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9, 2025

為「長寬比」服務

今日將「雜念集」的視野拓寬了55%,心境也隨之開朗起來。這份感受部分源於心理層面——過往狹窄的版面使兩側留白過多,總覺有些浪費;另一部分則來自生理構造:人類雙眼橫向排列,天生對寬廣視野更為適應,因此寬闊的版面自然顯得悅目。

其實這種寬幅視野早在1843年便已應用於攝影領域(全景攝影),待1888年軟片問世後,全景相機便陸續推向市場,直至今日進入16:9的數位時代。在平面視覺藝術中,框架的「長寬比」從來沒有絕對的客觀標準,更多取決於創作者的主觀抉擇,而這本身正是創作自由的重要體現。

然而至今仍有許多創作者,甘願將視野禁錮於他人設定的框架中,被4R、12R、A4、明信片、4:3、APS、全片幅、135底片、沙龍規格、640x480、1280x1024等標準尺寸,以及相框、觀景窗等現成規格所侷限⋯⋯

或許是我的偏見——當創作淪為對標準規格的迎合時,那已偏離了創作的本質。

圖:《框架裡的異彩 The Stereotype Creation》

寫於2008年2月21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