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0, 2013

再續唱碟緣 (四)

圖:《1978年集體填詞版【義勇軍進行曲】
之後我再發現一張頗有意義的7吋唱碟,是中國唱片社在1978年出版,由中國唱片廠印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據記載,在1966「 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前的【義勇軍進行曲】為聶耳作曲,田漢填詞,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一首歌。「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田漢立即被打成「 右派」,其作品被認為是個「政治問題」,因此舉國上下的「風雲兒女」被禁止歌唱以田漢填詞的【義勇軍進行曲】,而「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唯有改唱【東方紅】,看看太陽升罷了。「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央認為【義勇軍進行曲】原有的歌詞已不能反映當代,於19783月,在全國人民代表會議中通過以集體填詞的【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第二年即1979年,已離世十二年的田漢獲得平反,田漢立即從「右派」還原為「不願做奴隸的人民」的身分。由其填詞的《義勇軍進行曲》最終亦於1982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通過恢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至今。

在我手上這張1978年出版的《義勇軍進行曲》為集體填詞版,只充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四年(1978-1982)。能遇上它也許是緣分。

集體填詞版的內容如下: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
   
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
   
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地鬥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前進!前進!進!」

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再續唱碟緣 (三)

圖:《沙家濱》
無論從客觀或是主觀的角度來看,我都不是個玩古玩的人,更不會是個古董收藏家,我只是喜歡藉著舊物追憶過去的人與事,特別是曾經與我在同一時空存著過而對我有意義的東西、人物與事件,那種強烈而立體的關聯總是使我那麼地神往。我亦不抗拒高檔音響器材,那種重播的音色還原度之細膩,好比歌手就在我的耳旁哼歌一樣,連輕微的呼吸都感覺得到,使我的靈與體都淘醉在音色裡,問題是我因此而聯不上那些有特別意義的事物。還是「適檔」的音響器材才符合我的喜好。

我在搜尋舊唱碟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與香港六七年暴動同年炮制出爐的革命現代樣板戲,如【紅燈記】、【沙家濱】、【海岸】等等的黑膠唱碟。記得當年與我家相距三條街的工人俱樂部附近就有一間專門放映大陸電影的戲院,當年掛著大大的革命現代樣板戲的宣傳畫,我卻從來沒有看過這些現代京劇電影,也沒有聽過其中的歌曲,當下只是對唱碟封套上的名字及劇照有感應。手上就有一套兩張12LP的【沙家濱】黑膠碟,四面刻錄了共十首歌曲,是北京京劇一團的演出,中國唱片社於1967年出版。

Wednesday, December 18, 2013

再續唱碟緣 (二)

圖:《巴士銀與女殺手》7吋黑膠碟
我的唱盤設有內置前組擴音器,接駁到複合式CD唱機用的分體啦叭播放,發覺從唱碟播放出來的音質較從CD播放出來的柔潤,似乎還是類比式比數位式來得自然真實。這種感覺猶如菲林影像與數碼影像之分別,相信都是主觀的感覺吧。試想除了含著金鎖匙出生的小眾幸運兒之外,一般自力更生的中產大眾,能活到有能力買高檔音響器材時,聽覺多少也有點不復當年了,能聽察到些微音質差別的大抵也是主觀的感覺居多。(我要在此補充一句,假如你不認同此論,那你可能就是出類拔萃、萬中無一的聽歌專材!恭喜!賀喜!)

到執筆這一刻為止共收集了七十張舊唱碟,其中一張是在搜尋時才喚起我的記憶,而不是在我預設的搜尋清單之上,那就是由播音皇后尹芳玲所唱的【巴士銀】,我初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正在讀小三,在上學途中經過徙置區的時候,聽到人家的收音機播放出來。【巴士銀】是商台的一個播音劇,具體內容我就沒有印象了。這張【巴士銀】舊唱碟是七吋單面的軟膠碟,整張唱碟就只灌錄了這一首歌,歌詞內容簡單地介紹播音劇中女主角「巴士銀」在巴士上行俠仗義的行為,帶點「女殺手」的影子。而由陳寶珠所唱的【女殺手】早就例在我的搜尋清單之上,當我找到這隻七吋【女殺手】唱碟時我分外雀躍,因為唱碟的另一面正是由譚炳文所唱的【舊歡如夢】。
這些唱碟都是在當年唱家們所灌錄的原聲,而不是相隔多年後由他們重唱所灌錄的作品。也許那些後期重唱的作品在唱功、奏樂及灌錄技巧上會顯得更為完美成熟,我卻喜歡聽到他們當年的原聲,簡單的伴奏樂器,甚至只是單聲道灌錄,這些原始元素微妙地為我構成立體的回憶空間。這點已初步成為了我選碟的重要條件。

Tuesday, December 17, 2013

再續唱碟緣 (一)

圖:《試音室》攝於科寶Audiospace (感謝負責人 Dennis 准許拍攝)
不知從何而來的推動力,近日總想重溫當年聽黑膠唱片的那種感覺,便馬上從英國訂購了一台唱盤,唱盤還未送到手上我已急不及待地買了一些舊黑膠唱片。我將唱盤安置在【庸廬】裡,那裡是我懷舊的大本營,也是我得到創作機靈的根。

我對唱機與唱碟這玩意還是門外漢,最初有了這個念頭時便馬上用 WhatsApp向幾位朋友請教,誰知道各人馬上傳來他們的鎮山音響器材,各式的高檔真空膽機、前後組擴音系統、神級天碟一應俱全。我沒有打算花錢在器材上,太完美的音響器材也許會與我當年的感覺相距太遠,何況我要聽的歌都是七十年代及以前的舊唱碟,我能買到的都是一般質量的舊唱碟,不是神級天碟呢。

上週,有位〝益友〞力勸我不要依賴複合式CD唱機的擴音系統,建議我添置一台迷你真空膽機,把音域擴張。於是乎我便與〝益友〞走進深水涉鴨寮街「看看」,但凡見到樓梯口掛著「乜乜音響」招牌的我們便走上樓看看,可惜那些單位都變成了一般的住宅!〝益友〞說:「十多年前,鴨寮街很多有水準的膽機店都是在二樓做生意的,店內都設有一流的試音室。唉!沒想到今天卻落得如此凋零」話剛說完我們又再走上另一棟舊樓,走在前面的〝益友〞忽然高聲地叫著:「有啦!有啦!」。我走進店內見那試音室似曾相識,原來那就是【無間道】電影中的一個場景!我們看準了一台全場最小也是最平的擴音機,問店長可否試聽,問店長欣然行動,把那台白色的擴音機移放至試音室的正前位置,而我就坐在主角劉德華曾坐過的那張梳化中,淘醉在蔡琴的歌聲裡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我與黑膠唱碟的緣分

圖:《我的唱機》
在我的記憶中首次聽到唱片播放是讀小學的年代,還記得當年從大陸到香港不久的五表叔,接我們幾兄弟到他的山邊木屋玩耍,我不小心從木屋的地台跌落十呎下的另一層地台,負著紅腫了的頭、手、腳躺在五表叔的床上,那個時候在窗的傳來了旋律幽美的【夜來香】歌曲

之後,五表叔上了徙置區的單位,他的新居佈置得十分簡潔,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他臨窗的書桌,喜歡寫作的他以筆名「李想」投稿,書桌就是他創作的天地,他在書桌旁添置了一台唱機,當天正在播放著由俄羅斯民歌改篇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到了中三的時候,父親的好友陳世伯送了一套唱機給我們,陳世伯是做冷氣工程的,他也送了一台冷氣機到我家。當時的家距離啟德機場就只有兩條街之遙,我最喜歡下課後馬上回家,關上門窗,打開空調,在寧靜的空間中獨自聽唱片,當年最難忘的兩首歌是尤雅原唱的【往事只能回味】和 Romeo and Juliet 電影中Romeo Juliet首次在舞會中會面時的那首【What is a youth

中五後到加拿大讀書,當年與兄長寄人籬下,做路政工程的屋主 Steve有整套唱機音響系統,也有個酒柜,我就是在那時喜歡了喝著Gordon’s Gin Bread, The Lettermen, Beatles.. 的黑膠唱碟。半年後完成了 Grade 12預科課程,一班來自香港的同學在校內攪了個香港同學畢業 party,當晚播放了不少許冠傑的時代歌曲,令我印象至為深刻的就是首次聽到由薰妮原唱的【每當變幻時】

當日月星辰變幻了數載後,我也完成了學業,觸自回港工作。當年我有一個想法,就是為自己培育一種有益身心的嗜好,便向同事問教,他說:「我對攝影及音響都頗有興趣,你打算玩那樣?我教你好了。」我想了一想便回答:「攝影有我的創作成分,能培育出由我主導的嗜好,我還是選擇攝影吧。」於是乎那位同事便成為了我的攝影啟蒙老師。往後的幾十個春夏秋冬再沒有接觸過黑膠唱片

Thursday, December 12, 2013

【黑白典藏】攝影展 (一)

圖:《【黑白典藏】展場外》
去年出席深圳的〝快閃〞黑白攝影展的餘韻尤在,上月又再應邀赴會!心想:「怎麼時間真的過得那麼快?」不禁暗地裡算著餘生還有多少個〝快閃〞

展場還是設在去年那地方,是深圳不少老外出入的豪宅區,我喜歡那處靠海的環境,有足夠的空間作社交活動,主辦單位安排了多款式的西餅,自助西式晚餐,更有嘉賓贊助法國進口的紅餐酒彷彿身處資本主義酒會之中,罪過!罪過!


今年的黑白攝影展名為【黑白典藏】,並沒有邀請深圳以外的同好參展,展出作品亦不限於以傳統手放的銀鹽紙作媒介,因而「高科技」數碼素描自動輸出的展品佔了大多數,展出的時間亦不限於在當天,因此,〝快閃〞黑白攝影展已成過去. ,佈捨展品時的〝朝桁晚拆〞意義,與及暗房裁放的〝鍥而不捨〞精神竟一掃而空…(待續)

初探東龍

圖:《浪淘石》
到東龍洲不止一次,當初的兩次還是在追隨【獵影遊】領隊標叔叔的海上探遊回程時為了上糧而登岸,當時只見識過頗有人情味的【假日士多】及建於碼頭旁邊的洪聖宮,對東龍洲的認識亦謹此而矣。直到上月標叔叔安排了東龍洲島上探究,我才有機會登上東龍洲的主嶺飽覽全島的景貌。

東龍洲位於鯉魚門外,從鯉魚門三家村乘街島前往不需三十分鐘,因為交通方便,與兩位朋友在上月初再探東龍洲,還決定在島上露宿,希望能觀賞日落與日出美景。

東龍洲的石灘及巨浪是主題,以黑白菲林拍攝是絕配。朋友問:「以黑白菲林拍攝日出日落是否有點兒牽強?」我答:「彩照上的日出日落,主要是以色彩奪目。黑白照上的日出日落,主要是以意象懾人。兩者各有千秋,不應厚此薄彼。」話還未說完,正在西沉的落日被剛飄過的一片大雲遮擋著,卻有少許光線透射到海面之上,泛起如星雨般的耀光,我連忙攝下了那情景


那天的黃昏雖然看不見西沈日落,卻有壯麗的彩霞。雲層在晚間積聚得越來越多,第二天的早上看不見日出的景象為再探東龍留下了伏筆!

Tuesday, December 3, 2013

《2013香港當代藝術獎》

圖:《當代展場》攝於十月三日
日前出席香港藝術館舉辦的《2013香港當代藝術獎》的預展暨開幕及頒獎禮,在等候期間見蔡蘭先生出現會場中,心想:「莫非他是此屆的評判?」。到頒獎時才知道蔡蘭先生是其中一位獲得《香港當代藝術獎》的藝術家的同學。隨即在想:「蔡蘭先生是在那裡讀書的呢?」,也不自覺地想起了一位曾在某報章上寫了多年散稿的中學同學,曾告訴我與蔡蘭先生的那段關係

開幕及頒獎禮剛完成,眼見招待來賓的茶點桌己在一瞬間出現了長龍,不期然地有點感慨:「香港饑餓的藝術工作者實在不少啊!曾幾何時廢寢忘餐地往藝術作品裡鑽的精神都被幾籠點心打得魂飛魄散」幸好與我走進展場參觀作品的大有人在。

這次《香港當代藝術獎》的評判團並沒有一如過往《香港藝術雙年展》有的海外評判陣容,就只有一位國內及一位旅居國外的華人評判,其如均是本地的評判。那是否意味著此次《香港當代藝術獎》所展出的作品,其水平較過往《香港藝術雙年展》有點落差呢?也許是見仁見智。卻有藝術界朋友質疑這是否與主辦單位的面子有關

在場內走了一圈,留意到在水墨展品中有不少以現代主題入畫,不再只是山山水水的題材。而在西方藝術那面,多了不少以攝影作為媒介的作品。總的印象是香港的藝術作的開始接近當代了

離場時,我在場內買了一本《2013香港當代藝術獎》作品集,還有設計獨特的手抽袋盛放,才賣HK$100,也許是預展的特惠價吧。

Sunday, December 1, 2013

《活水》

圖:《水裡的經幡》攝於內蒙
沒有在【雜念集】上寫雜念已有好一段日子

多久?
誰會計較那些過去的空白日子

為何?
誰會過問曾經流逝的生活片段

期待?
誰會領悟愈是期待愈會是美妙

流逝的生活、過去的空白總不會消散得像煙雲那樣卻會沉澱結晶,成為藝術創作的養分。藝術源於生活,藝術就是生活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恆常與變幻;充實與空白;真真假假的晶結,是永恆的,也是失落的

然而,把生活的晶結反過來帶入生活卻不一定會是美妙要是〝生活源於藝術〞,也許生的意和活的義會被摧毀,由這樣的生活沉澱出來養分必會把藝術鈍化,因為不斷地吸啜的不是結晶而只是沉澱物,藝術與生活就會變成一潭死水。

文化是人類適應自然的承襲, 藝術是人與自然之共融晶結,自然就是生活與藝術之源,為生活與藝術提供新的氣息與挑戰,把死水都變活

Friday, September 20, 2013

元圓朗月

圖:《元圓朗月》
祝諸君人月兩團圓!

中秋節快樂!

Monday, July 29, 2013

荒棄的樂園

圖:《泵泵轉》
在對外封閉了八十載的邊境村落中發現了孩提時代的樂園...

有感...


"There is a time and place for all things, the difficulty is to use them only in their proper time and places." -- Robert Henri

Tuesday, July 9, 2013

開方有感

圖:《後下》
與內子看中醫調理身體,醫師為我倆各開了一方,兩方均有後下藥,我們便靠著執藥師傳的長柜旁等待。執藥師傅先將幾張包藥用的四方白紙舖開在長柜上,再隨意地把藥方放在白紙上,用紙壓壓著,然後執藥、秤藥、分藥、包藥每個過程均井井有條,一絲不苟。

我凝神靜觀由醫師斷症後,再從上古神農氏經幾千年印證累積得來的經驗中拼合成方,每種草藥從切片、截段、舖疊、結紮、搗碎、包藥等等均用心處理..


當下,見一方後下藥拼湊如此的美.. 心想:「能享用這福蔭是何等幸運啊!」

Saturday, July 6, 2013

「黑白」後話 (二)

圖:《香港的主流與非主流棄像 (二)》
【2013 黑白情懷攝影聯展】新聞稿的內容: “…參展者包抬括不少攝影界老前輩、各學會會長或幹事、 商業及新聞攝影師、 藝術和設許工作者、 黑白攝影攝新秀等…” 朋友看了新聞稿後的第一個反應:「嘩!頗有武林大會的感覺啊!」

在一次文化探究活動中,有幸與「黑白聯展」發起人攝影前輩 翟叔 同處一室,在秉燭夜談期間 翟叔 提到他籌辦第一屆「黑白聯展」的情況 …提到為什麼不為此而成立一個獨立的攝影組織…也提到2014年第十屆「黑白聯展」的大方向…之後,我們亦交流了攝影技術與創作的心得…那夜過得比平常快…

在剛過去第九屆「黑白聯展」開展的前後,我曾與多位參展者溝通交流…

…商業攝影師來電:「你交什麼照片參展?」我:「說出來請你不要見笑啊!」商業攝影師:「不會。」我:「你交黑白照片參展。」商業攝影師:「哈哈哈哈…」

…攝影前輩來電:「我先放了二十張出來再挑選可以的。唉!有些底不好,放出來的黑片灰了;有張放了出來才發現有架空電線…」我:「幸好我不用先做後選,在燈箱上挑選底片就可以了。」

…集多個學會會長、顧問、懂事等職銜於一身的同道來電:「...」

Thursday, July 4, 2013

「黑白」後話

圖:《香港的主流與非主流棄像 (一)》
【黑白情懷攝影聯展】在七. 一遊行人士的吶喊聲及熱帶風暴溫比亞的三號強風之中結束。我獨自拖著十一幅展品,選擇了一絛行人較少的街道走往車站的方向,幾個月來與聯展有關的片段不時在腦海中湧現出來

聯展的首天與來幫忙佈展的幾位好友午膳,在茶樓上遇見多年沒有聯絡的畫家前輩。我視前輩為我的藝術啟蒙老師,卻因數年前與他外遊時發生了點誤會而疏遠了那天邀請他抽空來參觀聯展。

在七. 一那天,畫家前輩來到聯展現場,原來他在前一天已經參觀過聯展,於是乎便與他坐下來閒談,聽過了他對聯展的觀感後,他便提及過去和我相處是他最快樂的一段日子,不應該為一點誤會而抹殺那得來不易的緣分事實上我盼望了這一刻已久!

前輩一向對現今香港攝影會的「沙龍」式作品不感興趣,性格率直的他在現場批評了好幾組作品,幸好他喜歡我的作品,特別是第一張

Tuesday, May 28, 2013

展覽作品

圖:《零碎的片段》
近日,為了在六月底舉辦的攝影聯展的展出作品而忙過不停。由接到確實的展出日期至呈交作品附印展冊就祇有一個多月。此次聯展是以傳統的黑白菲林及相紙製作,同場的展出者均為香港好此道之表表者,與專家及師傅級人士同場展出,雖感榮幸,卻又有點說不出的感慨

我以《香港的主流與非流「棄像」》為題名,重新拍攝了一輯黑白作品應展。結果,在連月來的陰雨天中幾個罕有的陽光日子裡完成了拍攝的工作,剩下來的黑房工作就輕鬆地在兩天內完成。

附圖為照片放大時的試作相紙。

Friday, May 3, 2013

天后寶誕

圖:《彩龍賀壽》
今年的五月一日除了是勞工節假期,還是天后寶誕前夕。當晚,元朗不少圍村均以龍獅隊的陣容,浩浩蕩蕩地走到元朗大樹下天后廟祝壽參拜,而在去年投得花炮的圍村亦在當晚「還炮」,送上十餘呎高的新花炮,好讓各圍村在天后寶誕巡遊後競投。

當晚我沒有錯過大樹下天后廟的熱鬧場面,一如既往,在現場又遇見了一些攝影及行山的朋友,彷彿就像那場熱鬧是為了我們而設的,實在是太感動了!

Tuesday, April 30, 2013

「棄像堆候群症」

圖:《棄像堆之異客》
有人說,「棄像」原為家宅守護神,受家宅香火,為家宅擋災,日久生靈氣。然而,一旦被家宅不恰當地遺棄,也許因此而積怨。而某些本身未曾開光的「棄像」,則易被山魂野鬼附身,趁機吸吶人間香火云云。

我拍攝「棄像」時總帶著一顆求真的心,目的在記錄文化的演變,並無惡意破壞,亦無心存藐視,只想做好這件事情。然而,我在拍攝「棄像」的過程中,也遇上了一些沒有心理準備的事情。

那天,走進了幾株大樹下的「棄像」堆,正在開機時就聽到了幾聲可怕的怪鳥叫鳴,感覺似有幾隻飛鳥在樹上跳躍,卻只聞其聲,不見其影。

某日,踏入一座舊式涼亭,亭內一隅擺放了不少「棄像」,因為「棄像」堆的空間有限,調校三腳架時分外困難,當我把著照相機拉高三腳架的中軸棒時,連在中軸棒上端的盤頭鬆脫了出來,心想:「那枝法國名廠 Gitzo 三腳架怎麼會出現此問題?莫非是」心裡雖然有點驚愕,還是專心地完成了那次的拍攝工作。

在「棄像」堆內拍攝,令我最難忘的經歷就是在近距離與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接觸,事實上我被白紋伊蚊身上的白紋及其優雅的足肢所吸引,也許我是染上了「棄像堆候群症」吧!

Monday, April 29, 2013

「棄像」情懷

圖:《五年前後》
因緣際會,有幸參與一班攝影前輩在六月舉辦的黑白攝影展,以什麼為題呢?用攝影機記錄香港文化的演變是我多年來走的多種路線之一,也是充分地利用攝影的紀實性的一種選擇。於是乎,我便選了一套有關被棄置在街頭的神像 (棄像) 的紀實攝影組相參展。

我對「棄像」產生興趣最早可追溯至20085月,那天我在網誌【雜念集】上開始上載一些有關「棄像」的圖片及文章(見附錄) 。為了此次展覽,我再走一遍曾經在多年前走過的「棄像」堆,從新以黑白菲林拍攝一輯作品,本以為手到擒來,得心應手,誰知道事隔多年,「棄像」全非,一些曾經擺放著大堆「棄像」的地點,至今已是片甲不留心想:「那正是「棄像」文化的演變過程,幸好當年已記錄了那種場面!」事實上,在過去幾年,部分區議會開始關注「棄像」對市容的影響,發動了一些取締行動,那現象也許與部分從鬧市遷入新界的居民的反應有關吧。

為此,我樂於擴大我的拍攝版圖,到各區尋覓正在消失中的「棄像」堆

附錄:

走在「白千層」的舊路上 () May 27,2008
走在「白千層」的舊路上 () May 31, 2008
  July 3, 2008
【尋找香港攝影文化專輯】第二期  April 2, 2011
被遺棄的神像  June 20, 2011
馬灣村 大街  Sep. 7, 2011
http://bendickleung.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07.html

Sunday, April 28, 2013

揚州夢 之 心動

圖:揚州城內最後的竹織水壺
揚州的紙扇是出名的,然而,在舊揚州城內的紙扇大都是一般庸俗的行貨多,偶然遇上了一間紙扇店有賣上過百元的佳品紙扇,卻還是沒有我喜愛的黑色紙扇,最後還是回到南京才找到,是以油紙製造的,我便一口氣買了四把自用。

揚州不是沒有令我心動的東西,抵埠那天,我便一直被酒店對面的竹器店外吊著的一隻竹織水壺吸引著,竹織水壺外型一如有手柄的熱水壺,是套在無手柄的熱水壺上使用的。店子老板指著那隻吊起的竹織水壺說:「整個揚州城就只剩下這一隻!」我卻看見店內還有兩隻,心想:「也許還有其他店子可選擇。」之後的幾天,每逢走過竹器店我便入內尋找類似的竹織水壺,最終還是徒勞無功!於是乎,在離開揚州前的晚上回到原來那間手作竹器店,店內沒有人,等了不久,一對中年男女來到店外,他們指點著那隻掛在店外的竹織水壺。不一會,二人見店東回來,便搶先向店東購買那竹織水壺,店東隨即在店裡拿出來那兩隻我在首日見過的竹織水壺給二人看,那兩隻竹織水壺所用的竹條明顯地是漂白過的,沒有那種竹器表面的棕黃色澤,而且在設計上與吊在店外的那隻明顯是不同時期的產品,我正在擔心我心儀的那隻棕黃色竹織水壺被那二人買去,誰知那二人竟嫌棄掛在店外那隻污穢及陳舊,選購了一隻全新的。我暗喜!二人走後,我買下了那隻掛在店外的棕黃色竹織水壺,店東還打了八折給我!

Tuesday, April 16, 2013

揚州夢 之 煙雨

圖:《煙雨矇矓》小秦淮河
瘦西湖是揚州著名的美景,在地圖上看,她更似于餘曲折的河套區,因為她太大了,瘦西湖上設有「乾隆御舫」方便遊人遊覽,而我卻選擇最原始的遊覽方式。因時間與體力所限,我就在最近酒店的南端慢步了一圈,其間的感受,足以滿足我此行的來意

依水的海棠忙於爭妍鬥豔,搖曳的垂楊隨意迎風招展,浮潛的魚兒樂得自在消遙,飛舞的粉蝶尋覓醉生夢死

旁人見我這麼認真地拍攝便問:「瘦西湖能比美西湖?」我笑說:「看心情吧!此刻我的心情美極了!」旁人大聲笑著回話:「你說得對!」還與我握手以示認同

黃昏,離開瘦西湖時走了一段小秦淮河堤,小秦淮河與瘦西湖、舊運河是相通的水道,小秦淮河就只有二十餘米闊,兩旁種植了不少樹木花卉,以海棠及垂柳最雅緻,而兩岸樹立了不少民居,多為老房子,河堤上行人稀疏,偶有雞犬遊走,亦有飛鴿在上空盤旋,這又是另一番美意!

第二天,再續未走完的小秦淮河堤,微雨下得有點像霧,心感妙哉:「天公不就是要我感受煙花裡的揚州!」小秦淮河兩岸的景物依舊,卻顯得那麼矇矓

Monday, April 15, 2013

揚州夢 之 溫飽

圖:《正宗揚州炒飯》
我入住揚州的廣陵區,正是舊揚州城的所在,酒店位於舊城正中央的一條舊街上,而酒店的一段是新建的購物飲食區,只有少數商戶進駐,而街的其餘景物還是那麼地舊揚州。酒店的左鄰是道地的菜根香菜館,不到二百碼的舊巷內便是遠近馳名的富春茶社,瘦西湖、小秦淮河、舊運河、東關街、各方城門遺址、各個名門大園都是徒步可及,讓我成為一個臨時的揚州街坊

揚州吃的都是淮陽菜,口味偏鹹,我刻意地在菜根香菜館叫了一碟揚州炒飯,揚州炒飯給我第一個印象就是著名的揚州三把刀之首「廚刀」的功力,炒飯裡的所有配料都被廚刀」切得細如柳絮,比飯粒還要小,除了米飯之外,看不透有那些配料。於是乎,我便小心翼翼地咀嚼每一口揚州炒飯,企圖靠自己的味蕾尋找「真相」,主觀結論如下:雞蛋、午餐肉、海參、竹筍、豆干、甘筍...

我竟然在出發前忘記了江蘇有我愛吃的燒餅,直至走在揚州的街上才發現那久遺了的燒餅。在連雲港的日子裡,我幾乎沒有一天不吃燒餅,我最愛吃的就是肉鬆燒餅和芝麻糖燒餅。在酒店不遠處就有一間名叫黃橋燒餅的店,燒餅店位於十字路口的轉角位,店子只有十平米大小,卻有八至十位師傅在店內忙不過來,我每次走過店外都看見排長隊的街坊。黃橋燒餅沒有芝麻糖燒餅,卻有桂花糖燒餅,黃橋燒餅外皮香脆,而內皮較連雲港的鬆軟,桂花糖的桂花香味令我一咬難忘。之後的幾天,我的早點就是燒餅配咖啡。

Wednesday, April 10, 2013

揚州夢 之 緣起

圖:《春暖花開》攝於瘦西湖 on  Pansonic LX5
數年前,旅居連雲港的時候曾想過到揚州走一躺,當時正是煙花三月,大小旅館早已爆滿,因為訂不到房間而把那念頭擱置。直至上月因為要清掉去年的大假,便決定了在復活及清明節期間到揚州走走。

出發時香港已下了兩週多的雨,還以為清明時節的揚州總會是陰雨寒冷的天氣,想不到四天裡有三天是晴空萬里、陽光普照的天氣。亦因為氣溫回暖,湖伴、河邊正在百花齊放,柳枝亦長出點點新葉,為廣陵舊城增添生命氣息

我入住揚州的廣陵區,正是舊揚州城的所在,酒店位於舊城正中央的一條舊街上,而酒店的一段是新建的購物飲食區,只有少數商戶進駐,而街的其餘景物還是那麼地舊揚州。酒店的左鄰是道地的菜根香菜館,不到二百碼的舊巷內便是遠近馳名的富春茶社,瘦西湖、小秦淮河、舊運河、東關街、各方城門遺址、各個名門大園都是徒步可及,讓我成為一個臨時的揚州街坊

Friday, March 29, 2013

禾雀花

圖:《禾雀花》
月初,隨探古家標叔叔到船灣淡水湖尋「古六村」遺蹟,卻因靠岸的通道已被上升了的水位掩蓋,前路既然不通,只好原路折返,到新娘潭一帶探遊。其間,部分年青的隊友們決定離隊「各走各的路」。那是水作的主..

在通往新娘潭的古道上有一座鐵橋,沿著橋的一旁掛著一串西藏五彩經幡,隨風飄揚的色彩吸引了各人,眾人在橋上停頓了良久。那是風弄的意...

一眾過了橋,陰雲密佈的天際突然露出了一片睛空,如甘露般的陽光灑在林蔭古道上,為樸實無華的古道增添了醉人的魅力,於是乎,穿紅衣的女隊友便成為了被拍攝的對象。那是光成的事...

在回到公路前的一處幽谷中,見一株大樹上正掛著一些淡黃的花串,有隊友高興地叫著:「這是禾雀花啊!參加內地的399元團所看的就是這些禾雀花啊!」另一位隊友知道我沒有見過禾雀花便細心地向我介紹:「綠色的花萼是雀的頭部,而淡黃的花冠則是羽翼,而在最下端較深黃色的花瓣就是尾部。」我們在那裡停留了不只半個小時,不是花纏樹,便是人纏花。那是花完的夢...

心感:〝人,自以為是聰明的動物,卻被自然所支配著而懵然不知!當您懂得欣賞自然,才是一種福氣〞。

Thursday, March 14, 2013

人心所向

圖:《一致對外》
現代人的基本需要不再是基本的衣、食、住、行那麼簡單。而每一個人的基本需要都有所不同,相信是地域、文化、條件的差異所至。主要的差異在於衣、食、住、行的素質,甚至以新的一套基本需要取替舊有的一套。

對香港人來說,基本需要還是衣、食、住、行,卻不再是基本的驅寒蔽體;裹腹溫飽;有瓦遮頭;有路可走那麼簡單,而是潮流服飾;佳肴美酒;自置物業;四通八達。事實上那是在原有的基本需要上添加了素質的要求,是好是壞我不敢妄下結論。然而,活在某些地域裡的人民,他們的基本需要不再是那些,而是自由、平等人權、尊嚴相比於他們,香港人實在是太幸福了!

春天裡的楓葉

圖:《幾許凋零》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一切為春節而安排的東西都大可以徹走了。我撕下張貼在家居大門的揮春,貼在室內的則留待明年才替換。然而,我會保留貼在【庸廬】內外的一切「春飾」,直至明年才更替。問自己為什麼?

是為了收集退了色的「春飾」?
是作為時間消逝的見證?
是喜歡「陳舊」引發出來的那種生活感受?
是過去的酸、甜、苦、辣?
是走向未來的原動力?
是響往人生,熱愛生命的根本?
但願活得更有意思?
也把自己成為了時間消逝的見證?
為了循道而行?
見証永恆不滅?
是妄想?
是胡思?
是什麼?

Monday, March 11, 2013

春意正濃時

圖:《飄艷》

《雜念集》缺了稿不少日子了,主要是潛藏於心內的〝惰性〞種籽正在萌芽,足足〝躲懶〞了整個正月。也許,缺少了的筆跡,正好反映出〝春夢了無痕〞那種無意識境界… 試問,人在春意正濃時,誰又能把住此刻?

〝躲懶〞不等於〝不作事〞。事實上,在快將成為過去的正月裡我作了不少賞心悅事,只怨〝春意〞既掣肘著我的理性思維,也封鎖住我的主觀雜念,更陶醉了我的本原心性

陶醉的不只是我一個… 樹木不再掛著呆楞楞的慣常樣貌,難得地花枝招展,爭妍鬥豔… 躲懶的亦非為我獨尊,太陽都把火烈的脾性收斂起來,退下了熾熱的火

Saturday, March 9, 2013

迷你影展

圖:《展出現場》
正月十五夜,【庸廬】座落的圍村裡攪了個花燈會,擺了過百圍盆菜,過千人共宴。我邀約了四對夫婦朋友共度「中國情人節」,都是喜好本土文化歷史及攝影的朋友。當日,適逢是圍村的「元燈日」,午時,在祠堂內舉行「化燈」儀式是添丁「點燈」儀式的結禮。為此,我不是在祠堂內拍攝;便是留在【庸廬】裡忙碌。

為什麼忙碌?因為朋友們在赴宴之前會順道探過【庸廬】究竟心想:「小小的【庸廬】斗室怎樣招待八位朋友?」我便把心一橫,索性在【庸廬】裡攪個迷你影展。於是乎便把一些黑白的攝影習作填滿了牆上的空白,也把我過往的攝影藝術成果相關的書籍刊物擺放在工作桌上,終於騰出來丁方四呎有餘的空地,好放置兩張「工夫凳」招待眾人結果,眾人竟能在那狹窄的空間裡度過了個多小時!

Thursday, February 14, 2013

恭賀新禧

圖:《華貴滿堂》
在此恭祝各位新春萬福!

Monday, February 4, 2013

狗狗自由行

圖:《免攜》

Sunday, February 3, 2013

迎春接福

圖:《庸廬迎春》
今天是年廿三,明天便是立春。我入鄉隨俗,今天到位於圍村內的【廬】大掃除,貼揮春,把斗室「俗」了起來

心想:「過年不大娘就不體面!哈哈!」

Monday, January 28, 2013

松口鎮

圖:《松口夜色》
松口鎮是廣東梅州的下屬鎮,因該處曾遺下孫中山先生的足蹟,故鎮內設有一個比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還要大的中山公園。此行由標叔叔領隊,到達松口鎮時已是黃昏過後,吃過道地的客家菜晚飯後,大伙兒便急不及待地走到街上,為明早的拍攝工作探路。

酒店所在位置正是中山公園的大門側面,向另一面走不遠處便是民居舊區,在舊區內有幾條橫七豎八的大小街道,在街道的兩旁豎立著一排排整齊的騎樓屋。那些騎樓屋有點像香港上環的唐樓,分別在於那些騎樓底的支柱除了方柱外還有圓柱,而柱上並沒有塗上奪目的店鋪字號。我踏入早已寂靜的大街上,感覺就好像走進了拍攝民初電影的現場,不相信那是實實在在的民間生活空間。光潔的地堂把圓月灑下來的光暉反照得分明媚,在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舉機留下那段美好的印象…(待續)



Wednesday, January 23, 2013

創作洞天

圖:《幽靜》新娘潭一隅 Panasonic LX5
〔致各位網友,因興之所至,外遊三數天!)

Tuesday, January 22, 2013

隨遇而安

圖:《百家布孭帶
週日下午,限隨標叔叔到新娘潭走走,從大埔火車站乘巴士出發,一路上聽標叔叔敘述新娘潭一帶的歷史與發展,眾人都聽得入了神,直至巴士轉入三門仔的路上,才發現上錯了車!限隨標叔叔出遊的最大得著是學懂了「隨遇而安」的心性,因為,即使走錯了路,標叔叔總會帶領眾人見識到有意義的事物。那天當然也不例外,

首先我們從較遠的角度觀賞在大埔桐梓新建的觀世音菩薩立像,有隨行隊員問:「為什麼觀音像的頭彎低了?」我答:「立像面朝下望,正正表現出菩薩俯觀世情的形態,而盤坐時則以相目垂簾的慈祥法相關心民間疾苦。」隊員又問:「你是否信教?」我並沒有答她

眾人步入三門仔村的時候又巧遇一位認識標叔叔的義工,她正在帶領一群盲人輔助協會的失明人士遊覽三門仔村。標叔叔對我們說:「我們有條件的便應該義務助人,反饋社會。在三月舉行的植樹節活動,正需要攝影義工,你們亦可參與。」我馬上掛了名當攝影義工。(有興趣當植樹節攝影義工的朋友請與我聯絡!)

之後,我們走進三門仔歷史館參觀,我被一條頗有「百家衣」味道的舊式嬰兒孭帶(見圖)及一盞設置四個紗布膽的火水氣燈吸引著。「百家衣」的意義是聚合眾人的祝福,用來做嬰兒孭帶特別有意思。這些昔日曾是家喻戶曉的東西,今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村公所外張貼了一則通告,得悉一件三門仔村的大事

Saturday, January 19, 2013

閒話

圖:《木枝》
上週好友訂購的那支用於Rolleiflex 6006機上的Carl Zeiss 150mm F4 鏡頭到了手而我亦湊巧收到了那支用於Hassleblad機上的Carl Zeiss Mutar 2x增距鏡頭於是乎我們再次走到南生圍試鏡。這趟亦約了「黑房」大師好友同行,大師好友在去年《黑白情懷攝影展》中展出的黑白攝影作品正正也是取材於南生圍。

八時前我們已踏上了橫水渡,晨光明顯地比一週前的亮麗可人得多,也因為光質好,可以入鏡的素材亦比上週的多。我特別帶備了 Hasselblad Sonnar 250mm F5,6 鏡頭來試用那支Carl Zeiss Mutar 2x增距鏡頭,兩支鏡頭接駁後的焦距為 500mm 有效光圈則細了兩級變為 F11,我把裝上了兩支鏡頭後的相機固定在 Gitzo 2號腳上,這次我使用低感光的 Ilford Pan F (ASA50) 黑白菲林以及慢快門拍攝,目的在考驗整體在拍攝時的穩定程度是否可以接受。

與大師好友閒談間,當提到小圈子文化的劣根性問題時,適逢走到附圖《木枝》的現場,見有三根木枝靠在一起,與令一根頂帶白光的木枝對立著,有感:「三五成群的小眾似乎在排斥出眾的小我,這不正就是小圈子文化的縮影

Thursday, January 17, 2013

思想泡沬

圖:《泡沫上的人》The Water Cube, Beijing
Nikon D300 with 24-120mm lens
靈感這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那怕你才高八斗,還是飽讀詩書,靈感還是不一定會賣你的賬,將就降臨。靈感是高不可攀的東西,觸摸不到,也預計不來。它高傲,卻從不囂張;它冷酷,卻不是無情。

然而,思想能誘惑靈感,也能將靈感現身,令它乖乖地變成可觸摸的事實。從我國的近代史中亦可理解到〝思想是最利害的武器〞,連靈感也幾乎可以被它操控。

思想猶如一團泡沬,當靈感到來的時候便會被激發,就能飛濺到更高、更遠的境界

別有天地的南生圍

圖:《早作》
週日清晨,我與我的攝影啟老師好友到久遺了的南生圍試器材,好友剛收購了一台 Rolleiflex 2.8F Planar 80mmF2.8雙鏡反光機,而我就有三支購入了不久的 Hasselblad 鏡頭,包括 250mm F5.6, 120mm F5.6 macro, 50mm f4

南生圍的西邊靠近蘆葦塘,有林陰小路、橋頭小屋,而在川貝河另一邊的明渠裡則是白鷺覓食的現場,我們還是選擇了從西邊入圍,因為那邊較多適合我們手上的攝材用武的近景。

乘橫水渡不到三十秒己達彼岸心想:「那水不是由鄉市的排水系統排放出來的嗎!」我問艇家:「曾否出現斷流?」艇家答:「未曾出現過斷流。」心想:「吸引白鷺的正是文明人的副產品

因為當天有煙露,使得原來已經柔和的晨光更為柔和,一草一木因此而神采飄逸,也牽動了我的感官,心感暢悅,煩腦一空。就在此間,腦海中浮現出一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