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31, 2011

怎捨得

朋友問:「你退休後,是否會回加國定居?」

我答:「不,我情願留在香港。」

如我所料,朋友馬上便問:「為什麼呢?」

我反問她一句:「為什麼要回加國過退休的生活?」

朋友答:「因為你是加籍人士,退休後回加國有不錯的退休福利過活!」

心想:「我這名 non-resident Canadian 憑什麼拿加國的退休福利?何況退休福利也不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我還是告訴了她:「香港是我長大的地方,亦是中西匯聚的福地,我怎捨得離開!」

圖:《福門》

Tuesday, August 30, 2011

屏山行 (續)

上回提到在攝氏三十五度高溫的八月初,我在元朗屏山鄉一帶探遊。途中從【聚星樓】轉入【達德公所】,公所正在進行修復工程,因為周邊地勢被填高了,整座公所便相對地處於低窪的地勢之中,走近公所一看,公所內積水竟有一米之深,相信為修復工程添了不少障礙。

在【達德公所】的後方有一小崗,小崗上有一座棄置已久的小學校,好寄心推動我拔足走上佈滿廢物的小崗,穿過謹容一人的圍網缺口,便踏進了校園,只見校園已破爛不堪,就只剩下一個空殼,在一個書架上還留下了幾尊神像,再走入一點又找到一座神檯,神檯已被蜘蛛網纏繞著,在上格內擺放著一尊側著臉的關聖帝像,顯得有點落泊...

真想不通為何一所被廢棄的小學校竟遺下了那麼多的神像?

莫非是...


圖:《關聖帝像》

Monday, August 29, 2011

開花結果

雖然我還未到退休年齡,卻已為退休做了個粗略的時間表。無他,因為我的幾位「當差」的同學正在享受著他們豐盛的退休生活!我只好暫且羨慕他們幾年吧...

要實現退休必先要面對現實,而所謂現實總是離不開經濟,甚至可以在兩者之間劃上等號。具體一點說就是對退休後生活質素因為沒有了收入而起的變化的承受能力,你也許不會像從前那樣每天都走到街上吃早、午、晚餐;或是每月也出遊一次;怎至每季都心癢著要添置攝影器材吧...假如還有一兩位未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兒女要開支,又怎能瀟灑地下崗?

退休總是幸福的,不因為能夠享受〝豐盛的退休生活〞,是人生已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然而,我卻還在努力地耕耘... 希望開花結果的日子快點來臨!


圖:《退路》

Sunday, August 28, 2011

時間是什麼?

時間是什麼樣的面貌?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指出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與空間都不是絕對的,視乎觀察者的處境而有所不同。霍金顯示時間是由宇宙大爆炸開始的。《說文解字》曰:時,四時也。從太極的概念看,《易傳》: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始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生陰陽(兩儀),而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有說兩儀就是霍金所指宇的宙大爆炸後所生的,之後的四象、八卦就是〝時〞開始後的〝間〞。

時間的概念涵蓋了一切有形與無形的運動,對個人而言,時間最大的意義就是給與我們「活著」的意識。

我喜愛附在老房子或舊村屋牆上的青苔與那些日久失修的批盪,它們都是歲月溜走的見証。

圖:《時間的面貌》
請參閱文章【又是宇宙觀的影響】 http://bendickleung.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6.html


Saturday, August 27, 2011

【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第四輯

今天約了社長提取九月號的【香港畫報】,好讓我分發給那幾位參與此輯專輯的「香港攝影文化人」。

今期的【香港畫報】刊登了【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第四輯,也是最後一輯。今期加印了廿四頁,由過去只有64頁增加至88頁,加插了《新閒旅遊》專欄,內容有吉林及安徽省的專版及會員作品展示專版。至於【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的篇幅並沒有因此而減少。

與社長討論日後的方向,我建議結集【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的精華獨立出版一本總集,社長答應贊助部分總集的出版經費,亦考慮協辦一個中、港兩地作品聯展...

我汗流浹背地托著重重的雜誌踏上歸途,一路上頭昏腦脹,想著:「我做這些義務的事情究意為的是什麼呢?」


圖:《第四輯封面》

拼貼

途經一個建築地盤,地盤周邊築起了圍網,在網內掛上了一幅綠色的尼龍布,似乎要為在地盤內工作的工人留點兒私穩。此舉令好奇的我有點不是味道。然而,我在失望中看見一段約二十米長的圍網上掛著的都是斷斷續續尼龍布,遠看就像一幅拼貼作品,藝味十足。

畢卡索的首件拼貼作品牽起了藝術界的熱衷,從此拼貼藝術便成為現代藝術創作的技巧之一。拼貼藝術就是使用各式各樣的物料貼在二維的平面媒體上,成為立體的作品。拼貼是分割與重組的創作技巧,亦可藉此作為創作概念的本身。


圖:《隔膜》

Friday, August 26, 2011

汕尾遊 之 影像

月初,因為專輯的工作所限,一直沒有整理在汕尾探遊中拍攝下來的照片,自己也差點忘記了那些素材。於是乎,就在這幾個晚上選了一些照片上載到【My Visual Diary 我的視覺日誌】上,總算完成了一頁「視覺日誌」。餘下的一些原始影像檔就留待日後再選好了。










圖:《親情》摘自【2011 Jul 30-31 Short Trip to Shanwei 汕尾遊 (new)】https://picasaweb.google.com/bendickleung2/2011Jul3031ShortTripToShanweiNew#




日落

日落總是誘人...

為什麼?

是黃昏的輕鬆散漫?是暖調的轉間即逝?

是艷陽的紅潤圓滿?是海面的閃閃金光?

還是心底的感情釋放?



圖:《灑金》
還有更多在2009年拍下的圖片。可在【My Visual Diary 我的視覺日誌】的【2009 Dec 06 Pak Nai in Sunset 白泥日落 (new) 】中進入,或按以下地址直接聯上:https://picasaweb.google.com/bendickleung2/2009Dec06PakNaiInSunset

Thursday, August 25, 2011

第41座

上週末經過座落在石硤尾的美荷樓,遠看美荷樓正在大興土木,在好奇心的壓力推動之下我開步走上那段斜坡,欲看個究竟。原來該處正在活化為青年旅舍。

第41座美荷樓是香港僅存的六層高〝工〞型徙置大廈,獲香港政府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在香港青年旅社協會的網頁上找到了以下的資料:

〝美荷樓青年旅舍為香港僅存的H型六層徙置大廈,旅舍由原來的公屋單位改裝成為旅舍房間,入住其中猶如置身昔日的公共房屋,讓旅宿者體驗當時的徙置區生活。旅舍內的美荷樓生活館,模擬五十及七十年代住宅單位、早期中座公用浴室和廁格及小商舖的原貌,讓旅宿者感受深水埗和石硤尾的歷史發展、徙置區居民的生活點滴等。而愛好歷史的朋友,更有機會與石硤尾舊居民交流,感受香港的文化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美荷樓青年旅舍預計於2012年第三季正式啟用。〞


圖:《活化中》

Wednesday, August 24, 2011

打回原貌

在深圳舉辦的大運會終於在週二結束了全部的比賽,中國運動員在今屆比賽中奪得七十五金、共一百四十五枚獎牌雄踞榜首。算是賺得個滿堂紅,可喜可賀!而香港的「大學生」在眾強中取得三面銅牌,算是有點「揸拿」,不至於空手回來,比起在香港大學校園內被「差人」短暫禁錮的「大學生」更顯其「大學生」的派頭。然而,深圳大運會給我的印象都不是那些...而是舊房子的刻意粉飾;行人天橋的過度設計;充電計程車的突如其來;等等...

使我懷念的莫過於大路上的暢順...

可惜今天一切都打回原貌!

圖:《春繭》photo taken on my Moto EX128

Tuesday, August 23, 2011

回頭路

昨天旁晚,我走回頭路,再次走上了深圳灣大橋,我望向東南方,深圳灣上的天空還是掛著一片雅淡的蔚藍,落日斜陽把浮沉在水中的漁棑照耀得一片金黃,也把歸家的心情增添了一點暖意。

再次把持手機貼在檔風玻璃上,攝下了那一刻的感動。








圖:《黃昏的海灣》photo taken on my Moto EX128

Monday, August 22, 2011

在路上

今天到虎門鎮工作,約好了司機早上在深圳灣口岸等候。乘搭口岸巴士必需經過深圳灣大橋,那處也是全程風光最美的一段。

今天的深圳灣藍天白雲,波平如鏡,我禁不住內心的感動,便提起手機,用附設的照相機,貼在檔風玻璃上,拍下了幾張照片。





圖:《深圳灣之晨》photo taken on Moto EX128 mobile phone

Sunday, August 21, 2011

紅潮

今天隨香港巿政事務職工總會、獵影遊暨史蹟民俗探究會乘船到香港西面的海域一帶探遊。行程從荃灣碼頭出發,經青馬大橋、馬灣、登沙洲、龍鼓洲、大澳及沙螺灣等地點。我們在沙洲及龍鼓洲對開海域遇見中華白海豚在海面上跳躍,中華白海豚是香港的吉祥物,喻意我們享有幸運的一天。

可惜整個海域正在受到紅潮的襲擊,把清澈的海水都弄污了!




圖:《紅潮中的大澳》

Saturday, August 20, 2011

非藝術

今早約了眾友好到深水埗「珍姐」的閣樓茶敘,並打算在茶敘後順道到電腦節現場趁熱鬧。

茶敘間友人提及「創意藝術中心」攪了個名為〝深水埗「創藝傳城」〞的展覽,內容包括穿膠花、車衣、什麼塑膠產品、砵仔糕等等。我聽後的第一個反應是:「那些是昔日生活文化的東西,充其量只可說與手工藝(塑膠產品除外)或商品設計沾上點關係,與「創意藝術」可關?中心的辦事人似乎把生活文化、手作工藝、商品設計與創意藝術都劃上了等號!難怪每逢週未就讓一些猶如小販般的所謂「藝術家」在中心內擺賣手作工藝品賺外快!」畫家前輩亦感嘆地說:「這個展覽花了幾十萬的贊助經費進行,簡直就是浪費!」

於是乎,在恰如其分的電腦節現場趁過了熱鬧後,我便走進那所謂「創意藝術」的中心去印証我的想法。

結果是沒有令我失望!

圖:《非藝術區》

Tuesday, August 16, 2011

汕尾行 之 膠筏

黃昏時分,在一個小漁灣裡發現了過百艘由白色膠管結紮而成的機動「膠筏 」,「膠筏 」上亦已插上了彩色的旗幟,一些漁民正在檢查筏身及馬達的情況,趁在休漁期的最後一天趕緊完成出海前的準備。據其中一位漁民說,那些連雙馬達的「膠筏 」售約人民幣兩萬圓,比大小相若的機動木製小艇平宜了三萬多圓。小「膠筏 」一般都會隨大漁船出海,或在靠岸的淺水海域作業。





圖:《膠筏》

Monday, August 15, 2011

汕尾行 之 漁灣

上月底到汕尾遊歷,汕尾是漁港,在半島兩旁均有大大小小的漁灣及避風塘,適逢是休漁期的最後兩天,在路上已看見很多掛了彩旗的漁船停泊在旁灣塘之內,可惜因為行程關係,旅遊車未有停下來讓一眾到灣伴賞船,然而,我的心卻被那些飄揚的旗幟迷著了。於是便計劃於第二天在大隊出發之前自行前往灣伴賞船。幸好隊中還有三位隊友與我一般打算。

於是乎,我們一行四人在第二的早上六時出發,早上路上行車少,等了好一會才有一輛電動的「三腳雞」駛過,為了爭取晨光及時間,也不顧擠迫,四人一擁而上。在避風塘碼頭放下「三腳雞」,本打算沿岸觀景,卻有位漁民走過來問我們是否要船,我們八目交投後,二話不說便一擁而上,於是乎,我們便在避風塘內的船群中穿梭了好一段時間。

圖:《整裝待發》

Sunday, August 14, 2011

結束的一刻

終於在午後把【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第四輯所有的稿件親手交給了社長,一來是尊重結束那一刻的莊嚴氣氛,二來是在國內從跨境的 FTP 下載文件時有失靈,還是用傳統的人手送遞最為妥善。

見面後,社長首先問我:「今期共有多少篇幅?」我答:「共44頁。」他皺著眉頭說:「不好了,我今期要多插17頁呢!」我疑惑地問:「這是為何呢?」社長便接著說:「因為在深圳的大運會開幕期間我替很多省市的官員拍了照,預備在今期的【攝影畫報】下稿,能為畫報起到宣傳作用,更有機會招徠客戶在畫報上投廣告...」我聽了社長的一番生意經、政治觀及拉關係的「理論」之後有不妙的預感。社長隨著問:「可否刪除部分作者的稿件,或是在每位作者的稿件中刪減各一頁?」我忍耐住從五臟六腑開始燃燒出來的怒火,用較平常為重的語調說:「這怎麼可以!在徵稿時已經說好了每位作者分配的篇幅,況且稿件已排好了版,隨便地去刪減將會影響專輯內容的整體性。有別的辦法嗎?」社長猶疑了一會說:「這樣吧,我在這期加頁吧!我多付一點費用就是了。不會刪減,相信我。」心想:「社長還是守信用的。」

回家路上,在籌謀著【尋找香港攝影文化】​的下一個計劃...

圖:《洗手盆》

Thursday, August 11, 2011

最後的【卷首語】

為《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最後一輯備了【卷首語】如下:

〝 發表《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至今已是第四輯,亦是最後一輯了!我在執筆期間百感交集,最終還是刻服了波動的心情,寫下了理性的字句。 在籌備專輯之初,預算邀請二十四位香港的攝影文化人参與,最終還是邀來了二十八位朋友在專輯內發表文章與圖片,算是超額完成了目標,不負社長之期望,亦為香港攝影文化的探究散下了健康的種籽。

若問我在整個《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工作中有否遺憾的事情,我將會說是那些錯過了參與發表機會的朋友。又若問我在整個專輯工作期間最具挑戰性的又是什麼事情,我的答案也許會是修改一些廣東口語化的字句。部分的朋友每每以廣東口語化的字句來表述其意見,我因此而擔心假若掛一漏萬,便會影響專輯的閱讀性。

第四輯的內容雖然只有七位攝影文化人参與,卻適逢深圳舉辦國際大學生運動會,為此社長特別在第四輯內輯錄了有關〝大運會〞開幕盛事的精彩圖片,因此內容還是較過去的為豐富。

《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雖然結束了,然而,《尋找香港攝影文化》作為專題仍是會延續下去的。有關《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題的活動狀況將會在【攝影畫報】中向各位關心香港攝影文化的讀者們報導。

我藉此機會向社長衷心表達我的感謝,社長從專輯籌備之初以至每一輯的出版工作期間均循循善誘地指導專輯組的工作,於我而言,實在是獲益匪淺。我亦趁此刻感謝各位讀者及文化界前輩們的支持及鼓勵,讓《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有如此廣闊的發表平檯。

編輯及藝術顧問

梁萬斯
寫於 立秋 月下〞

圖:《穿巷》

Wednesday, August 10, 2011

【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編後感

最近為了《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第四輯的編輯工作而忙得不可開交,亦因此而冷落了【雜念集】的網友們。

剛才為專輯的【卷首語】備了稿,是最後一輯了!我在執筆期間百感交集,最終還是刻服了波動的心情,寫下了理性的字句。

假若問我在整個《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工作中有什麼遺憾的事情,我將會說是那些錯過了參與發表機會的朋友。有不少被邀請參與的朋友因為種種原因而放棄了成為尋找香港攝影文化的一分子。

又假若問我在整個《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工作中最具挑戰性的是什麼事情,我的答案也許會是修改一些口語化的文章。部分朋友的文字表述能力略低,他(她)們每每以廣東口語化的字句來表述其意見,我因此而擔心掛一漏萬,影響了專輯的文化水平。

圖:《簽文待解》

Sunday, August 7, 2011

屏山行

在攝氏三十五度高溫的週日,一行十餘人隨領隊 標叔叔 到元朗屏山鄉一帶探遊。

一眾從元朗市中心出發經【天后宮】,尋得【鯉魚出水】穴,再入村經風水林上髻山,上山的路段雖苦,卻因此而大開眼界,在髻山山嶺上整個元朗平原、群山及市鎮均盡入眼簾。

後投天水圍方向下山,再沿【聚星樓】轉入【達德公所】至屏山【洪聖宮】散。一路上獵獲素材甚豐,容後再題。

圖:《屏山二公祠》photo taken on my LX5

Monday, August 1, 2011

汕尾行 之 教堂

上週末的天氣還是不錯的,帶點雲的藍天是最美的了!

汕尾是一個新升格的市,市內的規劃還是縣鎮質素,沒有劃線及指揮燈的馬路比比皆是。市內有不少廟觀教堂,其中以附圖的天主教堂最為有意思,不是因為其莊嚴古僕的外貌,實因其重門深鎖,增添了不少神秘感。

當眾人想盡辦法把照相機的鏡頭穿越鐵閘的間隙取景時,我卻被那穿越荊棘的教堂尖頂及在翔中的鴿子吸引著了,我便舉機在圍牆外記下了那一刻的感動。




圖:《飛越荊棘》
試聽:《我是一隻小小鳥》 鳳凰傳奇 演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GltLZvI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