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登山望遠,山下遇到美景。
(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拍攝)
Perception of Bendick Leung 梁萬斯 的 閑思
我剛添了一個機頂測光錶 DOOMO Meter S,原本已有一個 Voigtlander VC-Meter II,但在陰暗的環境中測光,例如在廢宅内拍攝,要用手電筒照明或需走到較光的地方,才可以看到轉盤上的讀數,而這個國產的DOOMO Meter S 機頂測光錶則用了 OLED 顯示屏顯示讀數,方便在陰暗處測光,而他的測光最慢快門速度可達30秒,而 Voigtlander VC-Meter II 只能達1秒,相信能勝任廢探之用。
在我閒遊間,見一位老伯將身影隱藏在尖沙咀鬧市的一隅,反映社會福利不足之處。
拍攝器材: Leica M6 TTL 旁軸相機配上 Leica Summicron 35mm 八枚玉鏡頭及Agfa APX400 黑白菲林。
在文化中心外的《翱翔的法國人》廣場裡,設置了一列長長的座位,讓遊人休憩,若在那裡留心觀察,往往可以看到香港的文化縮影。我那天閒遊到此處,就看到了當下的生活文化片段…這一代的兒子及父母往往把家中的長幼都交託與外傭了。
拍攝器材: Leica M6 TTL 旁軸相機配上 Leica Summicron 35mm 八枚玉鏡頭及Agfa APX400 黑白菲林。
昨日有機會見識到大澳的水上巡遊表演,跟據大會的介紹,"水上巡遊是由大澳鄉事委員會及地方團體合作展演,巡禮由十艘龍舟帶領,分別以農曆新年的舞獅、中秋節的花燈、端午的龍舟、廟誕的粵劇及水上嫁娶「噹噹嘭」等展示,超過200多位大澳居民參與其中,體現大澳文化及精神。"(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拍攝)
今天初次參觀大澳文化節,我帶著 Fujifilm GA645Wi 專業中幅相機,及 Nikon F100 單鏡相機配 Nikon 24-85mm f/3.5-4.5G ED VR 鏡頭作記錄,我順利地找到涌旁的一道圍牆,為求安全,我找了一處腳下泊著一艘小艇的位置,坐上去能看到最後的一段遊涌路線,我就在那裡輕鬆地坐著,欣賞及拍攝龍舟及鳳艇由遠而至。(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拍攝)
今早乘早船往大澳,是我首次參觀大澳文化節,為免人多沒有船位,我還預購了船票,誰不知那艘加班直航船比平日的小渡輪要大很多,到開船時船上連一半乘客也沒有。今天的天氣預測是密雲有雨,寒冷大風,慶幸地直至我離開大澳仍未下雨。我抵達大澳時,還有半小時遊涌的活動便要開始,剛好遇到一隊攝錄隊進場,我緊隨其後,走到一條涌堤,堤上已有十多名攝影朋友在守候,果然是個不錯的觀景台,我見堤上還餘下一半空位,便馬上攀爬上去準備。(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拍攝)
今天獨自到良田㘭峽谷,上次與朋友由下白泥往返,這次我由良景村進退,相等於由良景往下白泥全程共走了兩次。早上出發時還有點陽光,當扺達菠蘿山大峽谷時開始密雲,雖然是聖誕假期,上山的遊人亦不算很多。我帶備了 Fujifilm GA645Wi 專業中幅相機作主打,亦背上 Olympus Pen F 半格菲林相機,配上 Zuiko Auto-Zoom 50-90mm f/3.5 變焦鏡,作為閒拍之用。
(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自拍)
近日我再三到過坪洲,那裡没有像長洲的喧鬧,没有昂貴的海鮮飯店,更沒有那寥寥可數的幾棵打卡桃花作招徕,吸引我的是她那份漁村應有的淳樸與寧靜。
拍攝器材: Leica M6 TTL 旁軸相機配上 Leica Summicron 35mm 八枚玉鏡頭及Agfa APX400 黑白菲林。
Leica 的旁軸相機的快門出名地靜,而且她的快門亦比一般單鏡反光相機做成較少的震動,我在尖沙咀一帶拍攝街上人物時體驗了這一點,附圖是以1/15秒手持拍攝,目的是讓走過的路人變得有點模糊,增加一點鬧市的氣氛,與在正熟睡的老人造成對比。
拍攝器材: Leica M6 TTL 旁軸相機配上 Leica Summicron 35mm 八枚玉鏡頭及Agfa APX400 黑白菲林。
紅白藍手抽袋、維港夜景、港徽…他在充滿著香港情懷的氛圍中敞開心扉,睡得正甜呢。
拍攝器材: Leica M6 TTL 旁軸相機配上 Leica Summicron 35mm 八枚玉鏡頭及Agfa APX400 黑白菲林。
我的 Leica M6 TTL 相機上還餘下半卷未曝光的菲林,上週五到尖沙咀參觀朋友的影展,便帶著她在那一帶閒遊,享受在鬧市中拍攝的樂趣。
拍攝器材: Leica M6 TTL 旁軸相機配上 Leica Summicron 35mm 八枚玉鏡頭及Agfa APX400 黑白菲林。
昨日到文化中心參觀區永泉兄及其學生的攝影展覽,未到約定時間,我便帶著我的 Leica M6TTL 相機及 Summicron 35mm 八枚玉鏡頭在尖沙咀一帶隨心街拍,經過商務書局,看看還有没有商務出版的【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最終要到誠品書店才找到,期間遇到一位身體肥胖的男士,他在書架上取了一本書,走到一個角落,拿著手機翻拍内容,隔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把那本書放回書架上,我的好奇心驅使我拿起他剛放下的那有書看過究竟,那是一本名叫Photography the whole story (2021 updated edition)的書, 内容敘述由1826年至現在的攝影故事,圖文並茂,印刷精美,我忍不住便用政府的消費券結了賬。回家翻看著那本書,想起偷偷翻拍的那位人兄,心感自己的幸福。
今天初次到香港第三高山大東山見識,之前在網上查看大東山的旅遊介紹,幾乎都在說上大東山有多麽的困難危險,要做足準備,害得我差點兒要帶著兩支水及午餐上山。我曾經在師兄弟群組取意見,有位曾經上過大東山的師兄弟說,曾有過「攞命」的經歷。我決定了要上大東山走一轉取點體驗,為了慎重起見,我今天跟隨【香港初級行山群组】領隊明哥上山。早上上山的時候多雲大風,而我亦不想落後於大隊,沿途就用了我的 Nikon 28Ti 傻瓜機拍攝,最近在大東山一帶曾經發生過兩次山火,路上就經過幾片焦土。過了大東山,走到爛頭營的時候,太陽開始出來,我便在那一刻決定離隊,獨自留下來拍攝,在下山的回頭路上使用我的 Mamiya C330S 及三支鏡頭拍攝,回到起步點時一共拍攝了六十多張照片,整天共走了一萬六千餘步,可算是收獲不少。
剛參觀過區永泉兄與他的學生們舉辦的【玄黑·純白·絢灰】黑白銀鹽攝影展,今次已是他們第六屆的展出了,作品數量比前幾屆明顯地增加了,區兄對我說:「半年後舉辦的下一屆展覽已預訂了較大一點的展場。」區兄在2015年開創了【愛黑白攝影工房】, 有完善的黑房設施及教材,為學生提供拍攝、沖洗及放曬一氣呵成的課程,能夠在數年間達到展覽級作品的水平,並連續三年舉辦了共六次公開展覧,區兄對推動黑白銀鹽攝影實在不遺餘力,自問只能望其項背。
【愛黑白攝影工房】面書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bnwps
圖:區兄在展場 - 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拍攝
上月底我與幾位師兄弟外影,由愉景灣走到梅窩,我帶著 Canon VI-T 旁軸相機及三支鏡頭同往,在到達神樂院前我已拍完一卷菲林,誰不知菲林盡頭脱離了卷軸,不能回收已曝光的菲林,唯有將它留在相機之內,餘下的時間就只好用手機拍攝了。最近類似這種失誤發生了多次…Pen F在坪洲快門失靈,Canon VI-T在愉梅路上菲林脱離回捲軸,Pen F在另一次坪洲菲林前端中途脱離上片軸,Mamiya C330S 上的 55mm 鏡頭快門過快導致影像曝光不足等等。值得安慰的是能夠破解失誤成因,及找到解決方案,難得有動我腦筋的挑戰。
拍攝器材: Canon VI-T 旁軸相機/ Canon 50mm F1.2 LTM 鏡頭/ Agfa APX 400 黑白菲林
Olympus Pen F 半格相機的轉盤式快門設計,似乎要比一般的單鏡反光相機在釋放時較少震動,在試用 G. Zuiko 40mm F1.4 鏡頭時,我用的快門慢至1/15秒,比安全快門低了約兩級,在最近距離拍攝時,影像仍然没有被快門釋放時所造成的震動影響,未見有鬆散的結像。
拍攝器材: Olympus Pen F 半格菲林相機/G.Zuiko Auto-S 40mm f/1.4 鏡頭頭/Kodak Double X 黑白電影菲林
那天黄昏在餘下半小時的日照內試拍兩支 Olympus Pen F 鏡頭,原因是想馬上沖洗出來看看效果,試拍的其中一支是 G.Zuiko Auto-S 40mm f/1.4 鏡頭,相對於全格菲林的焦距是58mm,雖然只比一般的標準鏡頭長少許,但在透視上的壓縮感則較為明顯。我是先試用那支50-90mm F3.5 變焦鏡頭,當使用這支 40mm F1.4 鏡頭時,已經看不見有直射光線,只餘下從天空反射過來的柔弱光源,使得我的曝光指數只能夠徘徊在F1.4/30 及F1.4/15之内,幸好拍攝出來的影像没有因低於安全快門而鬆散。
拍攝器材: Olympus Pen F 半格菲林相機/G.Zuiko Auto-S 40mm f/1.4 鏡頭頭/Kodak Double X 黑白電影菲林
Olympus Zuiko Auto-Zoom 50-90mm F3.5 半格鏡頭的焦距範圍相等於全格(35厘米)鏡頭的70-130mm中焦距範圍,這包含了一般人像鏡的焦距,加上它的固定F3.5光圈,在拍攝人像特寫時較為方便,我嘗試在日落餘暉之下,在最近距離(1.5米)開盡光圈拍攝一位小朋友的半身照,影像雖然有點柔化,但在柔弱光線之下反差表現還算可以,焦外散景效果滿意。我曾經考慮過那支 E.Zuiko Auto-T 100mm F3.5 中焦距鏡頭,但在比較之下,手上這支50-90mmF3.5鏡頭較有優勢。附圖以較慢的快門(F3.5/60)拍攝,影像有輕微鬆散。
Focal length | 35mm equiv. | Aperture | Type | Minimum distance | Filter | Weight |
---|---|---|---|---|---|---|
100mm | 143mm | F3.5 | E.Zuiko Auto-T | 1.5m | 43mm | 250gr |
50-90mm | 70-130mm | F3.5 | Zuiko Auto-Zoom | 1.5m | 49mm | 420gr |
Olympus Pen F 半格菲林相機的機頂在外觀上没有凸出來的棱鏡,貌似旁軸相機,卻是一部百分百的單鏡反光相機,它的梭鏡放置在左邊(正面看)的機身之内,反光鏡片相應地也是横置的,影像透過梭鏡折射到另一塊鏡片,被轉成正像,投射到取景器,在快門設計上亦有別於一般的縱走式或横走式焦屏快門簾,而是一塊金屬片以轉盤式開關,因此没有閃燈同步快門的限制。附圖以較慢的快門(F3.5/60)拍攝,影像有輕微鬆散。
拍攝器材: Olymps Pen F 半格菲林相機/Zuiko Auto-Zoom 50-90mm F3.5 鏡頭/Kodak Double X 黑白電影菲林
我為了在日落之前完成試拍,便隨著日照之處,在鄉野一帶找合適的題材。我先試用那支霞積斑斑的zoom鏡,在viewfinder中看到的反差正常,沒有被鏡中的霞氣所影響,變焦時亦察覺不到有移焦的問題,因為光線漸漸變弱,我在後期要開盡光圈,以保持安全快門來拍攝。
拍攝器材: Olympus Pen F 半格菲林相機/Zuiko Auto-Zoom 50-90mm F3.5 鏡頭/Kodak Double X 黑白電影菲林
今日試用 Olympus Pen F 的另外兩支鏡頭拍攝,到沖洗時才發現忘記了帶來試拍另一支鏡頭的菲林,年紀大了,這點疏忽實在也是十分正常吧。😅 值得一提的是那支zoom鏡因有霞氣,賣家免費送了給我,下圖是用幾乎開盡的F4光圈在逆光情況下拍攝,未見有fog鏡問題。
拍攝器材: Olympus Pen F 半格菲林相機/Zuiko Auto-Zoom 50-90mm F3.5 鏡頭/Kodak Double X 黑白電影菲林
昨日帶著 Pen F 到坪洲閒遊,打算試用兩支較後添置的鏡頭,拍完第一卷餘下的幾格菲林後,換上了另一卷菲林,再拍攝時,發現反光鏡打開後,快門没有隨著打開,我仔細查看,發現反光鏡及光圈撥杆沒有完全放盡,用手指輕輕一推才能完成整果快門釋放過程,而且在没有裝上鏡頭時快門釋放是正常的,就只有裝上鏡頭後才發生,而且問題發生在不同鏡頭之上。我只好全程用我的 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來拍攝。回來後,我再消化診斷的資料,歸納出三個可能成因,就是天氣轉冷令潤滑劑凝結、五十多年的塵埃積聚、推動反光鏡及光圈杆的彈簧鬆馳了,於是乎我用對應方案續一排除,最終診斷為彈簧鬆馳,之後就參考網上提供的方案,把問題解決了,下週可以再次閒遊坪洲。
在一年多之前,我有機會入這部 Olympus Pen F 半格菲林相機,但在我下決定前放上師兄弟群組聽意見,有位人兄回應:「除非你想拍出來的照片好像110非林的質素…」見他言之鑿鑿,相信他必定對此機有過實戰經驗,我便放棄了那次機會。直到我使用過 Konica Auto-Reflex 全格/半格菲林相機之後,發覺半格菲林的質素完全與全格無異,只是感光面積少了一半,也許是那位人兄的影功出了問題,才得到像110菲林的劣質照片吧。最近心血來潮,在網上參考用 Olympus Pen F 半格菲林相機的評論,Pen F 的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清晰,頗有性格,因此便做了個延誤了一年多的決定,入了一套性價比甚高的 Pen-F, G.Zuiko Auto-S 40/1.4, E.Zuiko Auto-W 25/4, 及 Zuiko Auto-zoom 50-90/3.5。(Samsung Galaxy A71 手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