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過一個戰爭的故事,有位教職人員見走難的民眾每晚都難以入睡,便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在每個晚上預早派發第二天的早餐給難民,難民們把早餐都塞進懷裡,有了安全感,便容易入睡了。
我近日經常外影,菲林庫儲存120菲林的地方開始有空位,便馬上訂購了一批120黑白菲林作補充,我的安全感又再爆燈了。
Perception of Bendick Leung 梁萬斯 的 閑思
收到了《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羅伯特·科斯塔(Robert Costa)剛出版的新書《岌岌可危》(Peril),作者在書中的序幕中披露美國軍方最高將領馬克·米利將軍因擔憂特朗普在其任期的最後幾周裏會對華開戰,另一方面亦擔心中國對美國局世的不穩而可能對華開戰,會先發制人,搶先對美發動戰爭,因此致電中國軍方為美國粉飾太平。同時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對米利說白宮已無人可以阻止那個「肥屁股」破壞國會等一連串惡劣行為,擔心特朗普亦會發動核戰,質疑米利將軍有没有可靠的防範方案。這真是一段緊張的開場白。
上次初訪黃竹洋村遇上了雨天,只匆匆走過了前兩排廢屋,並沒有深入探訪。今天趁著陽光普照,與好友再探黃竹洋村,走遍了四排廢屋,一半以上的房子已經倒塌,能進入探究的房子就只有數間。我們扺達時遇見在村外打理祠堂的先生,他了解我們的來意後,叮囑我們入内要小心,因為近日下雨,房子有倒塌的可能,他更帶我們到山上的廢校參觀。由於空間狹窄,我使用了較輕便的 Nikon Nikkor-D 40mm F4 鏡頭和帶有電子快門的 Bronica EC 6x6 中畫幅菲林相機進行拍攝。感謝好友 Perry 為我記錄場景。
(Hasselblad 500CXi camera with Carl Zeiss Sonnar T* 250mm F/5.6 CF Lens and B50 filter on Fujifilm Acros 100 B&W film)
第一期維修天壇大佛的工作已於上月結束,某天我與朋友到昂坪探尋古蹟,剛好遇見維修人員們正在忙碌地拆卸圍繞大佛的臨時工作台,這是天壇大佛落成二十八年後的首次,為此我帶著沉重的攝材與輕鬆的心情,在第二天再上昂坪,在大佛座下專心地記錄這片段。
(Hasselblad 500CXi camera with Carl Zeiss Sonnar T* 250mm F/5.6 CF Lens and B50 filter on Fujifilm Acros 100 B&W film)
上世紀末,我在香港公開大學修了MBA課程,今年大學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個人認為舊名更為貼地親民,當年我選擇在香港公開大學進修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全港各大學同類課程之中,其學費是最適宜我等平民百姓的。昨日回到大學領取大學改名的相關學位証書,我在教務處等候時,留意到大部分學生都是口操流利的普通話,心想:「果然變成了大都會」。久違這一帶的街道廿多年了,在我離開時錯誤地踏上了一條重未走過的路,在整條30分鐘的路上,遇到的行人不到十個,我本著探勝的心情行畢全程,原來路的盡頭是一所殯儀館。
圖: 在離開秘道前遇到的場景(Samsung Galaxy A71手機拍攝)
在首次尋找牧場遺跡時,只有在遠處望見那所被認為是香港最早期的公廁,直至再次返回牧場時,為了尋找通往儲水池的路徑,才走近公廁。公廁内有三個沒有間格的坐廁,樓底特別的高,坐廁前上方有通花,盡頭有一扇大窗,空氣十分流通。
(Leica M246 Monochrom camera with Summilux 24mm lens)
在落山的小經上,遠見有一條疑似象牙的東西横擺在路上,走近細看,原來是一截雪白的枯枝。在陌生的叢林中走動,會額外留意四周的環境,一來是為了自身的安全,二來是希望遇到新事物,增長見識,是有益身心的活動。
(Leica M246 Monochrom camera with Summilux 24mm lens)
在我的路線地圖上顯示有上山的路直接通往儲水池方向,但在現場看見山坡泥濘鬆散,枯樹横倒,相信這條上山的路已經倒塌了,於是乎走往另一條上山的路,抵達儲水池上方的一個廢廁所,終於在那裡找到了通往儲水池的路,看見了有廿多呎深的儲水池。
(Leica M246 Monochrom camera with Summilux 24mm lens)
經常有影友問「你喜歡拍攝什麽?」,有些回答「風景」、「街拍」、「人像」、「花卉」…等等、等等,每每拘泥於表面景象的喜好,因而局限了創作的空間,埋没了欣賞不同題材的共通點。
(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拍攝)
昂坪舊山門經歷風吹雨打,欠缺維修,支柱的石屎已掉落,鋼根外露,相信不久便會倒塌,回歸自然。
(Leica M6 TTL, Elmerit 28mm, Agfa Photo APX 400B&W film)
月初首次探尋薄扶林牧場遺跡時,遺漏了牧場的儲水池,今天有好友Simon 陪伴我再回去尋找,我們在「大廣場」至「牛棚」一帶遇到一群穿着迷彩軍服及槍械的外藉人士,原來他們在這裡玩 war game,因為我們的出現導至他們要休戰,直到我們離開。多謝 Simon 為我拍照記錄。
當泥涌遇上了水退,可觀性大增,在渡頭的末端有多個舊車駄伸延出海,造成了人為與自然的交融景觀。
(C330 Professional S, Sekor 135mm F/4.5 , Fomapan 400 黑白菲林)
在沒有地標的密林中尋找牧場遺跡,多少靠點運氣及直覺,有助鍛鍊心志,融入環境。這次探尋牧場遺跡雖說是順利,卻也錯過了儲水池,因此決定在短期内再次返回遺址,繼續尋找這座遺下的建築物。
(C330 Professional S, Sekor 55mm F/4.5 , Fomapan 400 黑白菲林)
黄竹洋村主要有四排村屋,每排約有五至六間兩層的房子,我們只走過了前兩排村屋,在前排的盡頭下坡處有一間較大的房子,可能是一所村校,因為天雨光線暗淡,看不見通往下方的通道,決定不再強進,留待陽光充沛的日子再來探訪。
(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拍攝)
今早與好友 Perry 出發到西貢短遊外影,先上茶樓品茶嘗點心,當我們離開時開始下著大雨,決定風雨不改,照原定路線走,到達第一個景點黄竹洋村時,雨慢了下來,但我還是把重型攝材留在車上,只帶著我的手機入村,入村的路上長滿了野草,兩旁的樹木横枝亦伸展到路中心,我們步步為營,為恐有蛇出没,卻防不了飛蚊來襲,我們就這樣地在細雨中走了半條村。(多謝 Perry 為我拍照記錄)
在薄扶林村尋找昔日牧場遺跡期間,順道遊覧村內一些特色的建築,我所遇到的村民都十分友善,他們都熱情地向我介紹薄扶林村的掌故,令我有賓至如歸之感。
(C330 Professional S, Sekor 55mm F/4.5 , Fomapan 400 黑白菲林)
今次探訪昂坪,其中與上兩次不同之處就是為了維修天壇大佛而撘建的圍架正開始被拆卸,兩天前只帶了一部 Leica M6, 最長的鏡就只有一支50mm標準鏡,正所謂到喉唔到肺,原本打算第二天再訪,但身體的疲憊還未復原,相信拆卸工人在週日亦會休息,因此改了今天才重返昂坪,為了影像達到更佳質量,我帶了Hasselblad 503CXi, 及250mm, 150mm, 80mm, 2X tele-converter, 三腳架等等一應俱全,重量比我整套沙慕尼4x5相機還要重,結果我在大佛座下肅立了近一個半小時。
走過昂坪神道,聽到金屬的碰撞聲音,舉頭一望,天壇大佛露面了!去年六月,大佛開始被圍封起來進行維修,原來上月已完成第一階段的維修工作,工作人員正在努力地為大佛解圍。
(Leica M6 TTL, Summicron-M 50mm, APX400 B&W film)
在通往草蘆的路上有棵大樹,樹雖然横蓋了路面,卻在路面上打開了一扇像門的缺口,在那一段路裡的濕氣特別重,極為聚陰,今人毛骨悚然。
(C330 Professional S, Sekor 55mm F/4.5 , Fomapan 400 黑白菲林)
這是一個不太像廢墟的角落,看不見凌亂的雜物或是明顯的破爛,更有一棵生氣勃勃的影樹在旁邊,來自中天的陽光照射在外掛樓梯的扶手上,在陰喑的牆身前勾劃出細緻的線條。
(Chamonix 45F2, Rodenstock Sironar-N 150mm F 5.6 MC,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我在進入樹林時錯過了另一條支路的入口,在發現牛棚之後再没有前路,只有一些引水坑通往山下,因為還有一些遺跡未找到,我便在沿路回程時加倍留意,終於找到另一條上山的路,見到了餘下的幾個牧場建築物,圖為近兩層樓高的牛糞池,共有三個連在一起。
(Mamiya C330 Professional S, Sekor 55mm F/4.5 , Fomapan 400 黑白菲林)
在三棟廢置的工廠大厦之中,唯獨是這一棟我没有走上去,是突如其來的心理因素。
(Chamonix 45F2, Rodenstock Grandagon 75mm F6.8 MC,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牧牛場的遺址土地肥沃,孕育出大片樹林,大樹漸漸地把荒廢了的建築物吞噬,在林內遊走,很容易便錯過了遺跡。
(Mamiya C330 Professional S, Sekor 55mm F/4.5 , Fomapan 400 黑白菲林)
兩天前到薄扶林一帶探尋牧場遺跡,總算找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牧場建築物,增廣了知識,亦大開了眼界,更餵飽了我帶去的兩部菲林相機,收獲之豐富及行程的順利全賴廢墟達人 劉Sir 指點迷津,全程只用了一萬步完成。
附圖:舊牛奶公司員工宿舍(左);牧場牛欄遺址(右)。多謝好友 Perry 為我拍照記錄。
拍攝當日陽光普照,為廢廠增添不少氣氛,及可觀性。
(Chamonix 45F2, Rodenstock Sironar-N 150mm F 5.6 MC,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在舊曆七月到鬧鬼的瀑布灣拍攝,實在有點不智,由其是在四個月前,瀑布灣公園就有一宗上吊自殺命案發生。
(Mamiya C330S,Sekor DS 105mm F3.5 Blue Dot, Fujifilm Acros 100 B&W 120 film)
走到沙灣泳棚,那處有更衣棚及儲水筒共泳客使用,對開的石灘上有一條殘舊的石屎渡頭,相信泳客在這一帶的石灘游泳,也要靠這種申出海面的渡頭來避開石灘落水,拍攝時適逢潮漲,看不見渡頭的全貌。
(Mamiya C330S,Sekor DS 105mm F3.5 Blue Dot, Fujifilm Acros 100 B&W 120 film)
這是其中少有的一楝室內樓梯,相信是為在翻大風落曝雨時備用。
(Chamonix 45F2, Rodenstock Sironar-N 150mm F 5.6 MC,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
這一條外掛樓梯有特別之處,它是圍繞着廠廈的轉角處而立的,而其餘的外掛樓梯都是依貼着同一面牆壁而設。
(Chamonix 45F2, Rodenstock Sironar-N 150mm F 5.6 MC, Shanghai Pan 100 4x5 sheet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