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見公園長椅上有兩組鴿子,一組站在椅背上享受陽光,另一組則躲在椅下避暑,這都是自然的反應。人有別於動物在於念,好高望遠是人之常情,正面看是有上進心,反之,如果没有那個能力,似乎就是一種貪念。也許有自知之明的人更符合自然之道。(附圖為試拍烏克蘭 ASTRUM Фoto Photo 100 135黑白負片)
Monday, May 31, 2021
初試 Astrum 黑白菲林
月初我帶著 Leica M6 TTL 及 Summicron 35mm,50mm Rigid 鏡頭,試拍烏克蘭 ASTRUM Фoto Photo 100 135黑白負片,沖片出來發現片基及葯膜超薄,片基如幻燈般通透,有人說可用反轉沖洗成幻燈片,我有點懷疑,那麽薄的药膜是否真的可以作投影之用。我用ASA100度曝光,看底片上有部份暗位曝光稍有不足,相信實拍感光速度最多只有ASA80,光位略厚,下次顯影時間可减20%。微粒及灰階方面也可以接受。資料顯示光譜感應至 750nm 紅外線範圍,下次可以試拍红外線。
Sunday, May 30, 2021
Saturday, May 29, 2021
淡入背景
Vignette 的直譯是小插圖,在攝影上實際的解釋是淡入背景,沒有明確的邊界,常用於肖像照片之上,有助聚焦人物。我在加拿大辦影樓期間,作為低調肖像照的拍攝處理,我會在鏡前的伸縮罩上加插不同大少的vignette mask, 來控制淡入背景的效果。在數碼攝影的今天,vignette效果可以由圖片編輯軟件作事後處理,沒有經歷過用vignette mask年代的拍攝者,在使用圖片編輯軟處理時,通常會處理過度,最常見的問題是出現明顯的邊界,失去了淡入背景的效果,把肖像弄得被黑框框起了似的。在最近一次聯展中,其中一位展出者,就將幾張街頭肖像照過度地使用淡入背景,正正地就把肖像被黑框框了起來,引來參觀者背後不少劣評。
Friday, May 28, 2021
再上太平山
昨天近中午時份上太平山頂,主要用菲林拍攝第五代纜車,及從高角度看見的鬧市。據香港纜車公佈,六月一日起,有藝術家為第五代纜車粉色,我有點擔心他們的創作會破壞纜車的原貌,因此我打算在六月一日前再乘坐原裝版的第五代纜車。今天有朋友通報天氣預告,由週日起一連七天將會有大驟雨及狂風雷暴,有見及此,我亦不想在週六上山而遇上人潮,便馬上在今天下午起程再上太平山。今次先在白加道站下車,主要拍攝䌫車,之後再到獅子亭,看山下鬧市,最後才上摩天台428等日落,拍攝黄昏及日落後的市景,今天雖然多雲,但陽光充沛,景色還是可以的。
Thursday, May 27, 2021
Wednesday, May 26, 2021
Tuesday, May 25, 2021
偷得閒心半日遊 (六)- 緣慳一面
到達大澳碼頭還未到十點,放慢腳步走到巴士總站,等候首班開往昂坪的21號巴士,當天是佛誕後的一天,巴士上就只有不到十名乘客上昂坪。寶蓮寺範圍内没有多少遊人善信,就只有我單獨登上268級石階,到達天壇大佛的座下,大佛正在被圍封維修,只見佛座上豎立著重重鐵架,把佛像封得密不透風,是難得一遇的情境。
Monday, May 24, 2021
初探印度廟 (三) - 將會面目全非
印度廟不是很大,地面直徑约十米左右,為六角形建築,拱頂用十二片三角形石塊構成,意象為神聖的蓮花,廟的六面共有五處出口,餘下的一面塗上橙色,相信是祭壇。印度廟是為駐守的尼泊爾踞喀兵而建造,自97回歸後荒廢至今。該廟被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卻即將成為山麗苑管業處暨業主立案法團/業主委員會辦事處,到時將會面目全非。
初探印度廟 (二) - 莫非遇上了…
印度廟拍攝的菲林已沖出來多時,昨晚才將影像掃描出來,共拍攝了18格,其中有一格極度曝光不足,那是唯一一張拍攝軍營宿舍室內的底片,當天雖然是在早上拍攝,但我的測光錶卻測不到讀數,唯有在窗旁的内壁取得讀數,再推算曝光值,用了半分鐘拍攝,但底片出來卻只錄得窗戶,室内什麽也沒有記錄下來,莫非是遇上了... (附圖為從室內看印度廟的頂部)
Sunday, May 23, 2021
Saturday, May 22, 2021
Friday, May 21, 2021
偷得閒幻半日遊 (三)- 跑道末端
由屯門碼頭乘渡輪向大澳出發,首先到蓬東涌碼頭,再在赤鱲角機埸與大嶼山北沿的狹窄水道中航行,駛向沙螺灣,途中穿越港珠澳大橋,那一帶的視野確實是不平凡。離開沙螺灣,經過機埸跑道末端,感覺有龐大的影子在我眼邊察過,原來剛好有飛機起飛。
Thursday, May 20, 2021
Wednesday, May 19, 2021
Tuesday, May 18, 2021
初探印度廟 (一) - 大豆般的汗水
上週五到一所荒廢的印度廟宇拍攝,我打算拍攝廟宇的拱頂,於是乎把相機設罝在地面上,用一支裝有水平儀的工程筆,將鏡頭調至垂直向上,由於在暑熱的環境中聚精會神地設罝相機,結果大豆般的汗水如雨滴落下,幸好並没有落到鏡頭上。 (附照是好友 Brix Mok 在現場為我拍下的,在此向他多謝!)
Monday, May 17, 2021
Sunday, May 16, 2021
Friday, May 14, 2021
Wednesday, May 12, 2021
剝皮
週五去探廢,其中有一座是三級歷史建築物,打算在建築物内向上拍一張屋頂的照片,便想起了那部 Hasselblad SWC/M, 在防潮柜内取出來檢查,也順便看看其他幾部 Hasselblad,卻發現 503CX 機身上帶著一層黏黏的液體,起初還以為是潤滑油漏了出來,看清楚後,才知道是機身飾皮下的膠漿因老化而滲出了油液,飾皮就好像是浮在油液上,可以輕易地被移動。經 David 師叔指點,取下飾皮,切底地清除機身上的膠漿,才可以從新開膠漿將飾皮貼上。我見原來的飾皮嚴重地縮水,索性在網上訂購了一套新的飾皮,新的飾皮已除上了膠漿,收到後就容易處理了。
Monday, May 10, 2021
Sunday, May 9, 2021
Friday, May 7, 2021
Thursday, May 6, 2021
Wednesday, May 5, 2021
Monday, May 3, 2021
遊走東平洲(一)
昨日與幾位好友到偏遠的東平洲旅遊,各人均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原本打算環島行,到了現場卻修正了行程,以重點遊作為最終策略。
下船後,穿過士多的小徑,按照地圖上通往南面景點的捷徑前進,卻走入了一條廢村,這是喜出望外的一個巧遇,於是乎各人均拿出身上的寶貝,投入了如幻象般的場景。可惜在廢村後的山徑已被樹叢煙没,唯有退而求其次,繞道繼續往南面走。若依照網上的介紹,景點「龍落水」是距離碼頭最遠的一個景點,我們選擇先到那裡,是為了避開人群,結果如願。(待續)
再者: 附圖為好友 Perry Tsang(ARPS) 為我拍攝,在此謝過。
Saturday, May 1, 2021
探洞驚魂
幾年前首次跟隨探廢隊進入日戰時期的日軍洞穴,洞內狹窄,有幾處只能容納一人貼地爬行通過,心想可能是當年被日寇强迫掘山洞的港人,故意地弄了幾處要爬行的窄道,讓日寇不便進出吧。
廿多人同時入洞,我跟在中間位置,到達盡處,有較大的空間可以停下來,然而人多走動,翻起了不少泥塵,當下我有窒息的感覺,欲離開洞穴,卻因為有隊員還未進入,堵塞著唯一的出口,那一刻我開始焦躁、流汗,相信是產生了幽閉恐懼,幸好我還有意識,馬上從背包內取出一把紙摺扇,打開向著臉部快速地撥著,同時深呼吸了十多口吹來的空氣,心情亦慢慢地平服下來。我見最後一位隊員走了進來,我便趕緊爬出了洞外。
那次的經歷教我出外旅遊必備紙扇,除了可作半把傘、送風通氣、為鏡頭擋光,還可以舒緩幽閉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