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畫家前輩近年開始對攝影產生濃厚與趣。看他的作品多以基本的視覺元素(註一)與光(註二)的配合來表達一些意境。怎樣將這些元素與光配合而達到一種意境是一門學問,亦是一種天份。一件成功的現代攝影作品除了包含與現代繪畫共通的特性外(註三),還須表現出攝影獨有的「紀錄性」與「時間性」。在這裏「紀錄性」不祇局限於新聞攝影一類作品的特性。
「蒙太奇」理論大師愛森斯坦 (Sergei Eisenstein) 認為任何「可攝制的東西」似乎都沒有美感可言,唯有「蒙太奇」才能賦予其美感。「蒙太奇」將各種元素經過創作者的剪輯及融合後,確實可以在同一平面上表現包含「紀錄性」與「時間性」的美感。一般的攝影作品在表現「立體空間」時,往往會利用透射角度及光影的配合來處理,這是以物件之間的相對距離而構成的立體空間(註四)。然而透過「蒙太奇」來處理不同時間的不同片段,能更有效地擴闊作者的表達空間,能將觀眾的視界帶出現實的三維空間之外,領悟心靈的漫遊,走進了莊子的「遊心」境界!
畫家前輩其中一張攝影作品使用了反射與透射光線,制造出虛與實的兩個空間,來表現兩種意境的併存與對比。當然畫家前輩的天份才是主要的關鍵。
註一:即點、線、面、型、色、質。
註二:即對比、反射、透射、散聚。
註三:即當代性、科學性、原創性、文化修養(歷史與民族性的聯繫)、個人素質、立體空間。
註四:即長、闊、高所構成的三維空間。
Tuesday, March 11, 2008
從「蒙太奇」到「遊心」境界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