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過了一週,終於把【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第一輯的稿件送交社長手上,本以為可以休筆一段日子,誰知道社長要求我為專輯寫一篇「卷首語」,還是答應了下來。現將「卷首語」原文率先在此發表。
『 計劃出版《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是去年十一月與社長會面後的結果。當時,社長細心地聆聽我詳述專輯的內容後,隨即便落實了出版《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的決定,並在當下將籌辦專輯的重任委託與我,要求在一個月內完成初稿,在二零一一年一月發行。社長為攝影文化的貢獻與熱誠由此可見一斑。
當代攝影文化的形勢猶如百川交集、澎湃洶湧,就連在內裡站穩腳步也是一種挑戰,要推動它簡直就是妄想。因此,《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的籌備工作都是以客觀開放的態度進行,感覺有點像玩激流漂浮,刺激之餘卻又擔心翻艇,一直都是戰戰兢兢地進行,直至提交了初稿給社長之後才鬆了一口氣。
在籌備專輯期間,適逢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名為兩岸四地的【當代攝影發展與現況】研討會,演講嘉賓中有來自國內、臺灣、澳門及香港的學者、攝影家及藝術工作者。研討會中的講者剖析了各方的攝影活動形勢,為籌備專輯事宜提供了參考價值。
國內的當代攝影發展與現況似乎都以社會批判為主流,流露出改革民生的強烈訴求。台灣經歷了從「傳統攝影」轉向「概念攝影」的發展過程後,當代的攝影工作者正在為欠缺展示及發表的空間而煩惱。澳門的攝影文化孕育於開埠之初的外國攝影家的紀錄性作品。然而,發展至今卻仍被庸俗的「沙龍攝影」所壟斷,還是要靠著居澳的外國人來推動攝影的發展。香港則標榜著新一代的學院派,試圖以西方視野探討社會問題。
事實上,年青的學院派只是香港攝影文化的小部分。香港攝影文化的演變與發展有賴每一位使用拍攝器材及觀賞攝影作品的普羅大眾,攝影大師也需要有追隨者才能成主流。
參與第一期專輯的九位作者之中有來自攝影學會的朋友、藝術家、設計師、攝影老師、男的、女的、年長的、年青的、學院派的、業餘的,從每位作者對香港攝影文化的表述與其個人攝影作品看來,不難否認香港攝影文化是多姿多采也是難以捉摸的。
在此謹感謝每一位在攝影文化激流中擊退駭浪的達人!
編輯及藝術顧問
梁萬斯
寫於 冬至 凌晨 』
圖:《最後五分鐘》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卷首語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寫得好!
只是有感而發。謝謝!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