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剛從內地歸來,要求我為【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第三輯寫【卷首語】,還未將時差調整過來的腦袋還是接受了那挑戰,執筆寫了一段交稿。
〝【卷首語】
籌辦【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第三輯不比前兩輯省力,原因是在編稿期間香港遇上了清明節、復活節、天后誕、佛誕、長洲太平清醀等節日。我跟大部分的香港攝影文化人一樣,都走進了節日裡盡情地創作,非要將所有的記憶咭都充滿了不可。好不容易才完成第三輯的稿件編輯工作。雖然如此,今期專輯的圖片及文字內容還是一樣地豐富。
今期的攝影文化人有來自電影廣告界的工作者、史蹟民俗探究及行山專家、專業人士及業餘的攝影朋友。在作品方面有謝穎豐的【人群】,陳淑嫻的【公共空間】,劉智恆的【一個人】,曾棨明的【高密度社會】,郭志標的【香港風貌】,以及盧浩輝的【後巷風情】,而筆者亦以作品【市集的「介入」與「旁觀」】來湊熱鬧。
本輯所刊登的每一套作品均強烈地反映出個別作者面對香港社會的表像與內涵所產生出來的主觀感受:壓抑的渴求、尋根之呼喚、密度與空間等等。那都是以鏡頭對著社會與民生,正面地把攝影的紀實特性發揮在有意義之處的佳作。然而,這是否就是香港的攝影文化呢?也許還是要讓關心香港攝影文化的我們繼續探求。
編輯及藝術顧問
梁萬斯
寫於 初夏 凌晨〞
圖:《今夕何時?》
Monday, May 30, 2011
時差亂語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