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6, 2008

三種態度

畫家前輩向我投訴另一位畫家前輩,他們相識比我早了幾十年。也許在我輩之中,我是較有耐性聆聽他傾訴的人吧。所以我就有這種「福份」。

被投訴的那位前輩,除了習傳統水墨山水畫之外,還喜歡古琴,茶葉,飲食,等等。然而,他經常在投訴人面前說:“我曾在湖北見過在拍賣會的那隻X代古琴,假如當時把它買下來,現在就發財了!”“去年買了十筒X印青餅,今年已漲了三成價錢!”“有朋友請我到XX茶莊吃午飯,吃了些XxY,飲了些YxZ。”卻沒有提及與藝術有關的話題。投訴人沒趣地說:「不認識他的人,不會相信他是一位有點名氣的香港畫家。」

聽後,我就拿美學家 朱光潛 的《對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一文來安撫投訴人的心情。

文章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假如有一位木商,一位植物學家,及一位畫家,三人同時來看這棵古松。他們會持不同的態度看這棵古松。木商的態度會是功利及實用的,他會考慮「它有什麽用?」。而植物學家就會持求知與科學的態度去研究「它是什麽?」。最後,畫家用審美的態度去欣賞它「它是否能帶來快感?」。 這三種態度所追求的目的就是哲學大師 康德(Immanuel Kant)所提出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亦即是「真」、「善」、「美」。

初認識被投訴的那位前輩時,他也曾向我講過《對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我希望他也明白他所持的功利態度對推動藝術創作是沒有幫助的。 “功利的欲望的心靈只能帶來審美的擱淺。”(註)

之後,在電話另一端的投訴人笑了。我想:「下一次的投訴對像會是誰?」

圖:《遺材》香港著名大雕塑家 唐景森 遺下還未雕塑的柚木。
註:摘自 《中國藝術論十講‧曲院風荷》朱良志 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