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為渺茫引路

在2011年最後的一刻裡,只想把不如意的過去洗擦掉...

就留下有意義的部分,為下一刻的渺茫導航...

謹向各位博上的友好獻上祝福,祝願諸位在2012年裡活得更有意義!身心安康!




圖:《一生美好》

約會

前輩從博上知道我入院的事情,除了來電問候之外,亦告知我他的一些有關體驗。今早,我約了前輩在中環士丹利街的檀島咖啡餅店見面。檀島咖啡餅店是我們其中的一處「蒲點」,因為「蒲點」的對面就是我們的「軍需處」,亦即是我們在過去二、三十年來購買攝影器材的『世界攝影器材公司』。

我如常地比約會時間早了點到達「蒲點」,點了一份早餐,邊吃著早餐邊等待著。前輩亦是守信之人,在約會時間前幾分鐘便已到達「蒲點」。前輩急不及待地問候我的近況,隨著便向我介紹了有助我的健康的食品...在此再次感激他的好意!

能夠明白健康比任何東西都重要,正是我在2011年裡的得著!

圖:《蒲點》

Friday, December 30, 2011

散席

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到國內工作,我總會與國內的同事吃晚飯。每逢節日,我便故意多點些餸菜,又在飯後按人頭數點瓶裝竹葉青酒,好讓同事帶回家去。

幾十年後的今天,在國內的飯店用饍時,總會見到散席後的桌上仍是疊滿了餸菜,國產竹葉青亦已被法蘭西紅酒取締...這也許就是國家經濟起飛的縮影!

今年的除夕夜又將會產生不少廚餘...

圖:《經濟指標》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1

攝趣

偶爾看見別人拍照時的趣怪姿勢,便擔心自己的姿勢也好不了多少,往往因為投入取景而失了儀態。在云云攝影課程之中,看不見有「攝影儀態」的科目,就只有幾個標準的持照相機姿勢而已!

要了解什麼是「攝影儀態」?先要了解「儀態」為何物。「儀態」是肢體語言,是以目光、手勢、站姿及坐姿等來表達個人的內涵、素養及文化背景,「儀態」本身就是一種美學。那麼「攝影儀態」在廣義上就是與攝影的直接行為以及相關的肢體語言,在狹義上就是在拍攝時的形態表現。每每可以從「攝影儀態」上了解攝影者的人格。我在2008年5月10日的博文【埋沒良心的創作】就有一些有關的例子。

圖:《弄影、影弄》

Tuesday, December 27, 2011

路在腳下

常言道〝路是人行出來的〞,這點在現實生活中如是,在精神境界中亦復如是。

為什麼人須要行出路來?從原始求生的角度去理解,就是為自已活動的區域定下了範圍,並劃下了界線,好與別人區別。這點就像野獸霸佔地盤,與同類或異類定下警戒線一樣。這也可以說是一個「舒適區」,因為在熟識的路上總不會迷途。

然而,人之所以要行出自己的路來,主要是為了開拓擴展,也是為了追尋理想。這也許就是人獸有別之處。

圖:《猶疑》

Monday, December 26, 2011

路旁的碎石

為什麼吸引我的總是散落在路旁的碎石,
而不是那一段用大石舖砌而成的過河道?

為什麼長輩總是教我走在石板上到彼岸,
而我卻把衭管都捲起來涉足於溪水之中?

試問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又有幾人能專心一意地或是能得天獨厚地在平順的石板路上走畢全程?

但願能帶著一顆無邪的童心走畢此生,那怕要涉水攀山;要迂迴曲折;要耽誤時光;要事倍功半...因為賦予人生意義的是那童真的過程!


圖:《何妨涉水?》

Sunday, December 25, 2011

回顧與前瞻

比去年早了幾天作年終回顧,為的是希望早點為明年著想...

在往年的回顧中我寫著〝過往的一年是極為波濤洶湧的一年,也是極少創作的一年。期待明年能夠享受平靜並可專心地創作!〞 然而,這願望只達成了一半...

在剛走過的一年裡,我確實是嚐過了平靜的甜美。假如創作必須是要刻意的、明顯的、或是苦澀的,那麼我並沒有在這段日子之中好好地去創作...也因如此,明年得努力地著手於創作之上。

但願〝平靜〞與〝甜美〞仍會是明年的關鍵詞...

圖:《回眸風光》

Friday, December 23, 2011

避難所

整天就只吃了一碗白米粥,肚子一直在空等著,約定的診斷時候延誤了四個多小時...

血壓由高處升至更高220/120,卻又峰迴路轉地掉到96/63...

心跳102太快了,要降至70以下才可作電腦素描...

坐臥在病床上上博是可等幸福的事,它能消除我在精神上的憂懼,也正好打發我等候下一個「節目」的沉悶...

圖:《打通脈絡》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1

入院小休

明天將入院三天,經歷醫院的日與夜,也許有妙遇,或是意想不到的啟發...

帶什麼伴我進入現場呢?

充滿了電能的照相機、帶我進入虛擬世界的電腦、一大堆還未翻閱過的書籍...








圖:《過那橋?》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隔寞

話說上週日與畫家前輩出席鯉魚門創意館開幕禮,在開幕前離開現場,到鯉魚門三家村遊走,經過一輪光影的沖刷,終於把那借藝術之名辦社區中心的不快感一掃而空…

前輩說:「遊三家村不嘗其海中鮮,怎向家人交代?」我說:「錯過創意館也罷,錯過了海中鮮實為憾事也!」於是乎,我們便坐在靠海濱的一間鮮館,進行那無憾的樂事…

是我先挑起了本土藝術的話題…提及中國當代藝術家方力鈞光頭像的玩世式嘲笑;岳敏君大口笑自畫像的笑對無奈;曾梵志面具下的傷痛;張曉剛全家福的時代面譜等等的代表作,他們的創作靈感均源自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年代,以至今天特權階級的批判。為什麼香港當代藝術家就沒有這等層次的本土藝術作品出現呢?

這次入院小休,帶了前輩的著作「藝壇風雲錄」作伴,其序以〝香港有藝術家,但沒有香港藝術?〞為題,亦引出了香港藝術缺乏本土意識的現象。

圖:《沒有連接上》
再者:此博文一直沒有寫好,延至病床上才補上...

Sunday, December 18, 2011

殺校與創意

在2008年的春天,我與一眾社運的朋友走到鯉魚門,為教會的社工小組在區內做家訪。當時的鯉魚門海濱學校正面臨結束長達62年的辦學工作,原因是當年的教育統籌局向該校下了〝殺校〞令,海濱學校於2008年8月31日正式停辦。在〝殺校〞之後,空置著的校舍被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向政府承租,在賽馬會贊助下校舍被改建為「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

從藝術家網絡中接到邀請出席於昨天(十二月二十日)舉行的創意館開幕禮,畫家前輩亦在被邀請名單之內,我便約了前輩一同赴會。我們在創意館現場逗留不到一小時,便在開幕前離開了現場 …因為主辦單位在接待與佈展方面的安排工作上強差人意…

我們相信創意館只是一個社區服務中心,並不是什麼藝術及文化創意基地。也許它們所謂的創意就是〝以藝術之名活化學校的軀殼〞!

圖:《受害者》
有關鯉魚門的博文:
一雙鞋子 (Apr 26,2008);攝影講座 (Apr 05,2008);《感受鯉魚門 》之 《捉螃蟹》 (Mar 04,2008) ;痛快的一天 (Mar 02, 2008)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祝福

匆匆地走過了三百五十多個平安的日夜,全賴上天的眷顧...

謹以滿林的許願樹掛向各位有緣人祝福!










圖:《訐願》

Friday, December 16, 2011

形影不離

某日,走過小溪旁,見溪水的水位升高了,浸著部分生長在溪旁的灌木,似乎是尋常不過的事。

站在溪旁欣賞兩岸風光,當我視線投到水面的灌木時,竟被那個形影重疊的畫面吸引著...

從水底透射出來的枯葉、浮沉在水中的綠葉、投在水面上的倒影,好比過去、現在、未來...

如鏡花水月...



圖:《三態》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紅白藍

紅、白、藍是博爱、平等與自由。然而,吸引我的卻不是那些法國人賦予紅、白、藍的意義,自問對法國文化沒有認識,反正我也從未踏足過法國。

紅、白、藍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說多少也會牽動一點情感。所指的當然不是那種海枯石爛、至死不渝的大情大性,也不是那份一日不見,茶飯不思的癡心迷戀。

只是牽起了幾許舊事而已…






圖:《一簾舊夢》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海港

那天早上,回到總公司的辦公室,晨光還未把整個維多利亞港喚醒,那一刻的寧靜,比我手裡拿著的那杯熱檸檬茶更能洗滌我的心靈...

能在如此的氛圍中開始一天的工作,夫復何求!






圖:《養目寧神》photo taken on Moto EX128 mobile phone

Tuesday, December 13, 2011

畫面分割

在平面視覺藝術作品的構圖上有所謂〝畫面分割〞,字面解釋就是將二維的畫面分割成多於一個的畫面。

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斯的文藝復興時期,就盛行以〝黃金分割〞作為作品上主要元素之間在大小或位置上的此例,故此〝黃金分割〞又稱為〝黃金比例〞。〝黃金比例〞在當時廣泛被運用在建築、雕塑、繪畫及設計等領域上。〝黃金比例〞是一個數學的術語,表述兩個元素的比例,它是一個除不盡的值,大約等於1.618。(註)

畫家前輩所創的現代水墨畫面分割則與〝黃金分割〞無關,他是要表現同一主題的兩種狀態,是在精神層面上的分割。

圖:《日與夜》
註:〝黃金比例〞: 假設有兩個線段a和b,如果它們的長度a+b/a的值等於a/b,即a+b/a=a/b=1.618,a和b中間就是黃金分割點。

Monday, December 12, 2011

含羞

小時候的玩意多半是和大然自的事物有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例如:吮吸大紅花的花蕾、鬥蟋蟀、鬥金絲貓、鬥彩雀魚、養洋虫、捉蚯蚓、射劈啪筒、放水甲由、採樹葉及花卉做標本...而最有趣的還是觸弄「怕醜草」。

「怕醜草」即含羞草,唸中學時,上生物課也曾學習過有關含羞草...〝當含羞草受到觸動時,它的葉子會收縮起來,平常葉枕內的水分支撐着葉片,當受到外力觸動時,葉枕內的水分會立即流走,使含羞草的葉片閉合。"






圖:《含羞觸影》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都放大了

昨日天朗氣清,跟大隊登高望遠。途中與同行的聊天,他提及有位朋友在網上寫文章,顯現他的胸襟是何等地廣闊,品性是如何地清高,然而,那位朋友在現實中的待人處事卻又剛好相反...

心想:「那正是《三字經》的第一段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例証。」人總是不經意地流露出善的本性,那怕他(她)在〝清醒〞時做盡了惡事...







圖:《偉大的我》

Saturday, December 10, 2011

遠走尼泊爾 之 緣起

多年前,我走過南、北彊。之後,又走過絲綢之路,對古道、古城、古文化總算留下點滴印象,其中,在青海省日月山西面的青海湖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藏民沿著青海湖邊用好幾重色彩奪目的經幡蓋搭起經幡塔,那種神秘及寧靜的感覺實在是難忘...

畫家前輩在這次《當代視覺藝術展》中展出的【雲趣】裝置作品,便使用了他從西藏帶回來的經幡及他的一些書法作品作成的。七彩的經幡再次打動我的心,我欲再次在七彩的經幡下遊走...

最後,還是決定繞過西藏不去,到尼泊爾走走...



圖:《青海幡旗》on B/W film

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殘酷的職場

今天探訪新的供應商,在會面的會議窒內掛著三面宣傳海報,上款寫著〝職場生存快樂三法則〞,內容是這樣的:

〝工作不是為興趣而生,所以它注定不能以某個人的意志為主體。必須明白工作首先是為了生存...

...首先,要尊重你的老板,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老板缺乏必要的尊重,逾越職業本分的人,其職業生命注定不會太長...

職場競爭激烈,保持適度的危機意識是必要的,但是過於緊張,草木皆兵卻大可不必...〞

相信快樂的就只有老板一個!

圖:《圈出生存的版圖》攝於職場 on my Moto EX128


Tuesday, December 6, 2011

藝術家的工作室

藝術家,盡管他(她)是個稱職的還是個掛名的,總歸要有個工作室,那怕它是個朝槓晚拆的攤子或是個大宅庭園。

在實際用途上,工作室是藝術家創作的地方,也是存放工具、材料、與作品的地方。在精神層面上,工作室是藝術家思維的空間,也是融合經歷、直觀、與雜念的空間。至於在面子作用上...還是讓掛名的自己來說吧!

我也奢望有個工作室,那裡有...傳統的菲林沖洗及相片放大的黑房,也有充裕的作畫空間,有足夠的作品儲存地方,最好還有個向北的大窗...

圖:《畫家前輩的三合院》

Monday, December 5, 2011

【哺光、觸影】攝影講座 之 備展

為了趕在上週末把【哺光、觸影】攝影講座的宣傳海報張貼出來,需要前輩好友幫忙打印事宜,前輩好友毫不遲疑地在一天之內完成所託,並從老遠送到我手上,在此感激他的心意。

之前亦發邀請函致各位友好,在發送後不到五分鐘,史蹟民俗探究會會長來電,告訴我在邀請函上忘了寫上講座日期,我一看之下才發現已印製好的海報上竟缺了講座日期,馬上補救了。

原定在此期間,於【石門畫室】內辦個小型攝影展,卻因之前擔誤了時間,如今倉卒籌備為時已晚,只好通知幾位朋友預備電子檔,以幻燈形式在講座期間與眾分享。

似乎一切皆備...

圖:《幻燈》

Sunday, December 4, 2011

當代視覺藝術展

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 在首屆藝術節中為駐場的藝術家們攪了個當代視覺藝術展,被策展人所挑選出來的參展藝術家共四十一位。中心行政總裁侯婥琪在【對呀!門打開了 Yes, the door is open! 】的免費場刊的簡介中有以下一段〝籌辦「JCCAC藝術節」目的之一,是通過藝術節期間進行的展覽和各式藝術活動,讓藝術家近年的努力成果得以集體發表。〞

當天我走進了【對呀!門打開了 Yes, the door is open! 】當代視覺藝術展的展場參觀,之後,不相信自己的雙眼,再一次進場參觀。然而,還是覺得大部分展出的作品的水平未能達到我期望中的層面,假若那些作品是代表〝駐場藝術家近年的努力成果〞的話,那麼駐場的藝術家們似乎要加把勁地去創作。

在離開那扇〝打開了的門〞的那一刻,腦裡忽然浮現出在2008年於中央圖書館展出的【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師生視藝展2008】的感覺。那次展出的是來自多間中、小學的視覺藝術師生的作品,現場頗有香港藝術館主辦的【香港藝術雙年展】的氣氛,人們可以感受到作品的整體表現是認真的、有心的、創意的,而且有部分作品的水平確實超越了目下那些〝駐場藝術家近年的努力成果〞!也許駐場藝的術家們可向那些中、小學的視覺藝術教師問教,積極地為下一屆藝術節做好準備,不要只求領取那三千元的展覽津貼而參展。

圖:《淪為婚紗照拍攝場地的創意藝術中心》
【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師生視藝展2008】網扯:http://hksea.org.hk/program/HKVAEF0708/activity02.htm

Saturday, December 3, 2011

藝術節

在部分駐場藝術家反對加租金的陰霾籠罩之中,香港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 在本週五展開了為期兩週的藝術節。除了部分駐場藝術家開放其工作室之外,中心亦為駐場藝術家攪了個【當代視覺藝術展】,特地請來了一位積極研究本土藝術的博士作為策展人,策展人為藝術展改了個《對呀!門打開了 Yes, the door is open!》的名字,從文字內容與標點符號來看,我總覺得那是一句不太得體的說話,多少帶點怨氣...

為了參與畫家前輩的畫室開放活動,我這兩天也來到現場。只見訪客的數目跟兩年前的開放日比較明顯地少了,氣氛亦大為遜色。我與前輩在他五樓的工作室外往下觀望,只見中心的一樓大場擺放了售賣藝術作品的桌子,猶如賣工藝品攤檔...閣樓被小童群益會佔據了,展示一些新移民的美勞「集作」...期間,有一對新娘及新郎在一樓大場拍攝婚紗照...

於是乎,一連串的問號便由我們的談話中產生出來!〝那是推動 high culture 的地方嗎?〞;〝還是美其名將藝術變成大眾文化?〞;〝藝術不是拉動文化的嗎?〞;〝為什麼眼下的所謂創意藝術竟被 low culture 拖下了馬呢?〞〝是那位「積極研究本土藝術的博士策展人」的作為嗎?〞...

圖:《藝術的背面》
註:附圖取得如此貼題的名字,皆為Leesa 的留言啟發,謝謝 Leesa!

問:〝床墊和窗簾還在“待主歸"? 為什麼感覺到的不是希望,卻是落寞和淒涼?〞

答:〝那是一所空置了多年的小學,希望都隨學生們離開了...〞










圖:《希望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