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6, 2025

暗房秘笈

剛收到了五月出版的 "The Darkroom Cookbook 5th ed. by Steve Anchell" ,該書共506頁,分為 Nuts & Bolts, Film, The Print, After Processes 等四個部分,附加了181條药方,另外在 Appendices 内有五個基礎資料。内容主要是與黑白攝影暗房有關的技術、設備及材料,和相關的大師經驗。


編輯評論如下:

"這本暗房攝影綜合指南的第五版經過全面修訂和更新,將膠片和傳統方法置於數位世界和現代工作流程的背景下。

本書包含寶貴的膠片攝影技術、化學品和設備,並配有視覺化範例。 DCB5 更新了 180 個暗房實驗配方,以及掌握暗房技巧的技巧。它涵蓋了用於顯影、停止、定影、調色以及膠片和照片存檔處理的化學物質。 DCB5 包含有關製作放大數位底片、規劃暗房以及如何安全處理攝影化學品的寶貴資訊。它新增了關於分印、過度曝光以及自製明膠乳劑的章節。第五版收錄了 Bruce Barnbaum、Tim Rudman、Christina Z. Anderson、John Sexton 等知名藝術家的貢獻和令人驚嘆的黑白圖像。

對於任何想要更進一步深入了解膠捲和暗房流程、技術和工作方法的從業者,以及對模擬和暗房流程感興趣的研究生和高級攝影學生來說,這都是一本必備指南。"








Wednesday, June 25, 2025

昂平荷花

這方新荷,生不逢時,正好撞上毒日最烈的鋒芒。灼人的熱浪舔舐、蒸騰,硬生生將那剛掙脫花苞的嬌弱生命,在盛開的同時便推向了枯萎。 彷彿一場無聲的炙烤酷刑,將蓬勃的生機瞬間抽離、榨乾。 

我用我的小米15Ultra手機,把這突然其來的傷感記錄下來。








Monday, June 23, 2025

茶果嶺村的最後日子 - 三層寮屋

整條茶果嶺村最具特色的建築就是在山上的那座三層寮屋。它像是城市光鮮表皮下一塊突兀的傷疤,自成一體,又與繁華格格不入,充滿了被遺忘的邊緣感。

這座由簡陋房屋堆砌而成的巨大迷宮,儘管簡陋得不堪一擊,這些堆疊的房屋卻頑強地紮根於此,像在貧瘠石縫中求生的植物,無聲地訴說著居住者不屈的生存意志。在破敗和混亂的表像下,湧動著一股頑強的生命力,是人們在極端困境中為自己爭得一處藏身之所的動力。

我每次來訪,總會拾級登山,來到它的跟前,感受這個獨特的「場所精神」,這個即將被夷平的堆積場景。






Sunday, June 22, 2025

茶果嶺村的最後日子 - 遷出、發展

我在村内遊走,觀察到以下: 第一期的發展工程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荼;茶果嶺鄉民聯誼會經已被圍封;不少民居已變成了政府物業;神壇亦不再有香燭供奉;不能跟村民上樓的貓兒四處遊蕩;遇到的都是年長的村民...

在村内看見通告,居民須要在9月12日前遷出,比之前的6月30日限期延長了兩個多月,政府是否考慮讓村民籌辦最後一届盂蘭節後才廢村呢?









茶果嶺村的最後日子 - 榮華冰室

昨午與好友再次探訪茶果嶺村。我帶了Nikon 28Ti 與 Fujifilm GA645 Wi Professional 菲林相機,及Instax360 X3 到現場作最後的記錄。其中一個關注點是開業近63年的【榮華冰室】,我們在冰室裏吃過下午茶後,便和老板鏡叔閒聊,期間鏡叔拿出當年他父親向香港荳品公司租購的汽水電櫃的合約,是難得一見的歷史文物,之後他又拿出他父親早期在冰室内拍攝的相片與我們分享。據悉這次政府收地,不管是住宅還是店舖,只以公屋單位作為補償。









Saturday, June 21, 2025

皇家攝影學會會刊 Vol 165/No 2

今日收到好友Simon贈送給我的皇家攝影學會會刊 Vol 165/No 2,這一期的内容刊登了Simon考獲 Visual Art Associate ARPS 銜的十五件作品的其中九件,並刊載了 Editor interview 、Chair of the Visual Art Panel comments 及 Simon 的 Statement of Intent,Simon 這一輯作品全是在香港本土拍攝,極具觀賞價值,對有意投考 ARPS 銜的朋友必有所啟發。據悉皇家攝影學會創刊至今,就只有寥寥可數的幾位香港攝影家的作品刊登在會刊之内。實在是可喜可賀!









Friday, June 20, 2025

重遊馬灣 - 尋廢覓舊

在粉色過的馬灣舊村内,只要細心觀察,仍然可找到廢棄的面貌,例如載沉載浮的龍舟、沒有門神的天后廟、空洞的土地庵、棄置的鷄棚、殘留的枝柱、荒涼的廢宅...












Thursday, June 19, 2025

重遊馬灣 - 1868的重生

今天重遊馬灣廢村,太太是首次到訪。今天的馬灣廢村已煥然一新,改名為「馬灣1868」,廢屋已翻新,並鬆上了艷麗的色彩,進駐了民宿、食肆、文化及藝術商店,更在村的中央新建了一座藝術場館,是不錯的消閒地點。

再者:我首次品嚐了普洱茶latte。









Wednesday, June 18, 2025

西溪古村 - 遇古人

我對西溪古村這個名字似乎有點熟悉,但我對眼前的這條古村的面貌卻十分陌生。古村内的舊屋内都是店舖,其中不少是為遊客提供化古裝服務的店子。於是乎在小巷内經常會遇到「古人」,至於古村的原來面貌就欠奉了。









Tuesday, June 17, 2025

父親節外遊

週日適逢父親節,天公作美。我與太太、二姊及三位姨甥女自駕北上東莞兩天短遊。我們入住新開業的希爾頓酒店,除了吃、喝、按摩之外,還參觀了當地的一所豪宅及附設的陳皮倉,見識過東莞五紅犬及品嚐有荔枝皇后之稱的仙進奉。順道暢遊久違了的西溪古村與南社明清古村落。至昨晚才盡興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