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歸家的路上,心情是匆匆的;時間是悠悠的;車廂是冷冷的;公路是擠擠的…
每一個週末都是奔走的日子,從週五下班後踏上歸途至週日旁晚等候長途汽車,就只有週六一天可以完整地留在香港。這種走馬生涯怎不教我身心疲累…
在路上吸引我的莫過於旁晚的深圳灣…
匆匆、悠悠、冷冷、擠擠…
圖:《旁晚的深圳灣》Canon G7, ASA400, P - 1 stop
Wednesday, May 26, 2010
Tuesday, May 25, 2010
結志街的情義
上週末才有機會看電影《十月圍城》,故事是描述二十世紀初孫中山先生從日本過境英屬香港,在中環結志街中興會會址內秘密會見來自十三省的代表期間發生的追殺事件。
近年我經常到結志街,在那裡的《海運茶冰廳》裡與一班青年朋友擺影展;接受訪問;開研討會;放幻燈片等等,題材都是與社區發展而引起的民生問題有關。約在半年前的一次影展開展研討會中,我就感到茶冰廳有點像個革命基地,我也將當時那種感覺在《雜念集》中提過…
上週突然收到《海運茶冰廳》結束營業的消息,於上週日晚舉行告別派對。我不能在晚上出席,就只好在中午到訪現場,到達現場時主辦人 Vincent 正在開門,他是一名「懷舊」藝術家。我便成為了他的第一位訪客,與他在茶冰廳前拍了一張合照…
圖:《最後的海運》
Sunday, May 23, 2010
夢一場
藝術前輩在茶敘中提到在最近過身的一位雕刻家的晚年軼事。兩年前藝術前輩在中港兩地舉辦的紫砂壺展覽,雕刻前輩曾為藝術前輩繪在紫砂壺上的畫作雕刻,我也是在展覽當天首次與雕刻前輩見面便閒談了良久。
話說雕刻前輩在完成了《心經簡林》的雕刻工作之後便向他的老友們說︰「過了大半生還未嗅過女兒香,希望在晚年能得嘗所願!」不久前輩便在國內娶了一位比他年輕一半也不止的妻子。老友們當然替他高興,誰不知他對老友們說︰「唉!現在的經濟都被妻子封鎖了…」老友們發現他似乎在過身前不久已患了老人癡呆症,懷疑是因妻子之事所至。前輩的「妻子」在他臨終前已反回大陸,身後至今仍未露面…前輩的身後事都是由一班生前老友們辨理。
藝術前輩帶點晞虛地對我說:「他的骨灰不知如何安置才好呢?」我便安慰他說︰「也許雕刻前輩之所以患上了老人癡呆症是誤會了所有婚後的女子都是如此對待丈夫的,因此替所有比他早婚的老友們的不幸而憂心過度所至。」藝術前輩:「…!」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也許都是誤會一場…
在此謹向有情有義的雕刻前輩致敬!
圖:《銘心》
Thursday, May 20, 2010
Tuesday, May 18, 2010
藝術政治
有人說:「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有政治。」又有人說:「政治都是黑暗的、都是不乾淨的東西。」心想:「那倒不如直接地說人類是黑暗的、都是不乾淨的東西…」俄國早期的藝術發展都以生活寫照為主流,俄國文藝理論家 車爾尼雪夫斯基 就有〝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說法。那麼在源於生活的藝術裡就必然帶點政治的成分。怪不得藝術前輩辦畫室的宗旨之中就有一項是涉及到藝術政治的。
亞里斯多德 說:「人依其本性乃政治的動物。政治就是一種社會活動。」那麼何謂藝術政治?說清楚一點藝術政治就是在藝術圈內的成員為了個人或是群體的利益本性地與另一個持異見的人或群體發生相互影響的姿態或行為。依我的觀察,香港藝術圈內的主要政治分歧大部分都是與資源分配或是爭名奪位有關,似乎都與藝術創作沒有直接的關係。事實上,大部分香港藝術家都是「不務正業」的,我這樣說並沒有貶意,我也是個「不務正業」的成員。在一份對英國藝術家是否「不務正業」的調查中發現祇有少於10%的藝術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以藝術創作為主的,而少於30%的藝術家的收入來源是来自和藝術有關的工作 (藝術教育、藝術文章、策展、畫廊等),餘下的60%以上的英國藝術家都是「不務正業」的。我相信以藝術創作為生的香港藝術家也不到1%。
香港政府在兩週前宣佈大筆撥款推動藝術發展,這本應該是香港藝術圈的一大喜訊,卻恐怕會牽連一場藝術政治的風波…
圖:《神位》
Sunday, May 16, 2010
廉潔與神聖
Thursday, May 13, 2010
最佳位置
不少攝影朋友在現場拍攝時除了要在器材上一較高低之外,還要比拼誰的拍攝位置最有利,影友們往往也會因此而拿著重型的裝備擠在他們認為最佳的拍攝位置上。器材上的較量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那是拿自己的錢去為器材生產商賣廣告。
幾年前的夏天曾有一次隨著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香港分會到廣東省一帶採風,一路上「槍林彈雨」,連環快拍的卡擦卡擦聲此起彼落,當然也夾雜著不少帶著問候性的「三字經」。當眾人還圍著某處搶拍一些什麼的時候,我繼續住前走,走到一棵臨瀑布的大樹下,便靠著樹幹坐下來欣賞那百丈飛泉,不一會一位年青的影友走了上來,見我正在樹下凝神著眼前的風光便問我:「師兄,那個位置最好?」我答:「這裡就是最佳位置。」影友帶點懷疑地望向前景,卻連續拍了幾張,之後再問:「師兄,怎見得這是最佳位置呢?」我搖著紙扇答:「因為這裡有樹蔭好休息。」影友聽了我的解說後便一邊笑著一邊坐在樹下與我聊天... 笑看著一些影友們雖然找到了最佳的拍攝位置卻拍不出一張像樣的照片來。
圖:《靚位》
Wednesday, May 12, 2010
內省
很久沒有到外地旅遊了,是沒有那種心情,更沒有那種空閒。我亦很久沒有在節日走到街上趁熱鬧了,最近就錯過了元朗的天后誕巡遊。愛好藝術創作的人總是要到處走走的,「到處走走」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增廣見聞,而是要尋找創作靈感,有位畫家前輩形容此為「攝取養分」,也意味著「到處走走」是有助藝術家成長的一種方法。
當然,要在「到處走走」中有所得著必先有一顆開放的心和一雙謙恭的眼睛。開放的心就是消遙的心態,是莊子在《消遙遊》中所嚮往的那種心態。謙恭的眼睛就是沒有歧視的目光,就如莊子在《庖丁解牛》寓言中所持的不恥下問的態度。
其實莊子說的不是實在的旅遊而是心境之遊,而他也不是聽從庖丁解牛才悟到養生之道。所謂「到處走走」也包括一種內省式的旅遊,那就是自我反省而有所得著的意思。
每當我沒有條件外出旅遊時,我就會來個內省式的旅遊…
圖:《孑然》
Tuesday, May 11, 2010
空談
人總是說的多做的少。愈民主開放的地方說三道四的人就愈要比三頭六臂的人多,彷佛民主開放的就可以不負責任。當然,不會說話的不就是不會做事,只是不敢說太多罷了。
香港的藝術界也有這種現象,過去我也曾領教過。有一位策展人,他的好友形容他有藝術家脾性,不管你是何方大師,作品不到位就得給他直言批判,不留給人家一點面子,事實上我也是這種品性。有一次,他策劃了一個聯展,一班好友都捧他的場拿作品去參展,那次參展的攝影作品都是由他安排統一輸出的,到開展當日才發現大部分的攝影作品都出「淤」了 (色彩飽和度偏低,亮度亦極之不足)。然而,這位愛好批評別人的策展人似乎還是可以容忍那些「淤」貨!我當時氣極了,卻沒有爆發出來,因為我還想留點面子給那位策展人。當然,觀眾還是以為那是作者出的問題!
〝只懂得空談理想卻不付諸實行的人比那些沒有理想的人活得更加輕率和厚顏。〞(尼釆)
〝He who cannot find the way to his ideal lives more frivolously and shamelessly than the man without an ideal. 〞(Friedrich Nietzsche)
圖:《有理想的人?》
Monday, May 10, 2010
Thursday, May 6, 2010
Sunday, May 2, 2010
方向
Saturday, May 1, 2010
沒有歌聲的〝五一〞
1886年5月1日美國有35萬工人罷工上街遊行,迫使資本家實施八小時工作制。當時在罷工群眾中流行著一首《八小時之歌》…“我們要把世界變個樣,我們厭倦了白白的辛勞,光得到僅能糊口的工餉,從沒有時間讓我們去思考。我們要聞聞花香,我們要曬曬太陽,我們相信:上帝只允許八小時工作日。我們從船塢,車間和工場,召集了我們的隊伍,爭取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歸自己!”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裡,工人們唱著《五一紀念歌》…“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熱血,為他犧牲,要把強權制度一切掃除淨,記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紅旗飛舞,走光明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貧富貴賤,責任唯互助,願大家努力齊進取。”
2010年5月1日,香港的勞工還是在沒有最低工資的保障下超時工作,沒有得到八小時休息,也沒有歸自己的八個小時,當然也沒有心情去唱歌!比歐美落後了超過一個世紀…
圖:《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