾的樂事…

是我先挑起了本土藝術的話題…提及中國當代藝術家方力鈞光頭像的玩世式嘲笑;岳敏君大口笑自畫像的笑對無奈;曾梵志面具下的傷痛;張曉剛全家福的時代面譜等等的代表作,他們的創作靈感均源自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年代,以至今天特權階級的批判。為什麼香港當代藝術家就沒有這等層次的本土藝術作品出現呢?

這次入院小休,帶了前輩的著作「藝壇風雲錄」作伴,其序以〝香港有藝術家,但沒有香港藝術?〞為題,亦引出了香港藝術缺乏本土意識的現象。

圖:《沒有連接上》
再者:此博文一直沒有寫好,延至病床上才補上...

Sunday, December 18, 2011

殺校與創意

在2008年的春天,我與一眾社運的朋友走到鯉魚門,為教會的社工小組在區內做家訪。當時的鯉魚門海濱學校正面臨結束長達62年的辦學工作,原因是當年的教育統籌局向該校下了〝殺校〞令,海濱學校於2008年8月31日正式停辦。在〝殺校〞之後,空置著的校舍被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向政府承租,在賽馬會贊助下校舍被改建為「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

從藝術家網絡中接到邀請出席於昨天(十二月二十日)舉行的創意館開幕禮,畫家前輩亦在被邀請名單之內,我便約了前輩一同赴會。我們在創意館現場逗留不到一小時,便在開幕前離開了現場 …因為主辦單位在接待與佈展方面的安排工作上強差人意…

我們相信創意館只是一個社區服務中心,並不是什麼藝術及文化創意基地。也許它們所謂的創意就是〝以藝術之名活化學校的軀殼〞!

圖:《受害者》
有關鯉魚門的博文:
一雙鞋子 (Apr 26,2008);攝影講座 (Apr 05,2008);《感受鯉魚門 》之 《捉螃蟹》 (Mar 04,2008) ;痛快的一天 (Mar 02, 2008)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祝福

匆匆地走過了三百五十多個平安的日夜,全賴上天的眷顧...

謹以滿林的許願樹掛向各位有緣人祝福!










圖:《訐願》

Friday, December 16, 2011

形影不離

某日,走過小溪旁,見溪水的水位升高了,浸著部分生長在溪旁的灌木,似乎是尋常不過的事。

站在溪旁欣賞兩岸風光,當我視線投到水面的灌木時,竟被那個形影重疊的畫面吸引著...

從水底透射出來的枯葉、浮沉在水中的綠葉、投在水面上的倒影,好比過去、現在、未來...

如鏡花水月...



圖:《三態》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紅白藍

紅、白、藍是博爱、平等與自由。然而,吸引我的卻不是那些法國人賦予紅、白、藍的意義,自問對法國文化沒有認識,反正我也從未踏足過法國。

紅、白、藍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說多少也會牽動一點情感。所指的當然不是那種海枯石爛、至死不渝的大情大性,也不是那份一日不見,茶飯不思的癡心迷戀。

只是牽起了幾許舊事而已…






圖:《一簾舊夢》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海港

那天早上,回到總公司的辦公室,晨光還未把整個維多利亞港喚醒,那一刻的寧靜,比我手裡拿著的那杯熱檸檬茶更能洗滌我的心靈...

能在如此的氛圍中開始一天的工作,夫復何求!






圖:《養目寧神》photo taken on Moto EX128 mobile phone

Tuesday, December 13, 2011

畫面分割

在平面視覺藝術作品的構圖上有所謂〝畫面分割〞,字面解釋就是將二維的畫面分割成多於一個的畫面。

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斯的文藝復興時期,就盛行以〝黃金分割〞作為作品上主要元素之間在大小或位置上的此例,故此〝黃金分割〞又稱為〝黃金比例〞。〝黃金比例〞在當時廣泛被運用在建築、雕塑、繪畫及設計等領域上。〝黃金比例〞是一個數學的術語,表述兩個元素的比例,它是一個除不盡的值,大約等於1.618。(註)

畫家前輩所創的現代水墨畫面分割則與〝黃金分割〞無關,他是要表現同一主題的兩種狀態,是在精神層面上的分割。

圖:《日與夜》
註:〝黃金比例〞: 假設有兩個線段a和b,如果它們的長度a+b/a的值等於a/b,即a+b/a=a/b=1.618,a和b中間就是黃金分割點。

Monday, December 12, 2011

含羞

小時候的玩意多半是和大然自的事物有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例如:吮吸大紅花的花蕾、鬥蟋蟀、鬥金絲貓、鬥彩雀魚、養洋虫、捉蚯蚓、射劈啪筒、放水甲由、採樹葉及花卉做標本...而最有趣的還是觸弄「怕醜草」。

「怕醜草」即含羞草,唸中學時,上生物課也曾學習過有關含羞草...〝當含羞草受到觸動時,它的葉子會收縮起來,平常葉枕內的水分支撐着葉片,當受到外力觸動時,葉枕內的水分會立即流走,使含羞草的葉片閉合。"






圖:《含羞觸影》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都放大了

昨日天朗氣清,跟大隊登高望遠。途中與同行的聊天,他提及有位朋友在網上寫文章,顯現他的胸襟是何等地廣闊,品性是如何地清高,然而,那位朋友在現實中的待人處事卻又剛好相反...

心想:「那正是《三字經》的第一段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例証。」人總是不經意地流露出善的本性,那怕他(她)在〝清醒〞時做盡了惡事...







圖:《偉大的我》

Saturday, December 10, 2011

遠走尼泊爾 之 緣起

多年前,我走過南、北彊。之後,又走過絲綢之路,對古道、古城、古文化總算留下點滴印象,其中,在青海省日月山西面的青海湖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藏民沿著青海湖邊用好幾重色彩奪目的經幡蓋搭起經幡塔,那種神秘及寧靜的感覺實在是難忘...

畫家前輩在這次《當代視覺藝術展》中展出的【雲趣】裝置作品,便使用了他從西藏帶回來的經幡及他的一些書法作品作成的。七彩的經幡再次打動我的心,我欲再次在七彩的經幡下遊走...

最後,還是決定繞過西藏不去,到尼泊爾走走...



圖:《青海幡旗》on B/W film

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殘酷的職場

今天探訪新的供應商,在會面的會議窒內掛著三面宣傳海報,上款寫著〝職場生存快樂三法則〞,內容是這樣的:

〝工作不是為興趣而生,所以它注定不能以某個人的意志為主體。必須明白工作首先是為了生存...

...首先,要尊重你的老板,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老板缺乏必要的尊重,逾越職業本分的人,其職業生命注定不會太長...

職場競爭激烈,保持適度的危機意識是必要的,但是過於緊張,草木皆兵卻大可不必...〞

相信快樂的就只有老板一個!

圖:《圈出生存的版圖》攝於職場 on my Moto EX128


Tuesday, December 6, 2011

藝術家的工作室

藝術家,盡管他(她)是個稱職的還是個掛名的,總歸要有個工作室,那怕它是個朝槓晚拆的攤子或是個大宅庭園。

在實際用途上,工作室是藝術家創作的地方,也是存放工具、材料、與作品的地方。在精神層面上,工作室是藝術家思維的空間,也是融合經歷、直觀、與雜念的空間。至於在面子作用上...還是讓掛名的自己來說吧!

我也奢望有個工作室,那裡有...傳統的菲林沖洗及相片放大的黑房,也有充裕的作畫空間,有足夠的作品儲存地方,最好還有個向北的大窗...

圖:《畫家前輩的三合院》

Monday, December 5, 2011

【哺光、觸影】攝影講座 之 備展

為了趕在上週末把【哺光、觸影】攝影講座的宣傳海報張貼出來,需要前輩好友幫忙打印事宜,前輩好友毫不遲疑地在一天之內完成所託,並從老遠送到我手上,在此感激他的心意。

之前亦發邀請函致各位友好,在發送後不到五分鐘,史蹟民俗探究會會長來電,告訴我在邀請函上忘了寫上講座日期,我一看之下才發現已印製好的海報上竟缺了講座日期,馬上補救了。

原定在此期間,於【石門畫室】內辦個小型攝影展,卻因之前擔誤了時間,如今倉卒籌備為時已晚,只好通知幾位朋友預備電子檔,以幻燈形式在講座期間與眾分享。

似乎一切皆備...

圖:《幻燈》

Sunday, December 4, 2011

當代視覺藝術展

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 在首屆藝術節中為駐場的藝術家們攪了個當代視覺藝術展,被策展人所挑選出來的參展藝術家共四十一位。中心行政總裁侯婥琪在【對呀!門打開了 Yes, the door is open! 】的免費場刊的簡介中有以下一段〝籌辦「JCCAC藝術節」目的之一,是通過藝術節期間進行的展覽和各式藝術活動,讓藝術家近年的努力成果得以集體發表。〞

當天我走進了【對呀!門打開了 Yes, the door is open! 】當代視覺藝術展的展場參觀,之後,不相信自己的雙眼,再一次進場參觀。然而,還是覺得大部分展出的作品的水平未能達到我期望中的層面,假若那些作品是代表〝駐場藝術家近年的努力成果〞的話,那麼駐場的藝術家們似乎要加把勁地去創作。

在離開那扇〝打開了的門〞的那一刻,腦裡忽然浮現出在2008年於中央圖書館展出的【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師生視藝展2008】的感覺。那次展出的是來自多間中、小學的視覺藝術師生的作品,現場頗有香港藝術館主辦的【香港藝術雙年展】的氣氛,人們可以感受到作品的整體表現是認真的、有心的、創意的,而且有部分作品的水平確實超越了目下那些〝駐場藝術家近年的努力成果〞!也許駐場藝的術家們可向那些中、小學的視覺藝術教師問教,積極地為下一屆藝術節做好準備,不要只求領取那三千元的展覽津貼而參展。

圖:《淪為婚紗照拍攝場地的創意藝術中心》
【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師生視藝展2008】網扯:http://hksea.org.hk/program/HKVAEF0708/activity02.htm

Saturday, December 3, 2011

藝術節

在部分駐場藝術家反對加租金的陰霾籠罩之中,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 在本週五展開了為期兩週的藝術節。除了部分駐場藝術家開放其工作室之外,中心亦為駐場藝術家攪了個【當代視覺藝術展】,特地請來了一位積極研究本土藝術的博士作為策展人,策展人為藝術展改了個《對呀!門打開了 Yes, the door is open!》的名字,從文字內容與標點符號來看,我總覺得那是一句不太得體的說話,多少帶點怨氣...

為了參與畫家前輩的畫室開放活動,我這兩天也來到現場。只見訪客的數目跟兩年前的開放日比較明顯地少了,氣氛亦大為遜色。我與前輩在他五樓的工作室外往下觀望,只見中心的一樓大場擺放了售賣藝術作品的桌子,猶如賣工藝品攤檔...閣樓被小童群益會佔據了,展示一些新移民的美勞「集作」...期間,有一對新娘及新郎在一樓大場拍攝婚紗照...

於是乎,一連串的問號便由我們的談話中產生出來!〝那是推動 high culture 的地方嗎?〞;〝還是美其名將藝術變成大眾文化?〞;〝藝術不是拉動文化的嗎?〞;〝為什麼眼下的所謂創意藝術竟被 low culture 拖下了馬呢?〞〝是那位「積極研究本土藝術的博士策展人」的作為嗎?〞...

圖:《藝術的背面》
註:附圖取得如此貼題的名字,皆為Leesa 的留言啟發,謝謝 Leesa!

問:〝床墊和窗簾還在“待主歸"? 為什麼感覺到的不是希望,卻是落寞和淒涼?〞

答:〝那是一所空置了多年的小學,希望都隨學生們離開了...〞










圖:《希望都走了》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11

論英雄

在中國歷史上,芸芸英雄烈士之中,論最具情節的競爭對手,莫過於勇猛威武的項羽與足智多謀的劉邦。雖然千秋過後,大局已成,這兩位叱吒風雲的大英雄的爭霸大業與逐鹿天下的事績,仍為後世所津津樂道。以至在一千八百多千後,世界華人仍為雙雄而着迷。

那天在東北一個紀念公園內,見一眾壯男正在嚴陣以待、虎視眈眈地為楚漢相爭再論英雄。然而,在他們身後卻坐著另一位男士,他也正在聚精會神地對著那幅楚河漢界,在沈思…

那股孤獨的氛圍是眾人皆醉,還是無敵的寂寞…

圖:《英雄的背後》

Tuesday, November 29, 2011

寒流

香港天文台的天氣預報說北方的冷空氣將於本週四抵達華南沿岸,香港的最低氣溫將降至攝氏十四度…電台主持人回應:「嘩!真喺好凍呀!」

想當年初到加拿大唸書,過第一個冬天,在初冬的第一天,途人都穿上了外套,而我就只穿上一件長袖襯衣,在攝氏零度的街上走,感覺還是挺好的!

再想當年旅居加拿大,在冬天裡逛商場,臨離開商場前,受不了軟雪糕筒的誘惑,便邊吃著軟雪糕筒,邊走到攝氏零下五度的戶外停車場取車,那一刻才感到在咽喉內的軟雪糕是溫暖的,那種感覺妙極了!

如今即將體驗攝氏十四度的寒冷,真有點兒擔心受不了一個沒有驚喜的冬天...

圖:《凍壞了》

Monday, November 28, 2011

向一位好學的網友分享心得時,曾提及〝在雜亂中顯其層次與統一性是我最喜歡的構圖手法〞。我當時並沒有刻意地想過那種構圖手法是從何而來,是隨誰所學。擔心那位網友求學心徹,要問個究竟,便連忙以100MB/s 的速度在互聯網上搜尋,結果有關「雜亂構圖手法」的都是反面教材,都在說〝構圖不要雜亂〞。怎麼辦?

於是乎我便翻閱我曾在博客上發表過的作品,終於有了結論。







圖:《勁草》

Sunday, November 27, 2011

曬棉被

秋老虎早已走了,然而,氣溫才在上週初按章似地調下來,卻又鄙吝地只開了幾個豔陽天,餘下的不是多雲天便是下雨天,令不少體弱的人抱恙…

小時候,在這個季候的豔陽天,人們總會把封存已久的棉被或寒衣在戶外晾曬,以除去那股霉氣,好趕上寒流來臨之用。至今,這種習慣雖已在市區內漸漸減少,還能在鄉間或公共房屋區域見到。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總會到現場採風,記錄那些也許在將來失傳的生活文化…

導至〝曬棉被〞文化失傳的原因,也許不是善變的人為,而是無常的氣侯!

圖:《文化落幕》

Saturday, November 26, 2011

異象

今天約了畫家前輩及攝影好友茶敘,為下週六起一連兩週的「賽馬會藝術創作中心 (JCCAC) 藝術節」的參與作最後討論。

好友與我在12月10日(週六)任【哺光、觸影】講座的講者,他說【哺光】、我講【觸影】。畫家前輩將通知他唸藝術系的學生們來聽講座,祈望多一些學術交流...

前輩还希望我為他的畫室建立一個博客,欲以作為學術交流平台,讓他的學生們溜覽及參與創作項目...





圖:《互聯光斑》

Friday, November 25, 2011

謙卑

那天走入虎林,見一壯虎正在一灘積水前屈膝彎背,謙卑地啜飲,姿態有如正在跪拜聖水的虔誠信徒。心想:「兇猛如虎也要向自然低頭。」

在幾年前,我曾在博文【又是宇宙觀的影響】中提及〝中國的宇宙觀〞與〝西方的宇宙觀〞之別,那就是〝順應自然〞與〝克服自然〞之別。而〝謙卑〞就是〝順應自然〞之法。

圖:《跪拜》東北虎
舊文【又是宇宙觀的影響】http://bendickleung.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6.html

靜之辯 (續)

心從什麼?
儒學循格物致知;
釋門悟眾生佛性;
道家尚自然無為。

那麼中外又從什麼呢?
伊斯蘭教信五柱;
基督教顺服上帝。
天主教又怎麼樣?諸聖…
西方哲學家又如何?如您一般..
為什麼?自尋煩惱!

圖:《止水觀天》

Thursday, November 24, 2011

靜之辯

什麼是靜?不動則靜。

那麼動又是什麼呢?是無數次靜止的因。

可謂因?果之源。

何來的源頭?從意念而來。

意念從何生?從人心所生。

圖:《心源》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1

雜亂的思維

我喜歡在雜亂的思維中尋找道理,我相信每天的遭遇,那怕是打擊也好、得著也好,總有學習的地方,理順那些經驗,便成為了自己處世的道理。

做研究生的時候,教授教我 complicated problem 和 complex problem 之別,前者為可解構的問題,有法可解;後者則為不可解構的問題,無法可施。

處世的遭遇,不管是好還是壞,其特性不外乎是complicated 或是 complex。而遭遇的定性除了看是否有法可解,還因人而異,因為一切能感知到的遭遇都是人為的。

圖:《亂枝出精髓》

Tuesday, November 22, 2011

心想事成

一年將盡,還有不少想做的事情未有落實,甚至未曾起步。心情之焦急不為外人所知!

最近在報章上看見一則有關對城市人壽命的調查結果,香港人的平均壽命竟居首位,是82.5歲,僅勝日本東京的人壽。這本來是一個好消息,卻有部分港人開始為退休養老而惆悵。以香港的法定退休年齡65歲來算,退休人士平均還要生活17.5年,老人的一般開資雖說不大,在醫療費用上卻是可大可小。因此,近日的週未遊行訴求總是離不開〝強積金未能保障退休生活〞和〝增加長者醫療費用補助〞。

然而,長壽卻可讓我完成多幾件想做的事情!總是正面的!



圖:《大樹下》

Monday, November 21, 2011

永不踏足西藏

數月前,前輩到西藏旅遊,專程去看曬佛節,卻因〝觀禮〞的〝善信〞過份激動,險象環生,旅遊團導遊為了避免前輩及一眾團友作出無謂的〝血祭〞,便撤退到佛祖五指不及的遠處,隔著長空觀禮...

上月,前輩及其隨員在其畫室內,分享了他們此行的影像成果...壯麗的天山、精緻的唐卡、神秘的經幡、莊嚴的佛殿...是難得一到的好地方,前輩更極力推薦我到西藏一遊。

然而,我對前輩說:「多年前,我也曾考慮到西藏一遊,然而,當年的西藏需要辦〝入藏紙〞,當時我在想:「為什麼中國人到中國的地方,還要簽証!」也許當時西藏視香港的華人為異邦人吧!於是乎,我就立下了決心,從此不踏足西藏!」

當然,前輩不明白我為何對〝入藏紙〞如此反感,他又怎知道我在幾十年前,拿著【香港身份證明書】(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Identity) 到加拿大求學,曾被當地的移民官訓斥為無國籍人士,當時的屈辱感受至今猶新。回港後再遇到〝入藏紙〞的漠視居港華人,怎不氣人!

我再對前輩說:「我情願到尼泊爾。」

圖:《彩幡》

Sunday, November 20, 2011

情願平凡

不知道是那一年,我再背著照相機,在西湖的堤上遊走。

那是一個冬日的黎明,晨光灑在湖面,把早已凋殘的一片荷塘掃上耀目的金光...然而,我總覺得金光與傲骨不配。

還記得我曾欣賞過黄永玉早期畫的荷,在平凡中充滿著豐神異彩。卻於幾年前,在香港藝術館看見他當時畫的荷,已塗上了大塊大塊的金彩,一下子便把荷花仙子打落到凡間,成了庸脂俗粉...

我情願平凡、也不要平庸!



圖:《殘塘墨褪》2005年攝於杭州西湖

Saturday, November 19, 2011

舞起來

晚上,走過元朗劇院,遠見窗廚內有幾個舞蹈員的身影,還以為真人在擺 pose ,走近才發現是真人比例的貼紙。

我曾在中學校慶時彈過木結他,唱過民歌與聖詩,也曾任學校銀樂隊的鼓手...

然而,我卻不懂得表演藝術。

圖:《舞者》photo taken on Moto EX128
試聽:陳慧嫻 演繹的【跳舞街】http://www.1ting.com/player/7f/player_61293.html

Friday, November 18, 2011

走過的門

【走過的門】是我首個個人攝影作品展覽的展題,那個時候只懂得狹義的攝影藝術,對廣義的藝術還是一知半解,在藝術畫廊舉辦個展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因此,我在籌備期間戰戰兢兢,本著學習的心接受及理解策展人的意見。

當初我預備了兩組作品給策展人挑選,其中一組就是帶著濃厚生活味的「門」。把展題決定下來以後便是撰寫〝創作意念〞( artist statement ),專業的策展人找來了一位專業的藝術文章撰寫人與我合作,我便與那位正在大學裡選修藝術的專業撰寫人見面,我給她口述我的〝創作意念〞及介紹我的作品,一週之後,我的首篇〝創作意念〞文稿便面世了。

〝物不忘人的足跡,門,本身就是一種生命, 記錄着從古至今人們的故事,人類的文明及生命力...〞

圖:《誰的故事》攝於長莆聖若望小堂

【走過的門】展覽內容:2005 Journey of Life Across Doors 走過的門 - State of the Arts Gallery, Hong Kong

Thursday, November 17, 2011

過門

那日雨天,我在鄉間走了一個早上,拖著疲累的臭皮囊,站在祠堂內避雨。雨水在簷沿滴滴答答地掉落在天井的石板上,吸入了幾口潮涼的空氣,有點受了催眠的感覺…放眼地堂上的水光泛影,望盡意識中的時空物象…

在不斷地重複的雨水、潮涼、水影、物象、時空之中,在祠門外突然走過一位小沙彌似的孩童,他的出現把我的意識轉投到另一個意境。於是乎,生老病死、因果報應、轉世輪迴、緣起緣滅...






圖:《意境》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1

空間

空,穴工也,指於穴內工作。間,日照門扉也,喻希望,起動。那麼〝空間〞的含義與一般的解釋如物理、航天、數學等等有著顯著的分別。〝坐穴起動〞有著強烈的修練氛圍,是精神意識層次的境界。因此那是形而上與形而下之別。

從物理上的理解,空間與真空不同。空間有著無數人類感應不到的東西,也許要憑某些特殊的儀器才能接收部分,而存於空間之物因時間而起變化,因此,空間與真空之別在於前者的可變性。

空間是存在的必然形式,時間是存在的表現形式。兩者併存才發生運動。然而,在精神意識領域之中,思想運動卻超越時空的限制,這亦肯定了創作思維是自由的事實。

圖:《凝結的空間》

Tuesday, November 15, 2011

超越三維

在此之前,有些文章談及我對點、線、面的感覺。今天,就讓我說說我對體 (form) 的觀感。

點、線、面是在二維平面中的視覺表現。點是最基本的視覺元素,線是點的活動,而線的活動便成了面。然而,面在二維平面中活動卻仍然是面,面只有在三維空間之內活動才構成體。因為現實的體只存在三維空間之內。要在二維平面上模擬體的存在,光影及透視效果都是有效的手法。

在平面視覺媒介上表現體的〝存在〞算不上是挑戰。然而,若要表現體的〝存活〞,則非要動點腦根不成,因為〝存活〞的含義包括超越三維空間之外的象限,這可以包括時間、氣味、觸覺…


圖:《體》

Monday, November 14, 2011

水墨村莊

我喜歡探遊那些還有老房子的村莊,最好還有村民在村裡生活的舊村莊。在村莊內遊走,有點跟現實拉遠了的感覺。然而〝現實〞不是一個絕對詞,而是主觀處境的文字表述。當我遇見活生生的村民生活,甚至與村民溝通,成為村民的〝現實〞時,那種由不同〝現實〞所產生的矛盾感受,非筆墨所能形容。

我喜歡在陽光充沛或是細雨綿綿的日子裡探遊舊村莊,淡顏素彩的老房子與迂迴曲折的石板巷,總會令我滿載而歸…

我特別喜歡淡彩,猶以經歷過無數個風吹雨打的日子而退掉的色彩,那是顏料板或是 Photoshop上調不出來的淡彩,因為它們所調出來的是欠缺生活味的色彩。



圖:《光班》

成雙

週日隨標叔叔到元朗八鄉一帶訪尋古跡文物,在長莆村內新舊村屋交集之中找到了長莆聖若望小堂,小堂在一九二八年祝聖,至八十年代被廢置,是一座同時與祠堂共存一村的教堂。

走進聖若望小堂,發現小堂並沒有破爛,供信眾坐拜用的長凳有序地靠在兩旁的牆壁,露出了中央的一遍空地。在空地上擺放著兩輛自行車,柔和的陽光從小堂的窗外透進來,為那對自行車凝聚浪漫的氛圍...

曾幾何時我也曾有過一輛自行車【飛鴿】...

圖:《成對》

Sunday, November 13, 2011

晨敘

眼見身邊不少有條件的朋友已陸續地退休,甚至有一兩位年紀比我還要小的,亦在最近正式下了崗,他們退休後的生活似乎比上崗時要多姿多采得多。

那天探過東莞潢涌村黎氏大宗祠後,咖啡癮忽起,便往市集方向走去尋找,在一個T字路口有一所無名牌的祠堂,祠堂外坐著好幾位長者,他們似乎都在陶醉於那股和諧共聚的氛圍之中,對我拍攝他們的舉動竟然無動於衷。

我心有所會,在回家路上會心微笑...退休後的生活不一定要多姿多采,仍有一班好友敘舊才是難得...

圖:《閒情》

Saturday, November 12, 2011

看公仔箱

在東莞鳳涌村探遊,村民還是日不閉門,走過一間村屋,見屋內有四位村婦圍坐在〝公仔箱〞前,她們正在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廣播劇。那情景令我回憶童年時,在西環住所附近的一間涼茶舖看有線電視節目,當時香港就只有需繳費的有線麗的電視,播放的都是黑白畫面。

已記不起涼茶舖收多少〝入場費〞,卻還記得那天正播放著馬師曾的戲...







圖:《聚精會神》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1

牛墟與人體彩繪

在『橫瀝牛庄』內有【牛。人彩繪】的表演,海報內容如下:〝體繪藝術家為牛隻和人體畫上時尚華麗、色彩斑斕的外衣,展示人類與牛有生以來的親密合作伙伴關係,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展示傳統的橫瀝牛市與現代化的對接。〞(摘自東莞橫瀝百年牛墟風情節特刊)

同行人問:「牛墟與人體彩繪有何關係?」我答:「大概是因為從前這裡除了有賣牛隻的墟市之外,還有賣女子的墟市。被賣的女子一如被賣的牛隻,身上都是被塗上油彩以資區別。」

心想:「當您走過〝牛行〞,看見買賣牛隻的人不留情地棒打牛隻,及他們只想拿到好價錢,買到便宜貨的〝市賄〞咀臉之後,您怎可能會理解特刊中所說的〝人類與牛有生以來的親密合作伙伴關係〞呢!」

在人體彩繪現場,一位老婦說:「看見那些露體的女子們,我很心痛!」一位年青男子答:「又不是將她們如牛隻般屠宰,痛什麼?」...

圖:《展示傳統?》

Wednesday, November 9, 2011

【百年牛墟】

今天隨【史蹟民俗探究會】到東莞橫歷,為的是體會當地【百年牛墟】的文化風情。

我們一眾在雨中走進當地的牛墟,現場已有上千頭牛被綁在樹下的圍欄上,不時有人手持棍子打在牛背上趕牛,經常有買、賣牛隻的人穿梭在牛群之中。我亦是那樣地持著照相機穿梭於牛隻之間。

如今的牛墟已改稱為〝牛行〞,〝牛行〞內雖有少許現代化改進,如機械大磅,運牛大卡車,等等,卻承繼了四百多年前的交易方式,在場有“牛經紀”為擔心選不到好牛的買牛人相牛。一般一頭牛的價錢為七千元人民幣左右,議好價後,買家便馬上用白油在牛背上寫上記認,隨即把牛拖走,而〝牛行〞則按比例抽取佣金。

圖:《買牛郎》

Tuesday, November 8, 2011

愛上不漂亮

香港的攝影愛好者特別熱愛外表漂亮的東西,荷花就是其中的一類。單在上週舉辦的藝術攝影聯展就有不少以荷花為題材的作品展示。也許,不少攝影朋友誤以為漂亮的主題可以蓋過作品的瑕疵。當然,這種想法肯定能蓋過有此誤會的攝影朋友。

多年前香港公園曾舉辦過一、兩屆的【荷花節】,展出從各地購買回來的荷花,放一些到水池內,也放一些在展場裡供遊人欣賞。事實上這些盆栽荷花始終未能在香港公園生根,自此之後便不了了之。荷花是澳門的市花,在當地根深蒂固,每年到了夏季,澳門的大街、小巷、公園、私地都盛開著漂亮的荷花,沒有必要為什麼【荷花節】。

最近聞說深圳有個頗大的洪湖公園,公園以荷塘翠韻為主題,在每年的六月亦有舉辦【荷花節】。也許在這入冬的季節裡,我要探訪洪湖公園內的殘荷...

圖:《殘塘去白》

Monday, November 7, 2011

藝術攝影聯展 之 後感 (變調版)

在這短短三天的皇家攝影學會香港分會的藝術攝影聯展 2011中感慨萬千。

在參與程度上出乎意外,上文提到因名位關係,有影響力的皇家攝影學會會員杯葛香港分會的活動,導至只有不到一成的香港會員參展。雖然大部分參展的學員因怯場而未能出席導賞活動,卻未有因此而影響整體的凝聚力。這現象多少反映香港本土攝影會的山頭文化並未污染展場,名譽僅沖昏了杯葛者的頭腦,並沒有沖昏了展出的作品。

至於會員的展品則可作為一套不錯的攝影教材,例如黑白作品上大片大片的黑位不能沒有半點層次;過度數碼修飾會使畫面出現明顯的拼貼痕跡;把作品過度圖案化能減弱立體感,失去攝影作品的特質;畫面切忌雜亂無章,以及欠缺光影效果等等。若拿那些有問題的作品去投考皇家攝影學會的名銜試,能合格的機會必定渺茫。

在個人得益上,我總算對香港的攝影文化多了點認識。

圖:《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