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1, 2014

前藏之旅 - 啟蒙之路

圖:《五隻小豬》理塘
photo taken on Nikon 28Ti
Kodak Double X Movie B&W film
在前藏旅途上可能因水土不服,一直攪肚子,到了第五天才開始好轉,正好趕上當晚豐富的自助晚餐。桌上有佛學會的幾位成員,我趁此機會向組織此行的教授請教佛法唯識學八識中的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意思。阿賴耶識是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是本性與妄心的藏所,是未受報前的業種。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思所歷的一切以種子的形式攝藏在阿賴耶識帶到往生。

餐後回到房間,中央電視新聞台播出一段新聞,畫面見一隻小狗忙著同鼻子將在地上的積水撥向幾條掉到地上的魚…新聞報導員讚嘆著說:「小狗真有靈性啊!」心想這莫非是小狗前生帶來的阿賴耶識正在萌芽,向魚兒們施恩、報恩…

在離開理塘的早上,旅店對開的人行道上來了一群走地黑毛豬,五隻小豬跟隨母豬一路上邊走玩耍,我見狀會心微笑,心想:「小豬們今生雖輪為畜生,卻為三惡道中較佳者。在短暫的今生能與人共處同一時空,也許都是前生修得的恩緣,也是我與牠們的緣分…」

Saturday, August 30, 2014

前藏之旅 - 稻城亞丁

圖:《風馬旗》稻城亞丁景區
photo taken on Nikon 28Ti
Kodak Double X Movie B&W negative film
來到稻城亞丁景區,剛好碰上了微雨,雖然不便拍攝,卻因為煙雲佈滿了山頭,頗有一番景象。

從景區的正門坐上景區的大巴,經過一小時上山的路便到達景區的真正起點。下了大巴之後,再要走半小時的上山梯級才到達小電車站,途中的最後一條橋掛滿了風馬旗,我為了方便,拿出 Nikon 28Ti 全自動菲林機拍下了橋上的風馬旗。

朋友比我先購入 Nikon 28Ti,當他知道我在此行帶備了 Nikon 28Ti 拍攝,他便希望我評價隨 Nikon 28Ti 機配上那支 Nikkor 28mm F2.8 鏡頭的銳利度能否比美 Leitz Elmarit 28mm F2.8。 於是乎我便找來那張橋上的風雨橋(看附圖)給他自己比較。

小電車在風光明媚的景區路山行走,我亦拿出Nikon 28Ti 沿途拍景...

Thursday, August 28, 2014

前藏之旅 - 穿殿過堂

圖:《喫茶》貢嘎郎吉嶺寺的大殿外
photo taken on Minolta CLE with Leitz Summicron 50mm F2 lens 
Kodak T-Max 400 Professional B&W film
出發前在互聯綱上了解在藏傳佛教佛寺內拍攝的禁忌,大家都說大多數的佛寺內都不准拍攝,就是可以拍攝也需要繳付費用。得到了這樣的資料我除了攜帶比平常多的人民幋之外,亦做好心理準備打算拍攝佛寺外面的景觀。

理工大學佛學會此行的目的是參訪藏傳佛教佛寺,佛學會與各地佛寺有脈絡聯系,以至參訪各寺時均有緣得到上師甚至是金剛上師的接待,更有寧馬寺活佛的表親親自引路,好讓我們穿殿過堂,攀閣登樓,探過上師們修煉的靜室,也訪過三世活彿出生的房子。有不少不准拍攝的內室亦特別容許我們拍攝。

在寺廟裡遇見的僧人特別友善,記得那次在貢嘎郎吉嶺寺的大殿外見一僧人剛在磕長頭中途出來喝茶,我示意可否為他拍攝,他點頭表示同意,之後他站起來,我欲再拍,他卻用手勢表示要我等一等,之後他整理身上的僧袍,手持念珠,擺出個恰如其分的站姿後才示意我替他拍照。那是何等美妙的一刻!

再者:

朋友們看了《喫茶》熱鬧地回應,其中 Sunny 回了以下兩句:

和尚獨飲清心茶,不理紅塵落誰家。

 Shirley 在其上續了兩句如下;

煩心世事俗染塵,
真假虛實本難分。
和尚獨飲清心茶,
不理紅塵落誰家。

Wednesday, August 27, 2014

前藏之旅 - 轉出今生來世

圖:《轉經筒》金剛寺外
photo taken on Minolta CLE with Leitz Elmarit 28mm F2.8 lens
on Kodak T-Max 400 Professioanl B&W film
此行參訪的第一所廟宇是在康定縣內的金剛寺,我們經過通往金剛寺的街道時,道旁就有一所轉經筒的房子,房子雖小,卻內置了兩個直徑一米多的大轉經筒,在房內最大的一面牆壁的齊腰處裝有一塊約五十厘米闊的雙層瓷磚架,沿著瓷磚架上下兩層的邊沿擺放了不知多少棧油燈,把黑暗的房間都照亮了,瓷磚架上供奉著十數位彿及活佛的真像,各真像的下方均有一些油燈、酥油花、人民幣等祭品。

我們到達時轉經筒的房子裡就只有四位藏民在轉動經筒,也忘記了是那位團友首先走進房子,當我進入時一位正在轉經筒的藏婦禮貌地讓我走在她前面,當時大約已有三、四位團友在房內,我隨著眾人順時針圍著經筒轉,轉了一圈之後,人數越來越多,我們的腳步開始慢了下來,最後甚至停頓了十幾秒…相信對藏民來說這亦是他們的新經歷。

對藏傳佛教徒來說「轉」是別有意思的事,轉經、轉塔、轉城、轉山...轉出了輪迴、轉成了佛。

遊罷金剛寺,我再回到轉經筒的房子外面,紀錄了平常,也留下了回憶...

Tuesday, August 26, 2014

前藏之旅 - 磕長頭

圖:《磕長頭》貢嘎郎吉嶺寺
 photo taken on Leica CL with Leitz Summicron 50mm F2 lens
Kodak T-Max 400 Professional B&W film
早上,在貢嘎郎吉嶺寺內見到幾位年輕的僧人在大殿前做早課,他們虔誠地磕長頭,那就是雙膝、雙手及頭同時著地,口中唸著「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內心想念著佛祖,進入了「身敬」、「語敬」、「意敬」的境界。據佛學會會長解說,他們除了表示對彿祖的敬意,也藉此鍛鍊體魄。

在海拔三千三百三十多米的高地上,那幾位年輕的僧人不繼地在不到三秒的時間內重複整個磕長頭的禮儀,可見誠心之餘還得有個好體魄。

我在陰暗的大殿上,開盡了鏡頭,以1/15 秒的快門,手持照相機拍下了幾張,沖洗出來就只有一張(附圖)能把磕長頭的表象清楚地紀錄下來...

前藏之旅 - 寧瑪寺

圖:《密語》理塘寧瑪寺
photo taken on Leica CL with Leitz Elmarit 28mm F2.8 lens
Kodak T-Max 400 Professional B&W film
理塘縣寧瑪寺為寧瑪教派的寺廟,己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寺廟設於一個大帳篷之內,帳篷內約有四百平方米的空間,佈置雖不算富麗堂皇,卻是十分莊嚴。帳篷正中處放置了兩排供奉桌,供奉一尊比真人細少的佛像,桌上供奉了刺繡、堆繡、酥油花,朵瑪。在供奉桌上面的帳篷懸掛著幾十幅唐卡,旁邊的鐵架上燃點著幾十棧貢燈。帳篷內的兩旁排放了各兩行矮小的木桌與氈座,作為僧眾弟子們日常修學之用,我發覺小木桌上除了有修學用的經文及法器之外,還有一些食物,相信僧眾弟子們平常都是在帳篷內進食便餐的。

據資料顯示,寧瑪寺的上師為百多名孤兒供書養活。可惜在我們探訪當日上師因事遠行,雖無緣一睹上師的豐釆,但見幾十名僧眾弟子在帳內表現文靜有禮,多少也能感受到上師的風範。那天理大佛學會為眾人做了簡單的體檢,也有一些藏民遠道而來求檢。之後聽幫忙做體檢的團友感慨地表示眾人的健康還不是太理想,十幾歲的孩童看似八,九歲!

幾年前我曾跟隨一群建築師及學員到貴州建校助學,十五、六的小孩長相就像八,九歲一樣!山區的孩子們可真苦了…

Monday, August 25, 2014

前藏之旅 - 潛影

圖:《潛影》
photo taken on LG L7 II Dual mobile phone
今天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將前藏之旅的菲林影像紀錄沖洗了出來,經過細心、小心、耐心及用心地去進行每一個程序,結果大功告成,明天將開始選用那些影像紀錄發表文章。

一口氣沖洗二十卷菲林我還是第一次。有一位黑房工夫了得的前輩告訴我,圈中有位人稱「有錢佬」的人物,初次見面看不起前輩,竟然大言不慚地向他說:「你未沖過一百卷菲林的,怎可算是懂得黑房技術!」前輩當然已是沖菲林無數,只好一笑置之。

我與兩位初學黑白攝影的朋友開了個名叫【黑白交融】的社交組群,月前有別的朋友欲加入我組,我便臨時借用了「有錢佬」的「沖過一百卷菲林」理論作為入組條件之一,把【黑白交融】的招牌刷亮一些。(一笑)

Sunday, August 24, 2014

前藏之旅 - 經筒下的活水

圖:《活水》稻城貢嘎郎吉寺
photo taken on LG L7 II Dual mobile phone
此行眾寺之中以位於海拔三千三百多米的稻城貢嘎郎吉寺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貢嘎郎吉寺建於明代,據記載,在三百多年的歷史之中貢嘎郎吉寺曾兩度遭遇到嚴重毀壞,首先在光緒年間因僧眾及土司暴亂,被清兵征剿時燒毀。其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文化」所摧毀。

在進寺之前見有十數位僧人圍坐在偏廊內,他們忙著以糌粑酥油捏塑「朵瑪」,「朵瑪」乃是源於苯教的供品。

今天所見的貢嘎郎吉寺主殿是此行所參訪過的佛寺之中最小的一所,然而殿內卻有一層小閣樓,供上師們參修之用。我們有幸可登上閣樓探訪,在閣樓上可俯瞰整個大殿。

訪罷從寺旁出口離開,我轉動著掛設在外牆的一列經筒下山,在半路發現了一塊平滑而帶有彩紋的石板豎立在經筒下,石板的左右兩旁均長出翠綠的植物,我在石板前停下了腳步,觀看石板與植物,有點像似刻意的擺佈,卻發現石板所依靠的牆有水滲出,水剛好流到兩旁植物處。妙哉!

Friday, August 22, 2014

前藏之旅 - 崇天拜地

圖:《天地祈福》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公路上奔馳
photo taken on LG L7 II Dual mobile phone
在川藏行程中常見佈置於山頭或路旁的彩色風馬旗刻上咒語的瑪尼石堆,據說那些都是在佛教傳入藏區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用來祭祀天地諸神的「文明」方法,說其「文明」是因為苯教的初期是以牲口或活人作為祭品,後由苯教祖師辛饒米沃且 (Shenrab Miwoche) 以風馬旗取締了殺牲之舉。以風馬旗瑪尼石堆作為祭祀的方式漸漸演化成西藏的文化,至佛教傳入藏區後,此舉亦順應被藏傳佛教徒所採用。

兩年前,畫家前輩遊罷西藏歸來,在他的畫室開放日以風馬旗造了個裝置藝術作品展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風馬旗與瑪尼石堆是嚴肅的祭祀品,也被視為藝術作品的主要元素...

Thursday, August 21, 2014

前藏之旅 - 剎那間的澎湃

圖:《疾馳殘影》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公路上奔馳
photo taken on LG L7 II Dual mobile phone
超過一半以上的行程都是處於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地,其間有三天更是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團員之中有兩位因此而產生高山反應,頭痛、唇及指甲呈現紫藍色、惡心等等...幸好此反應再沒有惡化,他們終於熬過了。

身處高原,行動自然地放慢下來,負重也不能過量,就祇有心跳得比平常快。空氣稀薄使得傳聲也變得微弱,有助心靈感應,每當我全神貫注地拍攝就能感應到澎湃的血脈在奔馳,澎湃皆因展現在眼前的一幕幕景觀...





Wednesday, August 20, 2014

前藏之旅 - 激動的柔情

圖:《激流》從理塘往雅安路上
photo taken on LG L7 II Dual mobile phone
歸途中我被一段激流吸引著,也許是殘存的高山反應在作祟,耳邊彷彿傳來以下的一段對話…

老石好奇地問水:「為何走得如此之急?不停下來好好地賞風光?」

水氣沖沖地答老石:「怕晚了趕不上大隊歸不得家去呢!」

老石連忙問水:「你是從那兒來的呢?」

水答老石:「青海巴顏喀拉山脈。」

老石再問水:「你要趕上那個大隊?」

水驕傲地對老石說:「黃河!」

老石帶著羨慕的表情問水:「那兒是你的家?」

水帶點兒氣喘的聲線卻又一臉笑容地回答老石:「我家在渤海呢!」

一直閒在一旁的小石們都聽到了這番對話,便靜悄悄地跟隨水趕往大隊去。老石雖然捨不得老家,卻被水的柔情溶化了內心的稜角,讓小石們隨著水去見見世面。

對話最終被團友的相機快門聲打斷了…

心想:「我在此行帶回家的小石頭也真的不少啊!」

此遊雖行色匆匆,卻感到十分充實…

Tuesday, August 19, 2014

前藏之旅 - 跑馬觀影

圖:《煙水雲山》從理塘往雅安路上奔馳
photo taken on LG L7 II Dual mobile phone
作為主要紀錄工具的黑白菲林要到週末才有空沖洗出來,暫且以手機所拍下的輔助數碼影像開筆,趁著我的記憶還未被殘留的高山反應抹去,先把一些零碎的雜念記下。

在行程最後的兩天,我們從理塘趕往三百多公里外的雅安,以便在行程最後一天能趕往成都機場回港。當天早上五時便出發,途中遇上過日出雲海,也碰上了修路堵車。

在接近雅安的一個水力發電區內見到一條煙柱升起,還以為是農民正在燃燒禾稈,後經會長提點,原來是在進行中的法事。

我雖不懂相關的儀軌,眼前的煙、水、雲、山卻告訴我那應當是一件美事...

Sunday, August 17, 2014

前藏之旅 - 總結

圖:《荒野獨行》理塘藏民區
photo taken on LG L7 II Dual mobile phone
八天前藏之旅在今天結束,此行從參訪藏傳佛教佛寺之中我見識了密宗的歷史與神跡,也接觸到藏民的民生,對此之理解雖是鳳毛麟角,卻激發起我對川藏文化的興趣。

於我而言,此行最大的挑戰莫過於陌生的「高山反感」,幸好在此行海拔四千七百米的最高點我還是活動自如,只是靜止下來的時候才感到呼吸有少許困難。

此行帶備了 Leica CL 與 Minolta CLE 菲林相機及 Leitz Summicron 90m F2, Summicron 50mm F2, 與 Elmarit 28mm F2.8 鏡頭作為主要紀錄的工具,輔助工具有 Nikon 28Ti 自動菲林相機及 LG L7 II Dual 手機作數碼影像紀錄。全程共拍攝了二十多卷黑白135菲林。影像與文字將會在日後發表。

Sunday, August 10, 2014

《銀光一線》香港國際機埸

即將飛越的天空。
出發了!

盂蘭會

著一:《抬鬼王》文錦渡沙嶺禁區
photo taken 教佛olleifex 2.8E Planar
Kodak T-Max 400 Professional B/W film
又是農曆七月,剛過週六便是七月十四。記得去年七月十四曾到文錦渡沙嶺村見證了村民一年一度的盂蘭法事會。

在沙嶺公墓附近的一個林中空地上蓋了一個大棚, 是村民日常禮節活動的聚集地點, 對開的空地搭一個竹棚, 鬼王大士被安置於棚内, 空地的左邊架了一個十呎乘廿呎的鐵架, 架上堆满了村民奉獻的衣紙。

法事由幾位茅山道長主持, 連村民在内也只不過有廿幾人,儀式的最後是燒大士, 一位長老級的村婦手抓著飯團往鬼王的咀裡送, 意在讓鬼王吃飽好上路。之後七,八個大漢將鬼王抬走, 放到化寶架上火化,便功德滿。

再者:正在候機室等候飛徃四川的航機, 開展八天的藏傳佛教佛寺參訪之旅。

Thursday, August 7, 2014

在等什麼?

圖:《魂歸樂土》元朗南生圍
Hasselblad 503CXi with A16 back
Planar 80mm F2.8 T* CF lens
Konica Infrared 750nm B/W film
其中一位當警長的中學同學,退休後再續了兩次約才真正地退下來,至今還未過六十,正在享受兒孫樂,令人羨慕。

公司內有幾位年過六十的同事「翻叮」,工作表現卻大打折扣。有同事對其中一位實在看不過眼,抱怨說:「那位高層番工就等放工,不怕悶的嗎?」我安慰他說:「放於你眼內是悶,然而對他本人來說〝番工等放工〞就是最有義意的事情。」同事大惑不解地望著我,用目光要求我作解釋。我繼續說:「你番工不用等放工,因為你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等著你,但一把年紀的他,若不〝番工就等放工〞,他也許就只能等死了!」

我繼績說:「他老人家凡事不經了解便發落下屬跟進,有文件要他批閱看也不看一眼便簽下大名,可見他的下屬辦事能力之高,能得到他的絕對信任。唉!放之於我凡事不敢掉以輕心,經常檢察下屬的所作所為,與他老人家相比實在自愧不如!」

至此,同事終於明白我的心境,還安慰了我一番。

Tuesday, August 5, 2014

重逢

圖∵:《敘舊》北京頤和園
photo taken on Bronica ETRSi
Zenzanon 40mm F4 PE lens
Kodak T-Max 400 Professional B/W film
上週六獲邀出席三十五攝影研究會五十五周年會慶嘉賓,我不是該會會員,且甚少參與攝影會的活動,然而,我與三十五會的緣分是來自早年結識了該會的董事,而近年又結識了另一位董事,再加上該會是【黑白情懷攝影聯展】的主辦機構。

在那天晚宴的現場我認識的朋友不到十位,卻沒想到會遇到一位在廿多年前學習專業攝影的同學!在去年【黑白情懷攝影聯展】展場上與他緣慳一面,當時他給我留下了字絛,只在電話上說了幾句。

我的專業攝影畢業作品是一輯《籠屋居民》的黑白照,屬於 photo journalism 的範疇,當年因緣際會結識了一位社工主任,安排了我隨香港電台電視攝製隊進入深水涉的籠屋區內拍攝。畢業後不到一年我便在加拿大開展了我的專業攝影生涯。在專業攝影課程中所學到的技巧全都派上用場,燈光及現場人像佈光、室內佈景設計、彩照修執、機內重拍特技效果等等…均在實踐的過程中成熟起來。還記得臨「回流」香港前的冬季,每天由早上九時開始直至晚上十一時不停地在影樓內拍婚紗照,每輯拍攝兩小時,上飛機前還在修執相片…想不到一轉眼間便過去了廿數載!

很快地便聯絡上當年教授我專業攝影技術的導師林 Sir 以及一眾同學,約了在月底重逢!

藏佛廟參訪

圖:《棄岸》鹿頸海岸
photo taken on Linhof Master Technika
Fujinon SF 300mm F5.6 lens
Kodak T-Max 4000 Professional B/W film
昨夜出席了「四川前藏佛教廟參訪團」的旅前茶會,這次旅程是由香港理工大學佛學會主辦,共十六人參與,我與一位攝影朋友以非會員身份參加,志在感受前藏佛教教區的文化氣息,用鏡頭記錄當地民生之餘也希望在行程中的遭遇能啟發創意。

行程的所有景點均在海拔二千七百米以上,正是人類開始對〝高山反應〞起作用的高度,途中汽車要翻過五千多米高的山路才可抵達全程最高的藏佛廟,其高度在海拔四千二百米左右,空氣的含氧量會降低至七成以下,為保紅血球有足夠氧氣提供體內使用,在出發前便要開始服用西藏獨有的山草葯「紅景天」幫助活血。

在缺氧的環境中行動不能像慣常般快,亦不能如常地負重,這意味著在旅途中要戒去急性子,也不能背負大多攝材,因此未見藏佛廟便先要帶著一顆「捨得」的心,先要懂得「捨棄」,靜心地感受每一個遭遇,輕鬆地記錄每一段光景,才能有所「得著」…

但願此行能啟滴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