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與嘉咸街露天市集有什麼關係?」
我答:「我小候家在西環,那邊也有露天市集。在三年前我在參與爭取保留灣仔市集的攝影行動中,為了了解市集內的生活,我曾帶著我的照相機在兩個多月內出入灣仔市集三十多次,我無形中便成為了市集的一分子。而在兩年前嘉咸街露天市集亦出現了被遷拆的情況,我便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展了這個攝影行動。」
問:「你對市集的生活有什麼看法?」
我答:「用〝集體空間〞的概念來理解市集,市集應該是一個個人法律權益受到保護;個人價值及尊嚴受到尊重;及個人理想及目標得以實現的地方。我在過去對市集生活的了解,這幾點到能夠在市集內體驗出來。」
問:「你認為室內街市與露天市集有可分別?」
我答:「最明顯的分別就是:假若你不打算買菜,你是不會走入室內街市的;但是你仍然會從半山穿過露天市集到中環,在中途與一些相熟的菜販打招呼。也就是露天市集起了一種加強人脈關係的作用。」
問:「那麼你認為應該怎樣處理目前嘉咸街的改變?」
我答:「最近香港市民之間及市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有惡化的催勢,有〝政要〞出來鼓吹儒家思想,以其令社會變得和諧。以我之見,要建立守望相助的和諧社會,除了在思想上的改變,也需要有適當的空間來孕育那種人際關係。市集就是一個這樣的空間,市集內的人物不一定會說之乎者也,也許經常說著另類三字經,然而,他們建立出來的鄰里關係絕對能夠充分地表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要積極地面對市集被遷拆的問題,除了「不遷拆」以外,亦可以研究市集文化是如何孕育出來及加以掌握,在構建新的社區時要適當地注入市集文化的元素,讓市集文化得以在新年代延續。」
圖:《香港精神》
Thursday, January 28, 2010
訪問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