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7, 2008

光色變化的印象

旁晚往窗外望,夕陽餘暉灑在建築物的外牆,變成赤紅的色塊,與陰暗面的冷調形成強烈的對比,使陰暗處顯得更幽暗。空間頓然變得寂靜。之後,華燈初上,街上產生了更多的色塊與陰暗面,打擾了剛才剎那間的寂靜,氣氛隨即熱鬧起來。在城市裏,這是每一個陽光日子應有的尋常現象。

這些由光線變化所產生的尋常現象,卻使我回憶起在2005年香港藝術館內看見印象派大師莫奈(註)的真跡時的那種感覺。當時我全然地被他的《日出‧印象》、《盧昂大教堂》系列、《池塘‧睡蓮》系列等作品感動了。他在物體上反映強烈的光色變化,而不刻意於細節的表現,對我的攝影帶來極深遠的啟發意義。

在最近的一次攝影工作坊裏,我力求學員明白在作品中還原畫面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因為畫面的第一印象就是驅使他們按下快門的主因,而能夠吸引他們注視的往往就是由光色變化所做成的氣氛。這要比其他的原因更為重要。

當陽光直接照射在盧昂大教堂的外牆而反射出來的耀光使人睜不開眼睛的時候,有誰還能看見外牆上的細節呢?

註:莫奈 Claude Monet ( 1840 - 1926 ) 是光的詩人, 是印象派的啟蒙者亦是表表者. 年輕的他看到馬奈(Manet)的畫, 令到他日後迷上了對光的探求並創造出印象派. 他於1874年的第一回展覽後, 憑著畫作「日出印象」而奠定了日後印象派所有的風格.

圖:《黃昏印象》
後話:有攝影朋友問及拍攝資料,請參考如下:Canon G7 shot at 35mm wide-angle using P program at ISO800 -1 stop exposure compensation and cropped to size at finishing.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