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7, 2008

拜師與授徒

有朋友問我:「有沒有打算授徒。」我答:「對我來說,授徒是一件難事!」朋友說:「以您的攝影經驗,授徒是綽綽有餘的事,不要謙虛了。」我連忙解釋:「我不是說謙虛話,而是要遇到有誠意而又有潛質的學員是一件難事。」朋友帶著體諒的語調對我說:「您是否要求過高?」我笑說:「讓我舉個例子。假如我要求攝影學員去了解二十四詩品及中國畫論,或是去領悟印象派大師們的創作理念及現代與後現代主義藝術的表現時,那些攝影學員還以為上錯了繪畫老師的課。況且我也不願意衹教授攝影技巧。教授攝影技巧的老師在外面多的是。」

然而,學員要學的不是老師的東西,也不是要超越老師。他們要學的應該是「藝術可以是什麼」,要超越的應該是「自己的想像空間」。我認為學藝要具備的基本條件是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與及能接受非邏輯性的思維。當然,擁有了這些基本條件的朋友,也不一定需要拜師學藝,免得遇到庸師就走多了寃枉路。

圖:《大師的作為》

4 comments:

parkle said...

梁老師,

見文中老師要求學生"要學的應該是「藝術可以是什麼」", 正針著小弟想了幾年的問題, 藝術是甚麼? 藝術有沒有功能? 如果有功用, 又會是甚麼用呢? 想不通.........小弟不才, 藝術相信不僅只是一幅畫, 一輯相, 深信"學藝"之路並不簡單, 頖請賜教

偷師仔
Parkle

Bendick Leung 梁萬斯 said...

多謝您的提問!我認為「藝術是甚麼?」是一個消極性的問題,感覺就像要依賴別人提供答案而後隨之。所以我建議要學的是「藝術可以是什麼?」,這是一個較為積極的問題,因為答案是自主的。「反藝術」觀念大師杜象就有如此的答案:「如果我說那是藝術,那就是藝術。」目的在指出不要盲從傳統,要不斷地為藝術尋找新的定義。基於這個原因,我使用比較開放式的答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另外,有興趣"學藝"的話,可參考何懷碩著的《給未來的藝術家》,立緒出版〔台彎版〕,或百花文藝出版社〔國內版〕。這不是一本攝影理論書,作者是畫家也是學者,內容以書畫作例居多。

藝術是甚麼?
是「內在生活」1的外部顯現, 是情感生活〔虛體〕的客觀寫照〔實體〕。

藝術有沒有功能?
藝術是有功能的。

是甚麼用呢?
將非實體的「生命意味」2轉化成有實體的型式,讓觀眾能在實體的型式中理解作者的非實體的情感生活。


註腳:

1「內在生活」:作者自身的內心寫照及對外界的內在感受。
2「生命意味」:藝術創作者的感情 ,情緒活動及其他主觀經驗所構成的概念。

parkle said...

謝老師回覆, 受教後, 有感生於太理性的社會, 長期教育偷師仔喜怒不能形於色, 自小不善表達情感, 有這性格缺憾, 乃對"學藝"一大障礙, 偷師仔會繼續努力! 故更覺香港需要藝術, 讓人添加人性!

Bendick Leung 梁萬斯 said...

很高興您對藝術產生興趣!藝術創作就是將非理性(感性)轉化為理性的過程,而藝術作品就是這過程的「體現」(即以實體表現虛體)。美國哲學家 蘇珊‧朗格(Susan K. Langer)認為“一個產生低劣藝術的社會就等於使自己的情感解體,這恰好是統治者和政客們所要利用的一個主要的非理性因素。”從朗格的角度來看,香港是絕對需要藝術。希望有更多的香港人為藝術而努力。