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畫壇前輩開始專注於攝影。其作品從視覺元素與光線出發,藉兩者呼應建構獨特意境。如何融元素於光,傳遞境界,不僅是學問,更近乎天賦。
成功的現代攝影,除具繪畫共通特質(註),更需展現攝影獨有的「紀錄性」與「時間性」。此處的紀錄性,不限於新聞式的客觀再現,而更接近對存在瞬間的主觀凝望。
愛森斯坦曾說,「可被拍攝之物」未必具美,唯經蒙太奇的剪接與重構,方能賦予藝術生命。當不同影像被篩選融合,便能在同一畫面中承載紀錄與時間的張力。
一般攝影表現立體空間,多賴透視與光影建構三維錯覺;而蒙太奇借拼接不同時空,突破現實限制,拓展表達維度。由此,觀眾視野被引向現實之外,如入莊子所謂「遊心」之境──一種超越形蹟的精神自由。
前輩有幅作品,正是透過反射與透射的光線,營造虛實交織的雙重空間,呈現兩種意境並存的張力。當然,這一切終究離不開創作者自身的藝術天賦與內在修為。
寫於2008年3月11日
註:即當代性、科學性、原創性、文化修養(歷史與民族性的聯繫)、個人素質、立體空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