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31, 2009

當代有好漢否?

最近重溫【水滸傳】,看到及時雨宋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之後輾轉走上梁山落草為寇,曾在官府任小吏的呼保義似乎對此突變心有不甘,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為梁山結義行為正名為“替天行道”,並以大旗示之。一下子全寨上下各兄弟的負心理頓變成正心理。

梁山好漢與古希臘詩人荷馬 (Homer) 筆下所描寫的英雄雖洋溢著不一樣的英雄氣概,卻同樣地都以捨身取義為道德之依歸。梁山好漢結義推舉宋江為首領,木馬屠城記中的邁錫尼英雄追隨伽門農(Agamemnon)奉之為王,兩路英雄好漢都是自願跟隨他們心目中的領袖,而每位義士都可以隨自已的意願進退,自由地提出個人的意見。這亦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 (Hegel) 在《美學》中所提到的〝英雄時代〞的特點。

英雄時代是個體獨立自足的時代,理想就是這個時代的法則,社會成員與社會整體融和合一,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黑格爾認為英雄時代對藝術發展是有利的,然而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出現使英雄時代成為泡影,… 之後,就有藝術終結的論點。

宋江最後接受朝庭招安,他把梁山上的大旗改寫為“順天護國”,一百零八將的故事亦隨之了結,…因為沒有了好漢故事再也不會動聽。

圖:《將》

Friday, October 30, 2009

文化差異

藝術的發展在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先導的作用。藝術家要向外界表達其意識感情,除了選擇適當的媒介之外,還得要考慮個人文化與大眾文化之差異,個人的經驗告訴我善用文化差異能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與啟發性。

假如藝術家只考慮大眾文化而抹煞了個人文化取向,其作品都是迎合大眾口味的「大路」之作,對文化發展就只能起附和作用卻不能為先導,過甚者其作品更會顯得庸俗。反之,藝術家若只顧一己之取向而漠視大眾文化,其作品必定曲高和寡,又怎能引起共嗚,啟發大眾呢?

有些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每每嚮往於模倣某些藝術家的作品,或藉故結識他們來了解其創作心路,卻相對地減少對身邊事物的關懷了解,埋沒了個人的意識觀點。那些朋友所出之作將會缺乏文化氣息,更攀不上半點藝術意味。

圖:《沮喪》photo taken with k610i

Thursday, October 29, 2009

秋遊之遺憾

走過「笑臉」便是開在懸崖上的泥路,是東涌通往大澳的最後一段路。崖下是大海,有好幾條小艇靠在石邊,小艇上的人正在垂釣,享受那風平浪靜。 在泥路的高處能望見在遠處的大澳楊侯古廟,見遊客們正在高興地拍照留念,我與好友也互為對方拍留念照。

走過大澳的棚屋便進入市集,馬上找到了一間茶室,入內叫了一碗豆腐花,吃了一口便大失所望,豆腐花不是一片片而一大「舊」被放在碗內,感覺有如吃豆腐似的,惋嘆道地食品也弄得如此糟糕!被集團式快餐店取締也是早晚的事。很多人說今天的大澳已不再是昔曰的東方威尼斯,本以為那只是外貌的變異,想不到連內涵也出現了問題。

圖:《市集天幕》Canon G7 shot at "P" -0.7 stop.
再者:東涌往大澳沿途所獲的部分影像已存入〝My Visual Diary 我的視覺日誌〞內的〝2009 Oct25 Tungchun to TaiO 東涌往大澳

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秋遊之笑臉

一路上風光明媚,亦有過路人與我們談笑。走到一個名叫「XX下苑」附近,見一條深灰色的扁尾蛇正在橫過路面,向著草叢遊去,眾人馬上放慢步伐,讓蛇先行。經過了一個在山崗上的瞭望臺之後,終於可以擺脫機場的搔擾,才真正地進入「郊外」。

走過一段海天一色的下坡路之後,在大路旁有一間頗有規模的小食店,店內幾乎座無虛席,幸好還能有一席留給我們,可惜店裡沒有我一路上想吃的豆腐花,老伯便端上綠豆沙代之,老伯的綠豆沙十分足料,除了綠豆之外,還有米、海帶、陳皮及嗅草,以片糖調味,跟兒時祖母煲的綠豆沙一樣地回味無窮。

沿山路再上山,走過一處乾涸了的石澗時,眼尾察覺到一個面容,馬上便意識到一張笑臉,回身退後了幾步便舉機將笑容拍下。心想:「若沒有「帶眼」走這條路,必定錯過不少妙品。」好友知道了也回過來拍下那笑臉。

圖:《笑臉》Canon G7, shot at P -1 stop.

Tuesday, October 27, 2009

秋遊之正路

離開了東涌炮台,依地圖指示很順利便找到了往大澳的起步點。在起步點附近有一所侯王宮,宮內有古鐘鑄字〝清 乾隆三十年〞(1765年)。侯王宮置於離小路50多公尺外的石灘上,因宮門向海,在小路上只能看到不起眼的側背牆,不少遊人因此而錯過了參觀的機會。

離開侯王宮後便沿著那條石屎小路往大澳走,大部分的小路都有樹蔭,秋日雖猛仍無憂炙傷皮膚,一路秋風送爽,沿途更有踏單車及推嬰兒車的遊人走過,果然是一條零難度的路線。

圖:《眾望所歸》photo taken with k610i, -1.7 stops exposure compensation

Monday, October 26, 2009

秋遊之尋端

左膝關節最近有點小傷,中秋過後便沒有跑步了。最近秋高氣爽,打算出外舒展筋骨,於是乎在網上尋找行山路線,最後決定了由東涌沿著海邊走到大澳。網上說那段路有14公里長,要走3.5小時,而行山專家〝朱翁〞卻評該段路的難度為0級,兩小時便可走完。

約了好友昨天早上出發,我為了輕裝上路,只掛了一個腰包,帶著Canon G7及Sony Ericsson K610i記錄所見。其實我們不太清楚路線的起點在那裡,在東涌地鐵站買了點補給後,查探了有巴士到東涌炮台。

東涌炮台建於清代嘉慶22年 (1817年),在1979年被港英政府列為法定古蹟,現址以花崗石作城牆,設有三度城門,在北面城牆上安放了六門古炮,有更樓三間。我們遊罷古蹟,在展示廳內的一幅地圖上找到了路線的起點所在,喜出望外。

圖:《古炮》photo taken with k610i

破牆與瓦盆

在地上的瓦盆嘲笑在他背後破落的牆,笑牆的外衣破落了,笑牆露出了身軀,笑牆瘦骨嶙峋,笑牆掉下破衣無公德,笑牆…

牆卻不以為意,仍然挺直身軀,為膽小的瓦盆遮風擋雨,亦小心翼翼地避免破衣散落在瓦盆之上。

破牆堂堂正正地以真貌示人,瓦盆卻埋頭在地下說三道四。

圖:《牆下的盆》k610i , -1 stop exposure compensation.

Sunday, October 25, 2009

活味

昨天為手機添置了一張原裝2GB的M2記憶咭,連USB 適配器也不需HK$100,而手機的照片容量就增加至1000張以上,足夠日常隨機拍攝之用。

記得在上週的攝影分享會上有一位觀眾問我在【游十五湖】作品內的手機照片是否有修輯過,我答:「只調校過光暗及反差。」我的手機的自動曝光變化較大,在顯示屏上也沒有測光範圍顯示,在製作幻燈時有必要修輯照片,減低照片之間的偏差。

使用手機拍攝出來的影像反差較低,色度亦偏低,加上在暗位中出現的雜訊,使影像隱含著一絲絲生活的微妙感覺。我不會隨便修輯影像,以免抹煞手機那獨有的生活味。

圖:《杯》photo taken with k610i

Saturday, October 24, 2009

重陽掃墓

重陽將至,我一如既往地提早掃墓。曾祖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墓地都是在市區之內的同一墳場。今天也是獨自去掃墓,我習慣了從山腳不停步地一直走到墓前,上山的路都是斜坡路,卻沒有多少梯級。當我踏上第一級的時候,心血來潮,想知道到達墓前究竟要上多少梯級,於是心在算著梯級,梯級也在撫平心跳。走過了七十一級之後,再要走一段平路才到達墓地。之後便是清洗墓地..

墓地有點向後下陷,洋燭放了三次才被固定下來,裝上了花,禮拜過後,發現洋燭比之前明顯地傾斜了許多,欲靠前把它扶直,卻發現洋燭背後的玄機,終於可以放心了。

圖:《玄機一燭》Sony Ericsson K610i

從頭開始

【有機同行】攝影分享會已告一段落,我亦為《石門畫室》建立了一個 blog,把好友與我所拍攝【即席揮毫】的活動照都放了上去,好讓參與者回顧當日的氣氛,亦向畫家前輩及一眾畫家師兄交了差,心安理得。

這幾天除了檢討上週攝影分享會的得失之外,亦開始為下一個展覽培養創作靈感。我對每一個展出的機會都會趁而重之,全力以赴,往往以此機會來測試一些新概念或新表現形式,因此觀眾的反應及展後的檢討對我由為重要。不管是成與敗,累積的經驗對我的創作都是有幫助的。

圖:《落日》

Friday, October 23, 2009

無心線

當你感到靈感乾涸,題材難覓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何妨追隨莊子所嚮往的逍遙?由無到有,由靜到動,由心到物,…

無我是親近自然的途徑,無為是順其自然的手段。時移世易,物轉人移都是道。【Study of Lines 2007 靜觀奇線】就是其中一件以此為法所完成的作品。

圖:《線》Canon G7, set at "P" +0.7 stop

Thursday, October 22, 2009

直覺色情

我一向對濃艷色彩的取捨有所保留,主要是畫面的處理較富有挑戰性,與其刻意地經營構圖,倒不如順其自然,交由直覺決定。這也是拍攝幻燈作品【Feeling of Colors 2007- 08 色, 情】時的心法。

【色、情】是在〝香港花卉展〞拍攝的。我在當天帶備了三腳架,DSLR相機,500mm反射鏡及1.6x增倍鏡,為了減低拍攝時做成的振動,除了使用遙控shutter release之外,還鎖上了反光鏡。我在拍攝時向著花叢不斷地移動鏡頭及調校對焦,一幅一幅的色彩便出現在眼前,每當接觸到有感覺的畫面便按下遙控。

圖:《色》Nikon D100, Nikkor500mm f8 Reflex lens, 1.6x, aperture priority +0.7 stop

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退役手機

認真地使用移動電話附設的拍攝功能〔簡稱用手機拍攝〕是去年農曆年初三的事。當時在圍村拜年見村婦們正在游十五湖,手上並沒有「正規」的相機,便取了一部手機來拍攝,結果幻燈作品【Card Play 2008 游十五湖】 便誕生了。

當時我也不知道那部手機究竟有什麼拍攝功能,直到昨晚才拿來研究。手機原來是我太太的,早已退役,每當我要到國內工作時才帶著她上路。她有三個照片質量選擇,最高是2M,及 normal 或 fine JPG,更有 normal 畫面及以三幅 normal 畫面自動接合的全景畫面,有正負20%曝光補償及夜間拍攝模式等等功能。可將拍攝的影像存入內置的16M記憶或外加的M2記憶咭內,最大容量可達2GB,足以存放數千張照片。

了解過了手機的拍攝功能後,便決定添置一張2GB的M2記憶咭,以後便可一機旁身。

圖:《游湖》

Tuesday, October 20, 2009

藝術家的對話

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的兩天開放日裡,聽到了不少藝術家碰面時的談話,現摘錄如下:

「你明年還會續約嗎?」
「我先要看看其他人的意思再決定。」
「對面的單位霸佔了門外比其單位還要大的走廊擺放雜物,中心的管理亦不管。」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應正名為〝賽馬會無人管理中心〞」。
「今天開放日開始了近一小時才有中心的職員送來展品介紹咭,不知道中心的管理人是怎麼攪的。」
「今天開放日為什麼沒有中心的管理及嘉賓到場致開幕詞?」
「中心的管理根本就不懂得推廣創意藝術!」
「有一半以上的studio都沒有開門播。」

有位大學新聞傳播系學生來訪問我,問我對此慘況有何意見,我的創意便如泉水般湧出來,提出了一些中心的管理可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多管了一筆閒事。 善哉...

圖:《對話》

Monday, October 19, 2009

試金石

昨天再到石門畫室參觀好幾書法朋友即席揮毫的活動。一時剛過便已到達畫室,室
內就只有畫家前輩一個,趁著各位書法朋友還未到位,我便開始在書案上找題材。為了獲得預期效果,昨天特別帶備了兩支大光圈鏡頭,並在拍攝過程中使用手動對焦及光圈先決模式。

昨天的即席揮毫活動吸引了不少朋友,更有幾位年輕女觀眾執筆題字,把氣氛打成一片。亦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活動。

圖:《試金石》Nikon D300, 50mm f1.4 lens, auto-exposure +1.3 stop, available light

Sunday, October 18, 2009

開放日

昨天舉行的《有機同行》攝影分享會順利完成,連續四小時不定地播放及答問講解,更有三個時段座無虛席,連朋友送來的茶點也要到六時散場後才有機會享受。分享會進行期間亦收到不錯的回應,身心雖然疲憊不堪,感覺著實妙極。

圖:《放大了的影子》

Saturday, October 17, 2009

信教問題

有朋友問:「〝以禪入相〞與〝以道入相〞有何分別?」我說:「簡單來說就是禪宗美學與莊子美學之別,兩者分別是中國佛教及道家思想所引申出來的藝術觀。」

朋友問:「那您究竟是信佛還是信道?」我:「…」
心想:「這位朋友似乎對宗教的認識就衹有〝信〞與〝不信〞,更將道家誤以為是道教,相信再向他解釋兩者之別也是白費唇舌。」於是我答:「我信玄。」朋友問:「玄教?」我說:「現在沒空,下次談吧。」然後便打發了他走。

註:美學不就是藝術,而藝術亦不祇是關於美學。有關禪宗美學、莊子美學與及玄學美學之我見容後再談吧。

圖:《活著》

Friday, October 16, 2009

以禪入相

前輩畫家眼見四周的攝影朋友不是「沙龍友」,就是「紀實友」,有感局限了攝影藝術本性的發揮。他最近向我表示有意推動「禪意攝影」,並建議與我一起作為倡導者。我有點受寵若驚。

禪宗以融和空有,內見自性,外離本相,頓悟成佛為依歸,由心淨而達到自然的自由境界。早在南北朝菩提達摩從印度將佛教傳入中國開始,畫家們便以禪入畫,他們借助適當的形來傳達心意,畫面上的一切都是由心而起。當然,不是每一位觀者都能看得懂禪畫,正如畫家筆下的達摩踏著一葉蘆葦渡過長江,又有多少人悟得〝一葉如來,普渡眾生〞之意?

〝以禪入相〞相信與〝以禪入畫〞無別,一切的影像都是由心而起。這雖與〝以道入相〞有著顯著的分別,兩者卻能發揮攝影的藝術本性。

圖:《坐》 攝於 《廠撮 — 石硤尾藝術家聯展》 現場

Wednesday, October 14, 2009

就緒

昨天在《石門畫室》為週六舉行的《有機同行》攝影分享會佈展,亦成功地把放影銀幕改裝到有利位置。「當局」要各單位的藝術家將代表作佈展在門外,害得前輩不知如何是好,最後要合三人之智能體力才把作品安置妥當。之後與畫家前輩吃午飯時喝了兩大瓶啤酒,不亦樂乎!

回家後,將我的分享會材料上了 You Tube,聯上了我在 blog 上新設的《Distracting Video 雜 視》欄 ( Video Works 視 像 作 品 ),之後便發了一些邀請 email ,通知朋友出席攝影分享會。一切就緒!

圖:《石門畫室》


一張「舊事」

1997年某日,在某處,某酒店房間內,有一份三文治…


有人說照片能喚起舊事,然而,我始終也是記不起在那處做什麼?想著什麽?


唉!都是一張舊照片做的好事。

圖:《遺忘了的茶餐》Fujifilm NPH400

Tuesday, October 13, 2009

絕技

上中學時,家就在啓德機場旁邊的木廠街,窗戶都向著機場,當時的天厨味精廠還未加建,所以景觀特別好,可以看到整個啓德機場及遠處的獅子山,鑽石山,牛頭角,官塘等地及九龍灣一帶海旁。至於飛機的升降噪音,我很快便適應了。

當時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住在隔壁的第八亞姨,她竟然能夠在噪音中練習鋼琴,簡直是絕技。

圖:《降落》九龍城 1998, Nikon FE2, 20mm f3.5, Fujifilm NPH400, +2/3 stop compensation.

Monday, October 12, 2009

喜出望外

在雪櫃裡存放了數十卷已曝了光的菲林,都是十幾年前的作為。理論上潛影不耐保存,會因應儲存的環境及時間之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失真」,一般都是影像模糊,色彩啞實。網上就有數不清的過期菲林的使用經驗在交流,卻較少談及曝光後才過期的菲林的情況。我認為曝了光而未冲洗的菲林都總會是拍攝得最好的作品。因此我就有上千張「最佳作品」存放在雪櫃裡。這己是上一個世紀的事了…

最近好友要試用他新添置的中古Hasselbad SWC中幅菲林機,當日,好友就要冲洗他的「試卷」,我亦隨意在那數十卷「最佳作品」中拿了幾卷去冲洗。冲洗後,拿回來細心一看,原來菲林上記錄了1998年的啓德機場、1997年的荔園遊樂場、以及更早年代的竹樹開花。喜出望外!

圖:《遊船河》荔園 1997年3月 Nikon F3H, 20mm f3.5, Fujifilm NPH400, available light

Sunday, October 11, 2009

踏實的生活

某日,在廣西瑤族山區的市集裡吃早飯,飯店才剛開門,伙頭就忙著在店外架起爐灶,炒菜煑粉來招呼我這個廣東客人。我就坐在店外的矮凳上看街上的動態。

有不少瑤族婦女擔着草药與香料到市集賣,換了錢便歡欣地在市集裡的商店買日用品。 那處的生活似乎就是那麼的踏實。

圖:《炊》

後話:
朋友問怎樣可以拍得那麼有層次的作品,我便機械式地回答:「光源是背側光,背景是在陰影裡的磚牆,這對炊煙的表現特別有利,背側光亦在伙頭君的身上勾劃出邊光,將人物與背景分離,增強立體感。柔和的晨光加上路面的反光,照亮了人物的肌膚與衣服,有效地降低畫面的反差,保留了重要的層次。」心想:「在拍攝現場都是單憑直覺的判段,以眼代替腦袋,技巧就交由潛意式去處理,那會花時間去研究光線的方向與質量。」為滿足朋友的需要,我再說:「我用的是Nikon D100 相機加上 24-120mm F4鏡,拍攝時用 P 掣,用ASA400度,曝光補償減了 1.3 級。」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父老

圍村祠堂的門廊外是父老們聚腳之處,父老們對照相機並不抗拒,我因此可以堂堂正正地在大門正面為他們拍照留念。果然是文明一族。

祠堂內的祖先神位己在昨天被發運至廣州翻新,修復工程亦正式展開了。

圖:《父老》

Friday, October 9, 2009

出火

某圍村的祠堂卽將開始為期三年的修復工程,在昨天舉辦了〝請神出火〞的儀式,〝請神出火〞就是將祠堂內的祖先及神靈移往另一個廟堂,不至受原祠的修復工程所影響。

昨天的儀式就衹有圍村內的男丁出席,有輩分的都穿上了傳统的長衫。然而其中卻有不少新穎的配搭,為嚴肅暑熱的氣氛帶來一點輕爽。

圖:《長衫短衭襯波鞋》

Thursday, October 8, 2009

風水樹

曾經探訪過廣東一條舊村落,在村落的四個圍門外都植有一棵榕樹,每棵榕樹都大得可以成為樹林。

相比之下,香港林村的許願樹就遜色得多了。原來的一棵許願樹在十幾年前被燃點的香蠟冥鏹燒毀了一半,而另一株亦在近年被許願寶碟壓得塌下了一條主幹。至去年,林村鄉公所從廣州增城引入一棵新的許願樹作為補救。 極盡人力之能事。

其實一地之風水除了天然混成之外,若是處於風水地上的人心術不正,破壞風水是早晚的事。 因此要補救的似乎是人心,而不是風水樹。

圖:《一樹成林》

Wednesday, October 7, 2009

心中的樣板

不少攝影朋友的心中都有著一套樣板,例如在那個位置、什麼時候、及用那些器材拍攝那處的名川大山最好。當他們真的要到那處名川大山拍攝時,他們便滿懷盼望地在指定時候及位置去拍攝樣板照,結果便錯過了異乎尋常景象。


前輩看過一些朋友的作品後都會說他們沒有眼,相信是他們心中的那一套樣板在作怪。

圖:《觀影》

Tuesday, October 6, 2009

海報

為《有機同行》忙了幾天,
其中為參與的朋友準備了海報,
這是我自己的一張。

Friday, October 2, 2009

本土風俗

中國共有56個民族,除了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都被稱為少數民族。各個民族均有其獨特的風俗。而香港是國際城市,匯聚世界各地民族異彩於一城,似乎有百花齊放之優勢,結果本土風俗都快要被媚俗,庸俗,與粗俗所取締了。

圖:《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