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質疑上載作品《非花》是電腦特技所作,而不是在照相機觀景器內所見的原來影像。其實朋友的質疑帶出了一個頗為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影像是否都是真實」的問題。
專注於電影與數碼媒體研究的 羅伯特•考克爾 (Robert Kolker) 教授在其著作《電影的形式與文化》中指出〝影像迷惑我們是因為它們出色地提供了一種富有真實感的假像〞;然而,〝影像允許我們與客觀世界保持一種真實的聯系。〞羅伯特•考克爾 教授更表示〝我們熱衷於這種主觀與客觀的視覺玩意〞。
在影像中出現的物體本身都是曾經客觀地存在的,也就是真實的。然而,影像中的那個物體是在攝錄者的主觀意途下出現,物體本身的意義就被那意途蓋過去了,也就是變成了不真實的。因此,當面對一件攝影作品的時候不應該只專注於辯正其影像是否真實而忽略作品背後的真實意義。
瑞士語言學家 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在其教學講稿《普通語言學教程》中將符號分成〝意符〞(signifier)和〝意指〞(signified)兩個互不從屬的部份,〝意符〞就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有形物體,〝意指〞就是一個需要〝意符〞加以描述的抽象概念。從符號論的角度去理解影像的真實問題似乎更能顯示作品的背後意義的重要性。
圖:《是我》
Tuesday, July 13, 2010
影像是否真實 (一)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