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雷州行 之 赤坎年例

在煙雨迷濛中尋覓那撲朔的粵西雷州風俗實在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四天旅程的精華盡在湛江赤坎區文章灣村所舉辦的〝勒古龍年例敬祭天后聖母眾神〞活動之中。此活動與新界圍村打醮有近似之處,村民於較早時候到村內各處廟堂請諸神離位並安放到天后廟內天后聖母座旁,到了年例當天村民及善長們均帶備香燭祭品在天后聖母及諸神座前祈福禮拜,各村代表以雄獅、瑞龍、飄色、及各式扮相巡遊村內大街小巷,為各村戶祈福。精髓之處在於送諸神返回各自廟堂的一段儀式中有“穿令箭“的傳統。

據說〝年例期間,村民的祖先都附在柚葉上。子孫們在每年的年例期間用鋼錐刺透臉皮而不痛,不流血。接受這〝穿令箭〞之人必須〝六根清淨〞,在一個月前必須戒酒,戒肉,戒色。傳說中村民的祖先曾用令箭懲治不忠,不仁和不孝的子孫,而每年遊神的〝穿令箭〞就是為了表示後人不忘祖訓的一項傳統活動。〞

圖:《天后觀禮》

Friday, February 18, 2011

雷州行 之 整裝待發

這個週未將與眾友到位於粵西的雷州半島遊歷四天,體驗農曆新年期間該地民間舉行的傳統「年例」活動。

“"年例",是一種古老的祭祀儀式,實際上是擴大的元宵節、春節、廟會,也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是當地民間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活動。按照當地風俗習慣,從每年正月初二到清明節前,粵西地區逐個開始做"年例",一般是一個鎮、村為同一天,少數為兩天。據瞭解,明、清朝時 "年例" 已記入粵西的地方誌,民國初年至解放初期都比較盛行,後來曾一度中斷。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飛速發展,"年例" 逐漸恢復。〞( 摘自 標叔叔:民俗民情 ( 內地遊 ) )

圖:《出洞》攝於土耳其中部卡帕多起亞 (Cappadocia)區內的葛勒梅 (Goreme)露天博物館

再者:我對土耳其的印象又豈是八段短章所能概括,未盡之處就留待日後在雜念中再述好了。

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土耳其 印象 之 茴香烈酒

終於有機會一嚐土耳奇國酒 〝茴香酒〞( Raki )。茴香酒是茴香油與蒸餾酒釀造出來的烈酒,我嚐的那一瓶就含有 45% 的酒精,有人形容它像伏特加酒 ( Vodka ),我卻認為它有點近似杜松子酒 ( Gin ) 的香味。

當地人喜歡加水飲用,加水後,原來無色透明的茴香酒便轉成奶白色,稱之為〝獅子奶〞( Lions Milk )。據說,回教不准教徒喝酒,虔誠的回教徒就只好喝〝獅子奶〞了。

我分別嚐了〝茴香酒〞與〝獅子奶〞,我較喜歡〝茴香酒〞。然而與杜松子酒相比,我還是喜歡杜松子酒...

圖:《蘋果茶》

Sunday, February 13, 2011

土耳其 印象 之 貝爾加蒙

亞歷山大大帝在萬里長征期間曾於 小亞細亞 傳播希臘文化。在帝國分裂後,希臘化運動更進一步融合各地文化,其中在 愛琴海 東北岸山上的 貝爾加蒙 ( Pergamum ) 就因此衍生了當代的貝爾加蒙風格,貝爾加蒙風格就是各階層職業的男女老少均可成為雕塑的主題,再也不限於希臘諸神與帝皇...似乎也為希臘神話故事中人與神的對等地位做了助証...

貝爾加蒙風格的貢獻不僅在文化發展的領域上,其意義亦為藝術創作提供可借鏡之處。觀之香港水墨畫壇之作十居其九乃描述古山遠水為題,仿佛追故憶舊就是唯一可表達之意...反之,喜見近年的韓國水墨畫作已把當代生活融入畫作之中,頗有貝爾加蒙風格之風範。

在貝爾加蒙遺址上還有酒神神殿 ( Temple of Dionysus )、大劇場、宙斯祭壇 (Alter of Zeus )、雅典娜神殿 ( Temple of Athena )、圖書館、圖拉真神殿 ( Temple of Trajan )...

然而,那些希臘神殿還是敵不過大自然的衝擊,眾神似乎再沒有容身之所...

圖:《圖拉真神殿》

Friday, February 11, 2011

土耳其 印象 之 以弗所城

想不到有機會踏足 聖經 使徒行傳 及 以弗所書 所提及的 以弗所城 ( Ephesus ) 。

那天,走在鋪砌了大理石的 庫瑞特大道(Curetes Street)上...

憑弔古城的遺貌...塞蘇斯(Celsus)圖書館,音樂廳 ( Odeon ),市政廳, 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神廟,曼努斯紀念碑(Memmius Monument),赫克力士之門 ( Gate of Hercules ),圖拉真噴泉 ( Trajan Fountain ),港口大道 ( Acradian Street ),...還有使徒 保羅 在 以弗所 布道時曾受到圍攻的 大劇場...

追憶聖經的事蹟...使徒 保羅 在地中海沿岸佈道時曾到訪 以弗所 兩次,第二次還在此居住了三年,他將福音傳遍了 亞細亞 各地,並鞏固了教會的根基...使徒 約翰 受 基督 所托,照顧 聖母馬利亞,來 以弗所 傳道,最後 馬利亞死於 以弗所城...

心靈與視覺是何等的滿足!

圖:《庫瑞特街》

Thursday, February 10, 2011

土耳其 印象 之 詭異旋轉

我在 卡帕多西亞 的一所洞穴餐廳內,體驗了 蘇菲教派 的旋轉舞 ( Sufi Whirling Dervishes )。導遊說:「這是一個莊嚴的宗教儀式,在整個過程中不准拍攝或拍掌...他們之所以能夠在急速的旋轉中仍能保持清醒是因為他們的專注,專注於 真神阿拉...」

在暗晦的磷光下,穿著白袍、戴上駝皮帽的教徒隨著詭異的 Dervishes Music 以每分鐘一百轉以上的速度轉動起來,在整段約三十分鐘的儀式中,教徒共轉動二千多轉,他們一直能夠保持著平衡。

我除了佩服他們的專注能力之外,更被那首以鼓、笛演奏的 〝Ney Taksim〞 深深地吸引著...

於是乎,在餘下的旅程我便多了一個目標...〝尋找 Dervishes Music CD〞!

最後,我帶了三張 CD 回家。

圖:《蘇菲教教徒》

Wednesday, February 9, 2011

土耳其 印象 之 越洲飛彈

在土耳其 中部的卡帕多西亞 ( Cappadocia ) 的清晨就只有攝氏零下十度,趁著還未到早餐時間獨自在酒店附近遊走。

在晨光的透射下,懸在屋簷下的冰掛顯得分外晶瑩...

偶爾在綿花似的雪堆裡留下幾串小動物走過的痕跡...

三兩隻小鳥正在覓食...是一天的開始。

迎面走來一位婦人,我向她說了聲:「günaydın!(土耳其語〝早上好〞)」。婦人高興地回答:「günaydın!Are you Italian?」。我說:「No, I am from Hong Kong.」婦人有點猶豫地說:「Hong Kong?」我再補上一句:「I am from China.」婦人馬上點著頭高興地說:「Oh! China!」心想:「還是祖國夠江湖地位。」

我仍是向著太陽走...

忽然間,眼前出現了一枚飛彈!心想:「莫非闖進了軍事禁區!」

「啊!原來是回教寺的尖塔...」

圖:《某回教寺》

Tuesday, February 8, 2011

土耳其 印象 之 摩西聖杖

托普卡匹皇宮 ( Topkapi Sarayi ) 是鄂圖曼帝國最強盛時期的建築,曾經有三十二位蘇丹入住。現在已成為博物館。

托普卡匹皇宮內的展室裡陳列了不少珍貴的宗教文物,其中一件文物為【 摩西的杖 Moses' stick 】。杖似是由一條樹藤造出來的,整枝杖的四周起著骨邊,直徑不足一吋,杖長約四呎餘,上有七個節,共分八段,在第六節上伸出了一小枝節,長約四吋餘,成丫叉狀,杖的表面呈深棕色,無任何裝飾。

有旁觀者問:「那麼幼小的一支仗又怎能把紅海劈開?」心想:「那是神賜與的力量!」

據說,此杖原自 亞當 ( Adam ),後傳給 諾亞 ( Noah ), 然後傳給 亞伯拉罕 ( Abraham )和 摩西 ( Moses ) 的岳父 傑思羅 (Jethro )那裡,然後又傳給 摩西 ( Moses ),再到 穆罕默德( Mohammed )...

展室亦陳列了不少 穆罕默德 曾使用過的物品。可惜在展室內不准拍攝!唯有用心一一記下...

圖:《偷窺》

Monday, February 7, 2011

土耳其 印象 之 宗教共融

走進西元562年建成的聖索菲亞教堂 (Aya Sofya),被她的莊嚴宏偉所懾服,有感自己的庸俗渺小...

她給我的印象是一座銅牆鐵壁的堡壘甚於一所朝拜施教的聖堂...她堅守著西方希臘東正教與東羅馬帝國的榮耀,也為東方鄂圖曼帝國刻下了不朽的功績。

聖索菲亞教堂顯示著土耳其人民對宗教的開放態度,她歌頌上帝的智慧;也印証了可蘭經的預言。在她那直徑三十一公尺的大圓頂下寫有 真神阿拉 與 先知穆罕默德 的名字,亦同時在祭壇上鑲嵌著 聖母瑪利亞 與 聖嬰耶穌基督 的馬賽克。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共融於東、西方建築與裝飾藝術昇華之中,是神給與活在歐、亞之間的土耳其人民的恩賜,也是藝術先賢留給後世的宗教藝術典藏。

圖:《往閣樓的通路》

Sunday, February 6, 2011

土耳其 印象 之 一片空白

到達伊斯坦堡才是早上五時許,天還未亮,下著微雨。

還在睡夢中的伊斯坦堡老城區更添幾分神秘...

微弱的路燈正趕在天亮前盡情地在那濕透了的石板路上展示她最後的光芒...

我走進一間咖啡店,隨意地選了點陌生的包餅,倒了杯熱咖啡,坐在靠邊的卡位上凝視著窗外...

昔日鄂圖曼帝都的光景於我來說仍是一片空白!

圖:《伊斯坦堡》
更多圖片在《My Visual Diary 我的視覺日誌》 中的《2011 Jan 30 Istanbul Impression I 伊斯坦堡印象 (I)》

Thursday, February 3, 2011

恭喜發財!

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