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0, 2008

街頭實戰

今天是畫家前輩主持的街頭速寫實戰,是《香港風情 - 筆跡下、光影中》聯展的工作坊。參與人數頗多,一時之間有點回到校園的感覺。前輩領先走到新填地街,「新填地街」比「上海街」小,在街上可以見到較多居民的生活居,正是街頭速寫與攝影的好地方。前輩選了幾個景點停下來示範,之後就讓各學員自由地選擇速寫題材。兩小時很快便過去,回到展場後,前輩再以各人的速寫習作為例,向學員提供意見。

接下來的週六就是由我負責《街頭攝影與通識教育》講座,以及週日的街頭攝影實戰。今天就有一位「速寫實戰員」問:「可否用「傻瓜機」作戰?」我答:「當然可以。甚至有拍照功能的流動電話都可以。」心想:「也許我要預備一些由各種大小相機拍攝得來的照片作講座之用了。」

不同類型的相機都有各自的功能,反之亦有各自的局限性。相機的局限性對街頭拍攝的影響主要在於題材選擇方面。這點還是留待講座時再說過明白。

圖:《午間市》「新填地街」一景

幸福

昨天兄長及好友專程由溫哥華到港出席我在今天開展的《香港風情 - 筆跡下、光影中》聯展。三年前兄長亦是專程回來出席我的個展。兄長對我的關愛,我實在感激不盡,亦羨剎旁人。今天席間就有攝影界前輩因此而說:「你好幸福啊!」

今天跟兄長吃過午飯後,一行人等便到展場作最後預備,主要是安裝幾件放大鏡在三幅作品旁邊,方便觀眾微觀之用。有兩幅是《基因糸列》作品,而另一幅是《和平示威》,都是一些微細人物影像的組合。

今天十分榮幸得到藝術館總館長光臨主持開幕式,加上聯展畫家前輩的個人魅力,令到簡單的開幕式充滿了內涵。我亦十分感激今天出席的來賓,他們都是有心的藝術界前輩及朋友。

開幕式過後就是聯展畫家前輩的街頭速寫講座及示範,當下坐無虛設。聽了兩小時多的講座及示範,我對明天跟隨前輩街頭寫生多了不少信心。

圖:《展場內外》

Friday, March 28, 2008

能打動人心的節日

還有一週便是清明節。那天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清明是清和而明朗的意思,隨著春分之後晝長夜短的開始,天氣亦在清明開始回暖。農民諺語:「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表示期望溫暖而潮濕的氣候可以早日到來,好讓在春分時所播的種子及所插的秧能夠早點成熟。

在香港,清明節是公眾假期。今年的清明節是在星期五,便構成了一個長週末。許多香港人在清明節都會掃墓祭祖,港九新界各個墳場墓地將會人山人海,比起每次週末遊行示威的民眾還要多。似乎要說明「掃墓」要比任何「訴求」都重要,清明節更能打動人心。

墳場墓地除了是掃墓祭祖的地方之外,亦是憑吊的景點。近日更有組織安排到墳場參觀不同國籍人士的墓地。不管你帶著什麼心情到墓地,都是有心人。

我們都在墓地見吧!

圖:《期待節日的來臨》

Thursday, March 27, 2008

撿石投水、花開燦爛

今年的復活節我並沒有預備賀卡送贈親友,可能是這個原故,我也沒有收到多少親友的祝賀。情況有點像撿石投水,才有圈圈漣绮泛起來。因此過往親友的祝賀大部分都祇是那種漣綺而已!

近日市內的春意正濃,路旁的紅棉花及洋紫荊花開得十分燦爛,可惜沒有空閒把它記錄下來。幸好不管我是否關心它們,它們也會年年照樣地花開燦爛。

似乎花比人更近情。而人情又是否比花還要凋謝得快呢?


圖:《花開燦爛》攝於今年的《香港花卉展》。請參閱有關花展的文章《比展出的花卉還要鮮嫩 》及《「採花」

Wednesday, March 26, 2008

沒有想像力的藝術品

有朋友看過《香港藝術會否淪為跳蚤市場的手工藝?》文章後便問:「藝術品與工藝品有何分別?」我心想:「你能夠有此心意去了解兩者之分別,總比當日在場的「藝術家」那種無動於衷的心態正面。」

「藝術品與工藝品有何分別?」是一個頗為爭議性的問題,你既感到兩者有分別,卻又不能說清楚分別在那處。這個感覺是因人而異的,視乎各人的藝術修養而異,因此同一件作品在甲君的心目中會是一件藝術品,在乙君的眼裏卻是一件工藝品。這是主觀的因素,亦因此而產生了爭議。 然而,在一些主觀性的抗辯之中,仍然可以找出一些合理的見解,作為客觀的分析。

工藝品的製作是熟練的工作。 任何工藝品必須涉及技術的應用。「工藝」這個詞,是來自德文 Kraft,就是權力或能力的意思。工藝品涉及技術,卻不一定是機械技術,因為工藝品不是由高技術的機器大量地生產。工藝品意味著應用人類的智慧與手而製成的作品。雖然工匠(工藝品製作人)要使用工具製作,但在某程度上,工具本身卻能夠在獨立於工匠的指導之下來完成一項任務,因此工藝不是工藝技能的問題,而是怎樣使用工具的學問。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工藝品的概念源於作為生產有實際用途的物件。然而,至少在18世紀以來,藝術品就被視為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是典型的無功利性功能的東西。工藝一般都傾向於生產有各種實際用途的東西,工藝品通常圍繞著一個實用的目的而美化作品本身以取悅使用者。以這種目的製作出來的作品儘管相當漂亮,卻不是藝術品。

工藝品製作通常是一個有預期結果的活動。工藝品製作是基於一個公式或製作工序,所有參與製作者每一次都遵循相同的方式,最終都會達到大致相同的結果。雖然它涉及到創造的東西,最終產品卻總是相同的,因此沒有太多的變化空間。

藝術活動的結果卻是不可預料的,是開放的。例如,在一個繪畫項目中,所有參與者可以使用同樣材料的紙和鉛筆作開始,也許要求他們創造一幅圖畫來表達親情。該項目的結果將會創造出許多幅不同的作品,因為參與者使用不同的創作方案來表達相同的畫題。也許最終這些作品並不一定被視為藝術,但是創造一幅能超越「繪畫技術的本性」和「繪畫材料的本質」的原創作品是可能的。藝術就是一種超越它本身的材料與技術的工作,藉此以一種有意義的和持久的方式創造一個原本的陳述和表達。

對美學有充分體現的偉大啟蒙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對藝術作品本質作了終極性的定義:「藝術作品純粹在想像的層面上打動人心,除了培育人的氣質之外,它並沒有任何實際效用。」 也許相對來說,工藝品的終極性定義就是「沒有想像力的藝術品」。

圖:《想像的空間》

Tuesday, March 25, 2008

香港藝術會否淪為跳蚤市場的手工藝?

經過一連兩天的「藝術與社區連線」活動,才明白主辦單位所謂的「自助創作攤檔」,是一個以推銷工藝品為主的跳蚤市場。我誤以為那是一個為藝術家推動藝術創作的地方,是我的無知,當然與主辦單位無關。所以我在第二天再沒有擺放我的藝術作品。

這兩天到來參觀的「遊客」大部分都不是來自這個社區的,到訪「自助創作攤檔」的「遊客」相信不足二百人次。聽說這個活動已辦了幾年,竟落得如此成績,相信主辦單位從沒有介意,反正年年申請的支助照樣批出,那有改善的迫切性。曾幾何時有些藝術社團埋怨政府沒有好好地培育本地的藝術文化,然而,香港又有多少個藝術社團會用心地去培育本地藝術文化呢?衹好怪我孤漏寡聞。

上週未的經歷讓我上了一課:「什麼是落後的管理方式」、「何謂遲鈍的應變能力」。切實地反影了香港藝術管理人材之貧乏。香港藝術是否會淪為跳蚤市場的工藝? (註)

註:並不是對工藝表示貶意,而是要指出藝術與工藝是兩回事。請參閱相關文章《 沒有想像力的藝術品
圖:《是藝術品還是工藝品?》

Monday, March 24, 2008

站到別人的平台上

今天陽光普照,是奧運燃點聖火的日子。喜見我國運動員手執象徵「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火炬,從希臘奧林匹亞接過了聖火後,便開始了傳遞聖火到北京的神聖任務。

然而,近日談奧運總是多了一點政治成分,有政治目的的人士似乎不會輕易放棄每一個國際活動的平台,都要站上去爭取曝光的機會。這是否表示現有的國際政治平台不足以滿足他們的目的?還是這個「奧運平台」比較容易站上去呢?然而他們是否知道“站在「奧運平台」上”是所有運動員努力競技的目標?他們竟然任意地站到人家的競技台上玩自己的把戲,犧牲了運動員的參與機會。

我不是運動員,更不是有政治目的的人士,我不懂。但是佔用人家的地方還要人家退出,就是有更合理的原因,都是不近人情的。也許有政治目的的人士就是那麼的不近人情。真的不懂!

Sunday, March 23, 2008

P.K. Café

今天路過一幢頗大的「唐樓」,「唐樓」內已空無一人,外牆卻寫滿了一些申訴的字句,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貼上了「X」型膠紙的窗戶,似乎要徹底地告訴關心她的人:「我給封了!我的下場就是要被拆掉。」因為要趕路,並沒有下車。馬上記下她的地址:「青山道、興華街」,改天再來。

午飯時經過馬頭角道一帶的舊樓群,是我小時候經常走過的地方。今天看來卻少了聚集在橫街上的坊眾,原來的小店舖亦已改為經汽車修理店,停泊在街上的汽車比行人還要多。從前這一帶給我的感覺是很「雜」,所以我從來沒有走進過這些橫街。聽說這一帶的命運將會跟那幢「唐樓」一樣!

在一間名叫「白宮」的茶餐廳吃午飯,餐廳的英文名字是「P.K. Café」,女掌櫃告訴我:「這茶餐廳是她家姑的,已經經了四十多年。」女掌櫃也是負責麵食的廚師。茶餐廳位於街角的單邊位,兩旁有臨街的窗戶,室內光線充沛,樓底過十五呎高,天花頂掛了六把吊扇,入口的左邊是開放式的檔,右邊則是收銀機,從女掌櫃的工作崗位推測,她也是「掌門人」。我告訴「掌門人」:「我小時候曾經在這附近居住。」她隨即答了一句:「那麼就要常常來這裏了。」

對,我會再來,為了那些橫街,龍圖、鳳儀、鹿嗚、麟祥、鷹揚、鵬程、鴻運、蟬聯、燕安、駿發、鶴齡‧‧‧

圖:《P.K. Café》

Saturday, March 22, 2008

又是前輩給我的一個考驗

畫家前輩日前來電,邀請我在下週出席他的學生辦的春茗聯歡聚餐,還希望我帶兩幅作品作抽獎禮物,我有點受寵若驚。前輩除了繪畫了得,書法亦是能手,他的繪畫及書法弟子之中就有幾位多次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且眾多弟子已設館授徒。每年的春茗聯歡聚餐都有過百人出席。前輩常對我說:「當主人家預備了上座給你,不要故作推搪,應該欣然接受,才是有禮貌。」所以我就爽快地答應了前輩的邀請,之後卻暗地裏想:「我應該選擇那一類的攝影作品作為抽獎禮物呢?唉!又是前輩給我的一個考驗。」

「花、鳥、虫、魚」,「雲、煙、山、水」‧‧‧
最後選了《太行山(5號)》及《太行山(26號)》黑白二幅作禮。



圖:《太行山(5 號)》




Friday, March 21, 2008

為藝術品定一個「社區價錢」?

為了明天開始的「賣藝攤檔」,昨晚便選了一些「試作品」(artist proof)「應市」。那些「試作品」是過去幾年出席「茶聚」(註一)時與在場的攝影家及畫家分享的習作。近年我已經很少輸出「試作品」了,都轉為在電腦屏幕上的「試看品」。那些「試作品」都是在我的「日光暗房」(daylight darkroom)內制作的,以A4格式的打印相紙作載體。我在三年前的個展中展出的作品,也是在我的「日光暗房」內製作的。

要賣貨就要定價錢。「賣價」在市場營銷學上並不是一個獨立的項目,而是「調合營銷」(Marketing Mix)(註二)中的一個環節。簡單地說價錢就是要視乎其他環節的整體調合來決定。然而,為藝術品定價錢是一門專業。在這種攤檔型式之下賣藝術品總不能參考在畫廊的賣價,除了賣場及本身的裝潢欠奉之外,入場的觀眾又有多少人願意花錢買藝術品呢?然而這次活動的主題「藝術與社區連線」多少帶來點啟示,也許就要將藝術品定一個「社區價」才能連成一筆交易。幸好去年在灣仔露天市集曾向小販們學得一召半式的販賣絕技,加上「市集戰衣」(圖),明天一定大派用場。

然而,為藝術品定價錢絕不能直接比較別家的同類型作品,有價值的藝術品是獨特的,應該是無與倫比的。問題是,是否有像伯樂的賣家?也許藝術品的價錢不能以「調合營銷」的策略來決定,要決定的不是價錢(price)而是價值 (value)。那麼新的「調合營銷」(註三)策略似乎會更有效。當然,藝術品本身的水平亦不可忽視。

那麼提高了藝術品的價值是否就能夠相對地提高在社區的賣價呢?也許在明天了解市況後便有答案。

註一:請參看相關文章《這種身份、那種心態》及《台下十年功
註二:「調合營銷」(Marketing Mix)基本環節有 5項,亦稱為5P’s,就是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and people.而加入package就成為6P’s。
註三:新的「調合營銷」包括people、passion、processes、platform、partner and public relations。
圖:《市集戰衣》

後話:在「賣藝攤檔」的第一天竟然下起雨來,一切理論都隨水消逝。最後淪為賣雨傘的小販!

Thursday, March 20, 2008

又做了兩件閒事(之二)

昨天看完展覽之後便走到「少年宮」附近的深圳書城。好幾個月沒有來這裏了,以前用圍板隔離的地方已經開放了,都是露天的公共空間。經過賣一般書籍的大店,走進了專賣電影及音樂光碟的商店,突然想起了「廣東南音」,便跟著指示板找到了擺放廣東音樂的架子,用眼睛掃描了架上的音樂光碟三次卻看不見有「廣東南音」的光碟。為有帶著一點失望離開光碟店,走上了室內的天橋,到另一邊的「藝術及設計書籍中心城」。

每次到這書店,我總會先看看擺在入口附近的新書,其中有一本書名為《瘋狂的藝術》,是介紹中國的精神科病人的藝術作品,我在場看了一些內容及畫作,是一本很好的「域外藝術」畫冊(註)。之後我便走到「電影及攝影」的書架,很快便被一本名為《Video: 20世紀後期的新媒介藝術》的書吸引著,內容是藉著重要的Video藝術家的作品來回顧Video藝術的歷史,並介紹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Video藝術發展狀況,以及討論Video作為新的藝術媒介的理論。之後又找到了一本名為《落差–經受攝影的考驗》的攝影文化書籍,原作者是法國的藝術哲學家及藝術史家于貝爾‧達彌施。此書是達彌施對攝影與電影研究成果的總匯,內容包括了探討攝影的本質及分述三種不同的攝影實踐。最後我走到「藝術理論」的書前,發現了《後現代之後—後前衛視覺藝術》一書。

付了錢後已是下午5時半了,馬上程回家。
註: 請參看相關文章《Outsider Art Fair 分享會及感官繪畫探索工作坊》。

Wednesday, March 19, 2008

又做了兩件閒事(之一)

今天到深圳辦點事,事後又做了兩件閒事,所以今天過關的「車馬費」是相對地便宜了。辦好了事便乘大巴到關山月美術館看展覽(註一)。到達時已過了下午四時,美術館到下午五時便休館,幸好有個名為《吾城吾鄉–2007攝影年展》的開幕式剛好結束,還有很多展出者、嘉賓、及觀眾在內,心也定了下來。

索性先參觀這個攝影年展。很高興看到展出作品的題材都是圍繞著社會民生的事物,大部份作品都是以紀實手法拍攝,亦有少部份的攝影作品以類似概念式的表達來展示,效果不錯。然而在攝影的技巧及照片的質量上還有改善的空間。普遍的情況是拍攝時曝光失準,導至「暗位」內的層次盡失,衹留下一片黑色。另外的情況就是「局部加深」過度,除了損失了陪份層次,亦暴露出很重的「加工味」,因此削弱了紀實攝影應有的表現型式。

然而吸引我今天來參觀的是另外的一個展覽,該展覽名為《自然 -- 尹南雄(韓國)現代水墨畫展》。我不認識尹南雄,從場刊中的介紹,知道他曾在中國魯迅美術學院習藝。今次展出的作品是他在深圳居住了三個月所得到的城市經歷。他的水墨畫沒有帶著中國傳統的筆劃味,卻運用墨的濃淡來增強畫面的立體感及豐富了內容的質感。然而在墨的濃淡控制上卻有點生硬,而墨的表現亦缺少了變化及「水」的滲化流動。也許墨是先按不同程度的濃淡調好備用,而不是在落筆之際才憑經驗渾墨調色。整體作風以簡單的圖案作組合為主,雖然作品是在表現深圳大城市的經驗,卻充滿著醇樸的「原始」味(註二),能達到主題醇樸《自然》的效果,擴闊了水墨的表現領域,很有啟發性。可惜同場亦展示了一些似曾相識的水墨裝置,降低了整體創作的高度。 是為美中不足之處! (待續)

註一:關山月美術館網址http://www.gsyart.com/exhibitnow.asp
註二:請參看相關文章《兒童與原始人的藝術

Tuesday, March 18, 2008

是確保出席率還是打擊出席率?

朋友S君為我們幾位影友申請了一個「自助創作攤檔」作為展出「舊作」之用。這個「自助創作攤檔」是「某某藝術與社區連線」活動中的一個項目。朋友在昨天收到了這次活動主辦單位的電郵,內容提及,為了確保在這週六開始的活動的參與能夠出席,主辦單位臨時要求所有參與者在這週四親自到該活動的辦公室繳付500元按金。

此舉不但表現了主辦單位單方面臨時更改參與條款的不負責任行為,亦暗示預算出席的參與假如沒有在指定的一天內繳付按金,則不獲得參與該項活動的資格。而打算臨時缺席的參與者反而心安理得,不繳交按金就可以了事。 然而這種繳付按金的要求原來是合理的,但必須在申請表格之內例明,讓參與者在申請時作出丞諾,才能收到確保參與出席的預期效果。然而在祇有四個工作天的時間內要求參與者到訪繳付按金,既是強人所難,亦會打擊參與者對主辦單位的信心。

為了避免在展出期間有更多不明朗的要求,我們衹好考慮退出此次活動。

後話:最後主辦單位來電道歉,一切按照原來申請表上的條款處理。我們亦不再追究,繼續參與此次活動。可惜天氣預告說:「這週未多雲有雨!」

Monday, March 17, 2008

《香港製造》不一定就是信心標誌!

從去年開始,我都會為自己每一次的展覽而設計一款與展題相關的名片,作為一種紀念。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以往我是在一間名為 e-XXXXX網上印刷公司印名片,原因是那公司在我的住所附近就開設了一間分店,交收頗為方便。而且該公司在其「公司簡介」中有這樣的說法:「使《香港製造》再次成為客戶的信心標誌。」

在我上一次到該分店收取名片時,發現是別人的名片,店長忙著從她的電腦上尋找我的訂單內容,一邊讓我看名片圖檔一邊卻冷漠地說:「看!沒有錯,你的訂單就是這個名片。」我說:「自己的名片那有不知的道理。這是一個女設計師的名片,怎會是我的?」他還是用那種懷疑的態度說:「是不是你拿錯了圖檔給我們?」我有點不耐煩地說:「我根本就不認識這名片上的人,又怎會有她了圖檔呢?」之後我建說她打電話給名片上的人,看看是否她拿錯了我的名片。那女店長竟然這樣說:「我們不能直接打電話給她,可能她是經由代理下訂單的。你也不可以打。」我有點氣了。我說:「你不打,我打。反正你說名片是我的。」原來對方是直接向這間分店下訂單的,她已於兩週前提取了她的名片。很明顯是這間分店的店員弄錯了圖檔,不知將我的圖檔掉到那裏去了,幸好這不是什麼機密文件。那女店長說:「那麼你再送圖檔來,我們為你補印吧。」我說:「我憑什再來下訂單取貨?」那女店長帶點輕視地說:「不用了,才幾十塊這少錢!」我氣透了地說:「不是多少錢的問題,是時間的問題!」之後我問:「可否取消訂單,退回訂金?」地說:「可以!但要親自到在官塘的總公司申請退款。」我衹好:「!」

雖說香港人要支持香港貨,但類似這網上印刷公司的服務態度,《香港製造》又怎能再次成為客戶的信心標誌呢?但願這間網上印刷公司衹是少數的害群之馬就好了!

今天我將投入《香港製造》的感情轉投到《中國製造》之上,藉此証明我是一個「勇敢的中國人」而不是一個「愚蠢的香港人」。距離我的住處兩個路口的地方便有一間名為PrintXXXX的網上印刷公司,該公司的印刷廠設在一河之隔的深圳。店內的服務桌前有椅可坐下與店員談話(註),而電腦顯視屏就在旁邊,店員可以為客人即時簡修圖檔,店員亦比較專業。結果我下單印了名片。原來以同樣的價錢,名片的數量竟然比 e-XXXXX網上印刷公司多了三分之一!

註:e-XXXXX網上印刷公司的顧客需要站在櫃位前做行單,而最近的電腦顯視屏至少也有一米遠。
圖:《香港製造》
後話:剛從PrintXXXX收到印製的名片,十分滿意。

Sunday, March 16, 2008

圍村「食盆」

今天有親友在圍村內擺喜酒,是傳統的「食盆」式喜酒。昨天中午村婦們已經聚在一塊兒開始做準備的工作、魚肉、打魚蛋、浸豬皮、切腐竹、等等。

今天早上就正式「煮盆」,「盆」的「內容」有蘿蔔、腐竹、豬皮、魚蛋、冬菇、門鱔、燒肉、大蝦、土魷、及炸雞共十樣材料。「煮盆」就是將每種材料分別烹調,然後分別存放備用,到「打盆」時再將每種預先烹調好的材料按次序放入大盆之內,再用錫紙將盆蓋好,趁著熱送到席上供客人享用。

圖:「打盆」
註:在雜影集下的幻燈片是切炸雞的部份片段。

Saturday, March 15, 2008

Outsider Art Fair 分享會及感官繪畫探索工作坊

今天(3月15日)參加了「人之描繪」希望之星2008 展覽延伸活動Outsider Art Fair分享會及感官繪畫探索工作坊(註一)。分享會及工作坊由「人之描繪」希望之星2008 展覽日本策展人西村陽平教授(註二)主持。

西村陽平教授在會中分享了「原生藝術」 (Art Brut) (註三)創作的發展,及一些精神病人及弱智人士的藝術作品。其中亦介紹了奧地利的 Gugging Museum(註四)的精神科病人的創作,他們的作品亦被稱為「域外藝術 Outsider Art」。著名的 Gugging 藝術家有 Johann Garber, Johann Hauser 等(註五)。西村陽平教授亦介紹了一些日本的智障人士的藝術作品。當我看到其中有一位繪畫日本電車的排列式及另外幾位利用文字配合圖案的創作後,暗想:「怎麼會跟我在月底舉辦《香港風情 - 筆跡下、光影中》展覽中的部份作品的處理那麼接近!」

我很投入「探索工作坊」。工作坊有三個探索項目,包括「肥皂泡彩畫」(圖)、「閉目作圖」、及「閉目描繪」。附圖是我的現場習作。離開前買了一本由青山醫院的病人繪製的圖畫「週曆」《創藝心連心 Art To Heart 2008》好好學習。

註一:由 信和集團 (Sino Group)、香港藝術 (Art in Hong Kong) 及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Center for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主辦
註二:西村陽平於東京教育大學 ( Tokyo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藝術學部畢業。曾為千葉縣立千葉育人小學部教師,教導失明小孩子用黏土去創作立體造形藝術品。1977年榮獲日本陶藝外務大臣獎,於90年代曾前赴尼泊爾 Technical & Skill Development Centre 及美國 Governor Morehead School 指導失明及弱視者創作造形藝術,亦曾到港作為展覽策展人及主持導師培訓、教授有關失明及弱視者的觸覺藝術。西村現為日本女子大學 (Japan Women's University)教授。
註三:「原生藝術」是法國藝術家 尚.杜布菲 (Jean Dubuffet)在1945年提出的。「原生藝術」強調擺脫傳統藝術模式,以發自作者內心的原始慾望及直覺來進行創作。杜布菲認為藝術家應該向兒童及精神病患者學習 ( 請參閱《兒童與原始人的藝術》及《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兩節文章 )。
註四:Artist of Gugging http://www.gseart.com/artists.asp?ArtistID=124
註五:Johann Hauser http://www.outsiderart.co.uk/hauser.htm
圖:《破 Burst》肥皂泡彩畫

Friday, March 14, 2008

比展出的花卉還要鮮嫩

今天是2008香港花卉展覽開幕。早上9時正入場,8時45分參觀的民眾便開始排隊預備購票,專業的保安員見到此時輪候的民眾多了,才開始整理輪候的鐵欄,一些剛行近的民眾需要左閃右避讓鐵欄通過。在開閘前約7分鐘左右,有六至七名工作人員拿著水喉及掃把從正門內一邊洗刷著地面一邊走過來。9時正開始賣票,「洗刷大隊」亦剛巧走到賣票處,一些剛買了入場票的民眾因此要停下來讓路與「洗刷大隊」。入場後喜見很多學童已坐在花圃及花卉展場之前,聚精會神地寫生,他們都是為了參加今天的「學童花卉繪畫比賽」。約在11時左右,一隊工作人員要為其中一個花卉展場擺放圍欄而要驅趕那些正在繪畫的學童,學童馬上要拿著畫紙、畫具,開了水的顏料,椅子,背包等等物件移開,好不狠狽。相信他們的創作情緒一下子都被那些圍欄打碎了! 再看那些主題「太陽花」竟然擋不住早晨的嬌陽,在開幕的今天一早已凋謝了不少!

當前輩好友正在拍攝期間,有一名高官的隨從要前輩好友讓路,他的理由是:「有人要觀看花卉。」前輩好友說:「我唔係人呀,點解要我行開?」隨從說:「哦,我怕人多撞倒你啫。」前輩好友說:「我唔怕人撞。」那隨從無可奈何地跟著他的主人走開了。 之後,前輩好友告訴我,他的三腳架被人撞倒,放在三腳架上的相機亦掉到地上,一支鏡頭就此報銷了。我開始佩服那名為高官請命的隨從竟有「先見之明」。莫非‧‧‧!

這個花卉展覽在香港已經舉辦了多年,想不到主辦單位至今的表現比展出的花卉還要鮮嫩!
真是不可思議 really amazing!

圇:《比展出的花卉還要鮮嫩》

Thursday, March 13, 2008

小圈子的「吹水篇」

昨天與畫家前輩順道拜訪在附近開設店舖的攝影前輩。這位攝影前輩是三年前在江西婺源的一個小型「官方」晚飯席上首次見面,當時我與畫家前輩及另一位畫家正在遊歷婺源,而攝影前輩在當晚剛抵步。當晚的氣氛有點莫明其妙的火藥味,大家並沒有正式交談。我與攝影前輩的相交是回港之後的事了。

遠處便見他正在店前弄著一個4x5菲林(膠卷)夾,夾內的一片玻璃破了,看來他是要把它修理一下。握過手後,再正式介紹了他們。每次探訪這位前輩,他總會送給我一些影冊,這次也不例外,他從閣樓拿了幾本舊作送給畫家前輩,另外的一本是《黑白XX2008》聯展作品集。這位前輩對傳統黑白攝影的推動實在功不可沒。他每年都與一些前輩級人馬舉辦一次《黑白XX》聯展,至今已是第五年了。

不久我們便坐在一間茶餐廳內喝著絲蔑奶茶談天。一坐就是兩個多小時,話題都是圍繞著繪畫與攝影這兩個圈子裏的往事及一大串人物的名字。期間畫家前輩提到:「有一次「香港會」請了包括我在內的四位繪畫界朋友為他們的攝影比賽作評判,他們亦請來五位攝影界的朋友一起評,最終就好像有內定一樣,選出了我們繪畫界認為欠妥的作品!」攝影前輩笑著答:「當年確實曾有意向繪畫界學習,所以有那一次的安排。」我忍著笑對畫家前輩說:「那次的安排似乎是攝影界教育了繪畫界一課呢!」最後畫家前輩居然建議各在自己的圈子內找四人,合辦一個《畫影界八人攝影聯展》,攝影前輩亦認為這是個好主意。我暗地裏想:「八人總比九人公平!畫家前輩確得「前車可鑑」之精要。佩服!」我卻沒有作出反應,擔心會擦槍走火。慶幸的是昨天的小圈子會面並沒有太大的火藥味,可能是「吹水」的力量。最後由攝影界前輩結了賬。

也許這《畫影界八人攝影聯展》將會是一場「江湖大事」,但願亦能和氣收場!

「藝術創意」與「酒文化」

昨天下午參觀畫家前輩在「某藝術創意中心」新設的畫室,畫室位於一幢由「某賭博機構」合法改建的舊式工廠大廈之內,大廈樓高九層,中央有個可容納數百人的天井,畫室面向天井,室內面積有三十餘米見方,頗為實用。前輩決定使用最平凡的設計,將他的畫室佈局成一處可供其弟子學習及展示作品的空間。前輩的徒子徒孫幸福了!

畫室的門窗都是用鐵打造而成,並使用久違了的黃銅窗柄及窗鎖。在畫室外的牆上還保留了原址工廠的字號。雖然這些都與藝術創意無關,卻充滿了濃厚的懷舊氣氛。相信從這一段舊日子走過來的一些藝術家會有更多的體會。

前輩說:「在八樓設有飲食設施。某「話事人」(話是人?)建議開辦一所紅酒酒廊供藝術家們享用。」我接著說:「似乎那「話事人」認為香港的藝術家都好此西方品味,況且,好此道者亦早已在他們的工作室內放滿存貨,邊飲酒邊創作了!那會有人跑上去喝一口酒,到靈感來時又跑回去作一筆。當然,若那紅酒酒廊不是為藝術創意而設就可作別論。」

其實酒文化就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國幾千年的藝術創意。古時的藝術家都是以酒來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漢魏時期,曹操的《短歌行》就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晉代歸隱田園的陶淵明從「飲酒避世、借酒澆愁」的思緒中到達超然脫俗的境界。唐代「詩仙」李白就有「酒仙」的別號,「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宋朝的詞人晏殊、柳永、李清照等均以詞和著酒嘆閒情愁思來風花雪月一番。而蘇軾、陸游、辛棄疾等詩人則豪放地和著烈酒來表現那種「醉裏挑燈看劍」的豪慨悲情。

何不喝一口暖黃酒,抓一把茴香豆,將藝術創意連上我國幾千年的酒文化呢?(註)

註:黃酒是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酒種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酒種。不幸的是黃酒在香港還是要徵稅的!

Wednesday, March 12, 2008

「壁虎斷尾」

前輩好友在較早之前向我提及他為了藏書的取捨問題而煩惱透了。前輩的藏書數量與我的實在是不相伯仲!

今天幫他忙,將一些書架從書房移到大廳,為新的書房佈局預留空位。我一邊將他的書籍放入袋中一邊跟他說:「不知要到那一天「電子書」才有機會替代現有的書籍?藏書總是一個頭痛的問題。」他就一邊將滿袋子的書籍移到大廳中一邊對我說:「人的記憶儲存也和藏書一樣,都是頭痛的問題。」 我卻認為人的記憶儲存問題比藏書問題更為頭痛。記憶錯亂了,甚至被遺忘了,就很難再弄清楚。而藏書擺放亂了,甚至被遺失了,還有機會尋回或補購。當然,一些刻骨銘心的往事,就是被迫洗腦也洗不去,那些記憶總會潛藏在心底深處,永不磨滅。

在移開一個書架後,一條比我更為壯健的壁虎馬上爬到另一個書架的背後。壁虎是益友,牠除了張口吐舌捕食蚊蟲,為藏書把關之外,亦帶給我「壁虎斷尾」的啟示:「有些事情,要先作出「捨棄」,然後才會有「新生」。否則就被這「不捨」搏束著不能脫身。」當然,要避免記憶受到侵蝕,我們還需要努力地為自己的記憶除蟲,不能再依賴壁虎把關了。

相信前輩亦可以仿效「壁虎斷尾」的精義來解決藏書的取捨問題。

Tuesday, March 11, 2008

「情與景渾」與「有意味的形式」

2005年7月曰5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像攝影行業名師表彰大會之中,我發表了以下一段簡短的攝影工作體會(攝影藝術觀)。

“ 近代中國著名學者王國維的《境界說》是評論文學作品的最高標準,而「情」和「景」是構成「境界」的根本元素。 「情」與「景」能渾然一體,就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情」即是作者所表露的思想感情,要創造「情與景渾」的高「境界」,必須真切自然。

這一套美學理論,對我們攝影家來說,有著很大的啟發及意義。 真切自然指的是真實、忠實、寫實,一幅欠缺真切自然的照片,所表達的就是假情、假景,必難有佳作。「刻意求形,形於下品」。我認為一幅好的照片,是能够直接喚起觀眾的感情,而不是引起觀眾對某景物的聯想。 「神似」比「形似」更勝一籌。”

王國維 的《境界說》與英國藝術評論及哲學家 克萊夫‧貝爾 (Clive Bell)的《審美假說》有點相近。克萊夫 認為成功的藝術作品的共同屬性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就是這種「有意味的形式」激發了觀眾的審美情感,而不是用形式來傳達信息和觀念。王國維所說的「情與景渾」似乎就是克萊夫‧貝爾 所表達的「有意味的形式」。巧合地兩位都是同一年代的文藝理論家、哲學家。(註)

註:王國維1877 - 1927;克萊夫‧貝爾1881 - 1964。

從「蒙太奇」到「遊心」境界

某畫家前輩近年開始對攝影產生濃厚與趣。看他的作品多以基本的視覺元素(註一)與光(註二)的配合來表達一些意境。怎樣將這些元素與光配合而達到一種意境是一門學問,亦是一種天份。一件成功的現代攝影作品除了包含與現代繪畫共通的特性外(註三),還須表現出攝影獨有的「紀錄性」與「時間性」。在這裏「紀錄性」不祇局限於新聞攝影一類作品的特性。

「蒙太奇」理論大師愛森斯坦 (Sergei Eisenstein) 認為任何「可攝制的東西」似乎都沒有美感可言,唯有「蒙太奇」才能賦予其美感。「蒙太奇」將各種元素經過創作者的剪輯及融合後,確實可以在同一平面上表現包含「紀錄性」與「時間性」的美感。一般的攝影作品在表現「立體空間」時,往往會利用透射角度及光影的配合來處理,這是以物件之間的相對距離而構成的立體空間(註四)。然而透過「蒙太奇」來處理不同時間的不同片段,能更有效地擴闊作者的表達空間,能將觀眾的視界帶出現實的三維空間之外,領悟心靈的漫遊,走進了莊子的「遊心」境界!

畫家前輩其中一張攝影作品使用了反射與透射光線,制造出虛與實的兩個空間,來表現兩種意境的併存與對比。當然畫家前輩的天份才是主要的關鍵。

註一:即點、線、面、型、色、質。
註二:即對比、反射、透射、散聚。
註三:即當代性、科學性、原創性、文化修養(歷史與民族性的聯繫)、個人素質、立體空間。
註四:即長、闊、高所構成的三維空間。

《攝影對白 》之 「長鏡問題」

從前在一些採風熱點總會聽到以下的對話。

攝影前輩:「嚟依邊影啦。用支長鏡 set係 F5.6, 用1/125秒就得啦!」
攝影晚輩:「無長鏡播,點算呀?呀蛇!」
攝影前輩:「收細兩級光圈,用1/30秒,搓定啲影咗先,翻去至裁啦!」
攝影晚輩:「知道啦!唔該亞蛇!」

現在在一些採風熱點總會聽到以下的對話。

攝影前輩:「哎!無帶支長鏡嚟添,點算呢?」
攝影晚輩:「呀蛇!唔緊要播,你影咗先,之後比張咭我,我幫你用Photoshop斜大佢。」
攝影前輩:「收到!唔該曬!」

Monday, March 10, 2008

沖藥缺貨

兩週前與朋友到九龍一所老字號的攝影器材店購買沖洗黑白菲林(膠卷)的工具及藥物,當時攝影器材店並沒有沖藥存貨,衹好改日再到別處找。昨天經過另一間老字號一問,也是缺貨。對傳統黑白攝影有興趣的人士來說這也許是一種警號。黑白菲林沖藥的短期缺貨是否會演變成長期的缺貨呢?我並沒有答案,亦無能力改變這厄運。幸好這些沖藥的成份還可以在化工原料店裏配,雖然有點復古的感覺,卻無須受制於攝影器材市場。

有朋友出於同情地建議:「就索性不再玩黑白菲林吧!」

然而數位攝影與傳統黑白攝影是兩種不同的媒介,各有其獨特的表述能力及藝術意義,不可作直接的取代。不懂得這種看法的朋友不要緊,也許您從未對黑白攝影了解過,亦可能您誤解了數位攝影,甚至您根本就沒有對攝影認真過。

反正沖藥缺貨不會影響數位攝影器材的供應,衹懂得數位攝影或從沒有認真看待攝影的朋友無須擔心!

《Art Circle 藝圈》

從今天起《Painter畫家》的文章被歸納於《Art Circle藝圈》之內。此舉可吸納更多發生在我的(或您的)藝術小圈子內的小現象。藉此從旁了解各藝術小圈子的內函。

我看不懂,與他無關

在最近一次藝術作品展覽中看到一位曾相識的傳統水墨畫家的一幅新作,他嘗試用acrylic paint 混水墨作畫,然而出來的效果卻仍然是一幅傳統水墨畫,且省减了一些「筆工」,跟一般染上了淡彩的水墨畫似乎無異。也許他想減慢色彩化入畫紙的速度,且需要色彩快一點乾吧。相信衹有他自己才知道為甚麼需要以「acrylic paint 混水墨」作這一幅畫。我看不懂,不明白,當然是我的事,與他無關(註)。

這好比一些頭髮稀疏的人士,為了跟上潮流而使用髮凝膠「gel頭」,把已經稀疏的頭髮都束起來展露出更多的白晢肌膚。也許那些人士就是想展露他們頭上的白晢肌膚。當然我也是看不懂,不明白,衹是我的事,與他們無關。

在膠卷攝影還盛行的年代,影友們經常辯論某些牌子膠卷較好,那類相紙較出色,卻不著意更能影響作品成敗的主要因素,如創作意念、主題、構圖、趣味點、明暗色階、對比反差、等等、等等。猶如要從一塊木材雕刻成一件作品,祗專注使用某種幼砂作最後打磨較好,卻不著意在開材時那些大刀闊斧的決斷與技巧的重要性。當然也是我不懂,不是他們的事。

藝術創作不就是等於轉用新的材料,或衹是跟著潮流走,甚至衹專注一些次要的牌子之爭。我認為創作者也需要了解這一切是否有助其創作意念的表達。除非其所作並非是為了創作。

註:「對不起,我的畫令你看不懂。」這句話是該畫家經常(仿效他的師兄)用來取笑不懂得欣賞其作品的觀眾。

Sunday, March 9, 2008

「採花」

下週五是本年度的香港花卉展覽的首日(註一)。已經約了兩位好友到現場「採花」。去年花卉展的主題花是鬱金香(註二),而今年的是太陽花。去年帶備了三腳架、一支反射遠攝鏡加上1.6倍增距鏡、及一部在當時已算是高齡的數位單鏡反光相機。這組合所提供的最窄視野角度約為兩度,而原來已經很淺的景深,因為加了增距鏡,使有效景深變得更淺。這都是為了我想要的效果。附圖《燃燒的翅膀》(註三)亦是用這種組合在2004年的夏天拍攝的。這種超遠攝鏡組合對輕微的震動是很敏感的,要影像拍得清楚,在拍攝時還要先將反光鏡鎖,再用快門繩按動快門。

預祝各位有一個得意的「採花」日!

(註一):香港花卉展覽網址ttp://www.lcsd.gov.hk/green/hkfs/2008/b5/index.php
(註二):在《Gallery 影像迴廊 - My Works 我 的「雜」作》內《2007 Color of Spring 春色》的就是去年在花卉展的鬱金香。
(註三):《燃燒的翅膀》入選「日本愛普生 (Epson)彩色影像大賽2004」

Saturday, March 8, 2008

一點改善

有些訪友對某類文章的題材不感興趣。為方便訪友,昨天就將文章分門別類,各位訪友現在可以從《Articles Labels 文章分類》欄內選擇有興趣的Post文章,亦可從《Blog Archive 博 庫》欄內按照Post日期查找。在進入主頁時還可以看到當天Post的文章。

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在上月底結束了。
朋友日前問及有關該展覽的內容,我卻到今天才將展出的作品及「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官方綱頁連結放到《Exhibition Review展轉集》內。請見諒!

Friday, March 7, 2008

香港「傳統水墨畫」漸漸息微

不經意地又走到農曆正月的盡頭,新春正式落幕。前輩好友剛告訴我《香港視覺藝術協會第三十五屆年展》將於今日起至三月十九日在大會堂低座舉行。剛好今天出外辦事,順道去參觀。展出的作品絕大部份都是以西方或中西混合媒材表現的創意藝術,其中不乏許多知名的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喜見各位藝術前輩推陳出新之作。
在《薪火相傳 ─ 香港視覺藝術協會第三十五屆年展》的新聞稿中有這麼的一句「為香港藝壇具代表性的大型視覺藝術綜覽」。而在場似乎衹展出了一幅「傳統山水水墨畫」。這是否就代表「傳統水墨畫」在今天的香港藝壇已是息微呢?
難得的是這一幅「傳統山水水墨畫」的作者的另一幅較近期的展品,雖然都是與香港生活脫了節的山水題材,作者卻已開始嘗試以acrylic混水墨作畫。相信下一屆的年展再難有「傳統山水畫」的展出了。
圖:《展場一隅》

Thursday, March 6, 2008

「最後的晚餐」

某日出席香港藝術館的預展後,與某前輩畫家及其高足弟子共進晚餐。前輩畫家雖曾考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ARPS銜,卻一向視照片為他作畫的素材與養份,而非視之為創作媒介。而他的高足弟子亦因此而購買了一套頗有份量的攝影裝備付諸實行。席間談到我們一同遊歷時所拍攝的照片。我建議辦一個聯展好讓那些「素材」與「養份」供諸同好。但兩位畫家都似乎有所保留地借意推搪。前輩畫家有點不在意地吃著他的麵條,那位「尊師重道」的高足弟子祇好帶著輕浮的語調說:「假如老師同意,我亦願意。」很有點 「U jump, I jump」的感覺,我當下真的被他這句話感動了!於是一雙泛著淚光的眼睛便投向前輩畫家,前輩滿嘴裏都是麵條,我微笑著說:「不要急,吃完再說吧。」之後經歷了十分鐘的「辯論」,前輩終於答應了辦聯展。前輩與我的目光迅即投向那位「尊師重道」的學生,那位學生也頗為聰敏,我們末發一言,他已明白了我們心底的話並作出了一個退避的姿勢,他滿臉輕挑地笑著說:「不可以,我的照片拍得太差了。」既然他有自知之明,我就由他了。然而他的老師卻擺出了一副被出賣了的樣子。不知道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被猷大出賣時是否也是這副模樣?
不久之後我再聯絡那位前輩畫家商議聯展的事宜。他卻擺出一副有意戲弄的咀臉對我說:「可以,我就拿相機翻拍我的水墨畫拿去展吧!」

對於這一位以推翻自己承諾的手法來戲弄晚輩的前輩,我實在不敢恭維。看來我們並沒有那種緣份。

Wednesday, March 5, 2008

「驚蟄日」巧遇「總壇主」

今天是驚蟄,是我國古代曆法的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繞日軌跡上的二十四個位置對地面上氣候的影響而依序定下來的。相傳在驚蟄日旱天打雷,驚醒了蟄伏在地下冬眠的蟲類,表示萬物開始萌發。春雷也驚醒了一切污衊不堪之物,白虎與小人亦不例外,因此驚蟄日又名 「白虎開口日」,古語有云:「白虎開口,必有禍事。」所以家家要祭白虎亦要打小人,將災禍除去。

今天從早上八時開始,在油麻地榕樹頭外便擺了十餘個以海沙造的「神壇」,印象中「壇主」多為婦人,卻見有位「亞叔」列席於眾「壇主」之中!忍不住往前請教「亞叔壇主」因由,原來他是「暫代壇主」,正印「壇主」正在如廁。除了為有需要的人做「除害法事」的各路「壇主」之外,原來在現場還有一位「總壇主」,算是「盟主」級人物,看她五十還不出頭,各路「壇主」及「善信」卻順從她的安排,衹聽到她大聲地叫著:「十蚊份化寶、去亞玉姑道做啦、二十蚊打小人、求家宅另計、亞妹!叻化寶點會咁叻、叻高就唔會燒倒人啦、喂!千奇唔好影埋人個樣呀、影下面就得、‧‧‧」頗有大將風範。好不容易才看見她有點空閒,我便一個箭步走向她問教。「總壇主」的卓號叫「大聲婆」,此卓號及其作業均繼承於其母,是經了兩代約五十年的作業。她自小便隨父母在驚蟄日幫忙作業。自母親去世後,她便成為了新一代的「大聲婆」,每年都來榕樹頭作業。今天她的幾位兒子及親友都在這裏為有需要的人服務。「大聲婆」告訴我:「我們要預早購備海沙、化寶用的大鐵罐、及化寶用品。今天清晨便用海沙堆成一條長長的槽作為插香燭用的壇。」「大聲婆」的團隊一邊打掃著現場一邊安排善信到「吉」(閒)出來的「壇主」做法事。「大聲婆」又告訴我:「我們衹是賣十元一份的化寶,做法事的錢是替人家打小人的人自己收的。我們的工作就是佈置一個在驚蟄日做法事的場地給大家。」我問她是怎樣聯絡作法事的「壇主」的,她笑著回答:「一開場她們就自動出現了,還要聯絡嗎!哈、哈、哈。」在與我談話的過程中經常有客人向她招呼,有些更與她不停地說笑。她笑得滿臉通紅地對著我說:「她們幾十年來,每年都會來這裏的。」跟著又是一段豪爽的笑聲。

我覺得她很像一位我相識的人,是在灣仔太源街露天市集相識的一位女檔主,她們兩位都有著那種氣概不凡的「盟主」風範。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世的察肩而過。」有緣與她們對話也算是我在「江湖」裏的修為。

之後我要求她念一段「打小人」給我聽,我都用錄音機記下了。最後她給我一隻紙老虎和幡旗作為紀念。

也許「白虎」與「小人」都是一種意識形態化的心結,打開此結就必然要用意識形態的「祭白虎」及「打小人」的方法。這樣做,既近人情也合邏輯!
圖:《祭白虎》攝於榕樹頭天后廟
註:在《雜影集》下方的幻燈播放是攝於榕樹頭的《打小人》

Tuesday, March 4, 2008

《感受鯉魚門 》之 《捉螃蟹》

上週日在鯉魚門做了一些有關當地文化的義務工作,除了拍攝還採訪了一戶人家。百餘張照片及二千餘字的採訪報告都發送了出去。工作完成了,卻是回味的開始。

遊走在鯉魚門的小巷裏近半天的時間,一路感受著那濃郁的里關系,不經意地走進了童年的回憶,以至在採訪時有以下的對話。

品嘗過香茗之後,我便問N君:「您在小時候有否採摘大紅花及吸啜過它的花蜜?」他笑著回答:「有!就在現在的油塘中心一帶,當年就長了很多大紅花呢。」我隨著問:「那當時有沒有把玩過「壁啪筒」呢?」N君的表情告訴我:「?」N君的岳母從旁向他解釋什是「壁啪筒」。似乎N君並沒有見過「壁啪筒」。暗示這種玩意在這一帶已經絕跡了至少二十年。我又問:「那「公仔紙」呢?」N君似乎還在想著「壁啪筒」是什玩意,所以簡單地說了一聲:「沒有。」我問:「那您閒時有什玩意呢?」N君的面再沒有繃著了,他答:「爬鐵架和搓乒乓球。但當年這裏就衹有一張乒乓球桌。」N君輕鬆地繼續說:「我最喜歡在潮退的時候走到石灘捉螃蟹。」我忍不住追問他:「您是怎樣處置那些捉回來的螃蟹的呢?」N君笑著:「之後都把牠們放回海裏。」我們大家都笑起來。也許當年在這一帶生活的兒童都是那麼純真的。

那天在「海濱小學」附近就看到一些劃在地上的「跳飛機」遊戲,一張水泥造的乒乓球桌,一個透了的半月型鐵架。
圖:《跳飛機》

Sunday, March 2, 2008

痛快的一天

昨晚衹睡了一半便醒來,趕在早上到達鯉魚門與幾位攝影的好友會合,為當地一所服務機構做點義務工作。

這是我第一趟踏足鯉魚門,印象有點像流浮山,卻比它大,且居民多。

經過整天的拍攝及探訪工作後,雖然是精疲力盡,但今天的經歷實在是痛快。然而精神的困倦程度猶如大戰過後!容後再續痛快的經歷。

圖:《大戰過後》攝於今天

Saturday, March 1, 2008

還需要擬定一年之計嗎?

三月的第一天是陽光普照的,據說隨後的一星期也是陽光充沛。似乎這現象是要提醒人們春節已過,一年之計亦是付之實行的時候了。還末有定下大計的朋友可以在春分之前籌備。今年的春分在三月二十日,從那天開始 我國 大地便進入晝長夜短的週期,古人在春分日播種,植樹,並作春酒(註一)。今天內地的農民仍有此春耕之作。然而大多數的香港人並不重視春分,也不懂得播種,植樹,或作酒。要吃新鮮的蔬果便到超市裏挑選。要參天的花梨樹作雕刻之用便往 非洲 砍幾十棵回來。要喝葡萄美酒,再不需要去 涼州 找了,在附近的便利店就有便宜的。香港人亦不再為「晝長夜短」而在春分之後將時間調快一個小時(註二)。生活似乎要比舊日子過得簡單得多。在很多人的眼裏這就是「幸福」。那麼還需要擬定一年之計嗎?

也許都可以在綱上 download了!

註一:《文水縣志》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註二:香港的夏令時間自1941年開始至1979年以後廢止。(香港夏令時間 = 香港標準時間 + 1 小時)http://www.weather.gov.hk/gts/time/Summertimec.htm

最「滿足」的一分鐘

今天是閏日(開始寫的時候還是二月廿九日),是為了陽曆計算的誤差而每隔四年作調整的一日。感覺就好像多了一天。然而從地球繞日的角度來看,在過去的四年裏我們每天都少了約一分鐘的時間。 雖說現今的社會分秒必爭,這一分鐘卻時常不經意地溜走。
在網上找到頗有意思的一分鐘(註),問題是要看完這十六個項目並明白其內容相信需要更長的時間。
怎也好,往下的一分鐘應該就是這四年來最「滿足」的了! 二零零八年三月一日零一分。

註:以下一段摘自《OMA!一分鐘道歉》Ken Blanchard & Margret Mcbride 著。陳重亨 譯。平安 2004。p.155-157

成功的道歉術-OMA!一分鐘道歉
01.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而且誠實的回答:
A. 我犯了什麼錯?
B. 我是否漠視他人,或忽略他們的期望、感覺或想法? C. 我是否搶了不應該屬於我的功勞?
D. 我為何這樣做呢? E. 是因為衝動、沒考慮清楚?或是故意的?是因為我感到恐懼、憤怒或挫折所
致?我的動機是什麼?
F. 這樣的行為已經多久了?是第一次,還是重複出現好幾次呢?這樣的行為已經在我生活中,變成一種模式了嗎?
G. 我不願意去面對的真實問題是什麼? H. 我覺得自己這個人,其實不該做出那樣的行為嗎?
02.接著低頭認錯,開始我的一分鐘道歉。
A. 誠心誠意地向自己坦白承認,我已經做錯了某件事情,需要去彌補。
B. 為自己的行為負起完全的責任,誠心的體認到必須向我所傷害的人道歉,不管會不會被接受。
C. 自己要急於道歉,越快越好。拖延得越久才道歉,越容易讓人以為你毫無誠意,甚至蓄意狡詐。
D. 明確地告訴那些被我傷害到的人,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E. 告訴他們,犯錯之後我的感受為何。也許是尷尬、難堪,也許是悲傷、遺憾,也許是丟臉、可恥,說出具體的感受更能展現自己的誠意。
03.以正直結束我的一分鐘道歉
A. 我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並非出自我的本意。
B. 我再次確認我自己絕不可能做出那些惡劣的行為,並原諒自己。
C. 我知道自己對別人的傷害有多大,因此要彌補錯誤,改變行為,承諾絕不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