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幸獲邀參觀「大自然畫會2021 年展」的開展,展場在香港大會堂展覽館,展期至九月六日。我在展場内與幾位參展畫家交流藝術創作的心得,也分享了我對他們的作品的感受。展場中亦遇到好友藝術大師徐子雄兄及其高足何小姐,上次和他們見面是在去年底他們專程來參觀我的攝影聯展, 時間飛逝,一別又是大半年了,與徐兄互相問好後,他與我分享了他近日對隨心拍攝的向往,一樂也。
附載展出的水墨作品
創作畫家: 梁玉玲 作品題名: 無言之語
Perception of Bendick Leung 梁萬斯 的 閑思
在西環鐘聲泳棚拍攝時,没有留意在鏡框內竟然出現了一位女子,在舊暦七月裡總是有點陰森森的。
(Mamiya C330S,Sekor DS 105mm F3.5 Blue Dot, Fujifilm Acros 100 B&W 120 film)
上次到廢廠時,看見這一張梳化是放在另一楝廠厦的,事隔兩月是後,這張梳化已(被)移到另一處,我不作深究,就把這場景記錄下來。
(Chamonix 45F2, Rodenstock Grandagon 75mm F6.8 MC,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上一次來龍蝦灣石灘已是二十多年前,腦海中的印象亦已變得模糊,今次重臨石灘,頗有新鮮感。
(Chamonix 45F2, Rodenstock Grandagon 75mm F6.8 MC,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
早上的陽光射不透石牆樹的濃密樹冠,就只有一株能讓少許晨光漏進。
(Mamiya C330S,Sekor DS 105mm F3.5 Blue Dot, Fujifilm Acros 100 B&W 120 film)
這間廢置工廠的特色,就是那幾楝外掛的樓梯。
(Chamonix 45F2, Rodenstock Grandagon 75mm F6.8 MC,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走到西貢的一個碼頭旁,這是最方便拍攝修船廠的地點,另一邊還有茶餐廳果腹。
(Chamonix 45F2, Rodenstock Sironar-N 150mm F 5.6 MC,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
在一處沿海的高價平房住宅區,因環境受到污染,紅樹林也快要絕跡了。
(Chamonix 45F2, Nikon Nikkor M 300mm F9,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
我在兩個月前首次來到這間廢置已久的工廠航拍,當時被那些外掛的樓梯吸引著,我沒有帶相機,就只用手機拍了一些照,因為透視的影響,外掛樓梯在照片上顯得上尖下濶,氣勢大減。
趁今日天朗氣清,我與好友再次探訪這間廢置工廠,我帶備了沙慕尼 (Chamonix) 45F2 大畫幅相機,以便矯正透視。
我在多年前的天后誕首次去過大廟,當時不少漁船泊岸,善信抬著豐盛的祭品到廟内參拜,更有舞獅到賀。這次在閒日探訪大廟,打理廟內的人員比遊人還要多,難得的那份清靜。
(Chamonix 45F2, Nikon Nikkor M 300mm F9,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
我在村内遊走,發現一隻沉艇,沉艇的邊沿塗上了紅潻,為了提升沉艇的反差,我在鏡頭前加上了一片紅色濾鏡及一片徧光鏡拍攝,總算把在水下的沉艇顯現了出來。
(Mamiya C330 Profession S / Sekor 55mm F4.5 / Fomapan 100 b&w film)
在陽光的日子裡遊村,較容易看到不少吸引的景物,換轉在陰雨天的時候入村,則要花點精神去發掘。那天離開馬灣涌碼頭後走入舊村,我便馬上被一幅充滿著豐富層次及投影的大牆吸引了注意。
(Mamiya C330 Profession S / Sekor 105mm F3.5 / Fomapan 100 b&w film)
今年不少榕樹受別朱紅毛斑蛾幼蟲影響,大部分的樹葉都被幼蟲食去,在我家附近的一列大榕樹亦不幸地受到蛾幼蟲的影響,最近得到妥善除蟲護理,新葉已重新滋長。
(Leica M6 TTL, Summicron-M 50mm)
在藝術館大堂遇見一對古人,欲舉機記錄,她們像有第三隻眼似的抬起頭望過來,我用手勢表示要拍攝她們,她們點頭微笑後便回復剛才的姿勢。這就是藝術氛圍的力量。
(Leica M6 TTL, Summilux-M 24mm)
上月收到的100呎,AGFAPHOTO APX 400 35mm 黑白菲,放入 Leica M6 TTL 相機内,配上 Leica 24/1.4, 35/2 及50/2 等鏡頭,在不同時間及地點試拍,以 ASA320 曝光,用 HC110 (1:63) 16分鐘顯影,暗位曝光較為關鍵,我喜愛的微粒質感明顯,我對整體效果大至滿意。
平日的東涌馬灣涌村没有幾個遊客,碰面的都是村民或是在村裡工作的人。探遊當日適逢陽光普照,光影放題式地交錯,我帶著 Mamiya C330 Profession S 中幅相機, Sekor 55mm/4.5 及 Sekor DS 105mm/3.5 鏡頭,及 Fomapan 100 黑白菲林,寫意地拍攝。
在[大透明者(超現實主我 1947)]“The Grand Transparent (Surrealism in 1947) “ 的面前有兩位男士,其中一位對另一位說:「在這個銅塑作品的肚裡可以看見很多東西。」另一位男士便彎下身往肚裡望,他看罷無語便走開了。
今天首次到重建的香港藝術館參觀展覧,其中展出的國際項目是【超現實之外 - 家巴黎龐比度中心藏品展 MYTHOLOGIES Surrealism and Beyond - Masterpieces from Centre Pompidou】。
超現實主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於法國萌芽,今次展出有多幅三十年代拍攝的黑白照,都是城市題材,在當年攝影術在法國面世後,拍攝的題材主要都是人像,相信當時的非人像照片亦因此被視為超現實創作。而在法國的畫作方面都離不開人體結構的變異,或以其它物品構成人體的部分,來表達作者的意途。那種打破常規及現實定律的藝術創作,就是當時法國巴黎超現實主義的初型。
加拿大好友 Tony 入了一部罕有的 Nikon S 旁軸相機 (in original black paint),配上 Nikkor-S 5cm F1.4 鏡頭,功能及成色亦是難得地好。我在 2018 年亦曾入了一部Nikon S 旁軸相機,但只是 chrome版,價值就遜色得多了。 Nikon S 在 1951年開始生產,是 Nikon 首部出口的旁軸相機,片幅較標準的135度短一些,只有 24mm x 34mm。附圖為2018年颱風[山竹]襲港後,我首次使用這部相機,配搭Nikkor-S 5cm F1.4 鏡頭拍攝的測試照片。
諸天寶塔在昂坪塔林中較為特別,在白色的塔身上滿是文字,除了中文之外,有一幅是用梵文書寫。
拍攝資料: Mamiya C330 Professional S 雙鏡反光相機,配 Mamiya Sekor 55mm F/4.5 鏡頭加深橙濾鏡,Fomapan 100 黑白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